分享

科举制最后一名状元,答卷笔迹如印刷体,如今书法家看后只能仰视

 老道砚心斋 2017-07-13

这些天随着高考填报志愿的相继结束,一年一度的高考来到了大学录取阶段。不过对于各地的高考状元,人们对其谈论的热度不减,甚至不惜花重金获得状元的学习笔记。今天笔者给大家中国古代科举制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故事。

纵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的历史,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废除为止,科举制经历了1300年年,这里面共产生736位状元。科举制又分为多个科目,隋朝开始设立了进士科目;唐朝时又设立了秀才、明法、明书、明经等科目,武则天即位后设立殿试,还增设武试。

在科举制所有科目中,以明经最容易,进士最难考,这里面“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大家很熟悉。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的刘春霖。由于刘春霖是科举制最后一位状元,因此多年以来他的事迹一直成为了人们在高考后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刘春霖所有的事迹中,经常被人提及的是他的书法。

对于刘春霖的书法,很多网友表示,“现在书法家和高考状元看了后会汗颜,只能仰望膜拜。”刘春霖,字润琴,1872年生于直隶(河北)肃宁。刘春霖先祖是农民,直到父辈才在当地衙门找了一个衙役的小差事。

在这里,科举制的伟大就体现出来了。光绪三十年,这年又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因此这年科举考试称为“恩正科”,也正是这次科举让刘春霖成了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有人说刘春霖能考上状元,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书法。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刘春霖在书法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的美誉。

众所周知,古代明清科举考上主要考八股文,其字迹也是考官判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那时的读书人练习书法是日常最重要一课。前面笔者提到刘春霖擅长小楷,如果大家看了他的书法,就会发现刘春霖的小楷字,“清秀挺拔,疏淡和平,柔中有刚。方、圆、刚、柔浑为一体,意趣盎然,堪称一绝。”

刘春霖中了状元后,由于书法实在是太漂亮了,还曾为慈禧太后炒过经文。另外刘春霖还将自己参加科举之前的小楷帖《大唐三藏圣教序》、《闲邪公家传》、《文昌帝君阴骘文》、《灵飞经》等刊印出版,结果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