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春走基层:家家溢墨香 户户绘新村

 绿云c1m9upmtd3 2017-07-14

  齐鲁网1月16日讯 在菏泽巨野的农村,笔墨纸砚比锄头还要普遍。那里的农民,既是种庄稼的好手,也是挥毫泼墨的文化人。

  姚桂元巨野县最资深的农民画家。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忙着指导年轻农民、提高绘画水平。

  姚桂元告诉记者,巨野有农民画家6000多人,目前全国书画市场上80%的工笔牡丹都出自他们之手。牡丹寓意着富贵吉祥,春节前到他们这里订货的特别多。

  巨野农民工笔画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姚桂元和一批业务骨干离开公办的县工艺美术厂,开始自己闯市场。他们分工协作,有的在家组织创作、有的在外跑销售。没几年的功夫,市场打开了,作品越来越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了创作更多更好的工笔画姚桂元开始教身边的普通农民学画画:他负责设计底稿,教农民直接上色。这种方法简单易学,挣钱也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习绘画。当这种挣钱方式逐渐成为一个产业的时候,又遇到了发展瓶颈。

  巨野县麒麟镇红庙村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姚贵元:“以前都是一家一户个体作画,那都是闭门造车,没有创作的余地,也没有发展前景。 在这种情况下,头几年在政府领导的指引下,我们又成立了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就是把更多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创作共同发展。”

  这几年,巨野县成立了绘画合作社、画院等形式的13个产业基地,组建起了书画产业的联合舰队。合作社和画院外接市场、内连千家万户,如同孵化器和助推器,不断培训新的农民画家,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绘画创作的方向,形成了巨野县书画产业的新格局。

  巨野鲁西书画院院长徐凤秋:“原来这个时候咱接的都是小订单。现在接的都是大订单。就是做到明年这个时候也做不完。”

  绘画不但让巨野的农民画家变富了,也让他们变成有文化、高素质的的新型农民。在巨野县的4个绘画专业镇,农民工笔画收益远远高于农业收益增长速度,在有些村庄,已经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笔画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工笔牡丹的文化产业之花,在巨野县农村竞相绽放。

  (来源:齐鲁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