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盖了世界一半的房子,总产值已居世界GDP第八位 2016年中国房地产销售总额12万亿元,销售面积15万亿平方米,单凭这二个数据中国房地产已是响当当的世界级水平了。销售总额12万亿元己超过2015年世界GDP排名第八名的意大利(11亿元人民币),而15万亿平方米相当于盖了世界50%的房子。 企业数量估计也是世界级水平 全中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缺少权威统计,估计应在10万家以内,2016年年销售额过百亿的企业已达131家,这肯定又是一个世界级的数据,在世界上估计没有哪个国家的行业有如此多的高产值企业。 评判行业水平的三个标准 判断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即 1、研发能力 2、生产能力 3、管理能力 房地产的主要产品是房子,尤其是住宅,在此我们也以住宅开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上述三个方面来看其是个什么状况。 90%以上的企业无产品研发能力 房地产的研发能力就是对住宅在使用要求、技术、美观、环保等多面进行研究,不断使之完善、优化,以追求其更具使用价值。房地产的研发能力从形式上来应是:企业有相当规模的研发机构和人员,有研发的技术体系和研发投入,有自身的产品标准及技术创新等等。中国房地产企业虽说数以万计,可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数量很少,主要集中在这131家年产值百亿企业,但也不全真正具备研发能力,真正具备的估计在50家左右。 那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是没有产品研发能力的,这些企业的产品研发主要是以模仿和抄袭为主,以龙头企业的产品或那个成功项目作为参照物,再委托设计院进行模仿设计。 设计行业也成了无创意的工厂 设计院这些年在房地产领域也变得越来越没创意,住宅设计的拍板者大都是企业老板们,所以老板们的个人喜好及文化修养决定了产品的设计。设计院若不顺着老板们的意图,而非要强调自身的理念,业务可能就没了。所以行业状况决定了创意的丧失,设计师们成为一群模仿工人。 建筑水平几十年发展极慢,变化很小,近年来甚至出现倒退 房地产业生产房子,靠的是建筑业去做,房屋质量就取决于房地产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但在行业中只有万科、万达这类一线房企已具备专业化管理体系(即有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系统等),大部分房企无论是工程管理体系、人员配备均处于很低级的水平,所以在工程管理方面很难做到有好的质量,更不谈技术提升了。 而建筑业这几十年的变化真是太慢太小。建筑产业化喊了几十年,到现在除了一线城市还占有一点比例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仍是一群缺乏技能的农民工,使用很原始的工具在建造各类房屋。虽说秦砖汉瓦己消失了几年,由于缺乏动力,新技术,新设备在这个行业感觉实现的异常缓慢。近几年由于市场火热,开发商更加注重速度,所以质量甚至出现倒退,碧桂园、绿地己出现多次质量事件。连外墙渗漏、水箱漏水等等常见病依然得不到根治。在中国,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建筑应是技术水平发展最慢且最低的。 物业管理大部分仍处于很原始的水平 房地产行业的物业管理也是与行业同步进行的,但真正实现专业化的也仅局限在万科等少数一线企业,许多房企是自建物业公司或外委,国内目前真正专业化的物业公司均来自万科等一线房企,大部分物业公司仅能从事简单的保安保洁服务,而由于缺乏实力,人员待遇很低,人员素质不高,加上又缺乏专业化培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一些小区使用多年后出现外墙渗漏脱落,电梯等设备老化等质量问题,物业公司往往难以应付,给居民生活也造成很大麻烦。这是大家以后最大的隐患,房子老化是必然,必须靠专业维护来保障,但靠这种物业管理水平只会加速老化,而一旦出现无法使用,就只能大家再拿钱了。 这种行业现状发人深省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整体水平是很低下的,一个世界级的行业,真正专业化的企业仅有少量一线企业(即使把百亿企业都算上也仅百余家),数以万计的企业仍处于很低级的状态,之所以大家都能存在就是因为房地产行业的重点不是研发、生产、管理,而是关系、背景。所以你到各个城市走走,看到的都是类似的建筑,听到的是不断升级的质量事件,所以倒下的大小老虎都与房地产有关。这种行业状况太畸形了,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先改变这种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