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冈仁波齐》观后

 汕头能率 2017-07-14

昨晚看了电影《冈仁波齐》,我不喜欢。


我知道写完这句话,留言里立即会有一堆人表述:啊!终于有人说出了我内心的感受。不,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喜欢也许都会是一样的喜欢,但是不喜欢却各有各的不同。


首先,克制和闷是两个概念。克制的意思是说,底下有汹涌澎湃的情感力量,但坚决不让这种力量流于表面,于是对观众产生了一个理解上的时间差。在理解力填补完这个时间差的瞬间,观众突然感受到了潜沉的力量。典型的例子是朱自清的《背影》,在他笔下,那个絮叨不已的老父亲,在艰难爬上月台的瞬间,让读者感受到了父爱的存在,发觉之前自己对他的理解全然是错的,因为自己心中对他产生的厌烦之情而感到羞愧,这就是克制。


而闷指的是在电影院里看《冈仁波齐》的时候,虽然冷气非常足,但是一直在犯困。


因为我不知道这部电影究竟是什么?如果说它是纪录片的话,《冈仁波齐》缺乏大量的坚实细节,不足以支撑一次真实发生的朝圣之旅。十一个人在1200公里的路上,用磕等身长头的方式完成这一次旅程,那么,哪怕是他们背包上的带子怎么扎也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样我作为观众,才可能获得事件最真实的质感。否则,酥油茶糌粑就是糌粑,风干牦牛肉也只是牦牛肉而已,它们和漫长的远途一点关系都没有,观众看到的只是进食罢了。


如果说它的故事片的话,那就太乏味了。一次交通事故、一次生育、一次落石、两次邂逅,以及一场蓄谋已久的死亡,中间插入各种明信片一样的静态风景,如果这就是所谓克制下拍摄的朝圣故事,那不如做成个PPT我回家慢慢翻好了,起码图片比电影里的故事更有视觉冲击力。比如说题图里的这张剧照,它的信息量比一整部电影所能带来的还要多。什么时候在电影里讲个故事,变成如此卑下的事情了?以至于要反剧情,反故事?朝圣之旅如果如此神圣伟大,不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污染,那么拍电影也是同样。


演员的表演也很不入戏,随时让人感到镜头在对着他们,有一种抗拒和躲闪的感觉。这十一个人唯一放松的时刻,是每天睡前诵经的那一段时光,你会发现他们脸上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几乎是逃一样躲进了集体念诵中去。在演技这一部分,可以和另外一部电影《塔洛》对比一下,片子很一般,但是主演的演技非常好。那是个藏人中著名的谐星,而当他去演一部正剧的时候,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各种反应都演绎得极为出色,可爱和可恨之处同样动人。


即便没有故事,也没有表演,这都可以接受。但作为一部电影,起码要回答观众两个问题:


1、朝拜冈仁波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旅途中的藏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2010年马丁·辛主演的电影《朝圣之路)(THE WAY)回答了观众,一个受过完备教育的现代人,为什么要走上欧洲古代宗徒的朝圣之旅,一路步行,越过阿尔卑斯山,最后走到西班牙。同时,它也回答了观众,一个朝圣者在路上内心的转变,如何从不理解转变为理解,他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由此,解释了人们何以会坚持完成这样的苦行。


电影用镜头讲述内心世界,揭示我们不曾经历的生活,这是它最不得了的地方。


而《冈仁波齐》做得如何呢?电影给了十一个人不同的行动理由,老人为了了却心愿,孕妇为了新生儿,屠户为了赎杀业,年轻人为了去除家族厄运......然后,一路上波澜不兴,心情无起无落,面无表情地走完了1200公里。难怪网上由此批量地产生了误解,认为这些人愚昧而无知,把一切寄托于宗教信仰,却对改变现状毫无用心。当然会有这样的理解,因为他们只有一个行动理由,然后就全然地变成了朝圣者符号,根本没有所谓内心的存在,也没有所谓欲望的存在,自然证明不了他们必须要去冈仁波齐的必要性。


他们都是具体的人,有具体的欲求。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文化,会在他们身上产生不同的效用。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对于一群笃信前生和来世的人来说,时间的概念会有多重要?让他们每天早上准时起床的理由会是什么?再比如说,身处高原的恶劣环境里,疾病、车祸、斗殴、酗酒、天气原因,每年都可以看到身边的人在死去,这样的一种人对意外是什么看法?对死亡是什么看法?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从小就知道高山落石比枪弹的速度还要快,人腿跑不过石头,他们遇见落石的时候,真正的反应又会是什么?


所以,他们为什么要去冈仁波齐?就因为藏人说去转山一周,可以洗清这一世的罪孽?他们的确是那么说的,但他们为什么会那么想?这是观众要的东西,而不是为了看转山而看转山,看等身长头而看等身长头。否则,风景再好,人在其中也只是单薄的纸片,除了作为道具之外毫无存在的价值。


最后,为什么在西藏是冈仁波齐这座山?在康区是梅里雪山?为什么藏人不去转冈仁波齐右手边第三座山?为什么藏人视梅里为入藏转山的钥匙?而不是哈巴雪山,白芒雪山?当然是因为它们特别啊!


冈仁波齐不是那一片最高的山峰,但是它拥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山形,终年积雪的山峰,在日出日落之时,巨大的石壁上会呈现出绚烂的色彩变化。当人们靠近目睹它的时候,会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壮美和震撼,认为那是某种神圣而永恒的存在。目睹这样的存在,人会强烈地感觉到超越了自己短暂而渺小的肉身,世间有远远超越自身的东西,暗示了肉眼凡胎所不能见到的世界的真实。所以会是冈仁波齐,而不是右手边第三座雪山,或者别的什么雪峰。


电影说明了这点了吗?我在黑暗的电影厅里,陪着十一个人耗了接近两个钟头。支撑我看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冈仁波齐,我想要看看,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会让那么多人经历如此之多的困难,甚至付出生命作为代价?我需要一个能够说服我的理由,一个能够理解甚至认同朝圣者的理由。我要看到那座山闪闪发光站在那里,就像是站在所有的时光之中,位于宇宙不变的中心,看到渺小的人类如同蝼蚁一边缓缓接近,如同那些不可详查的山石一样,成为山峰的一部分。让我得以思考一秒,所谓信仰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然而,电影就那么结束了。所以,我非常不喜欢。


题图来自:电影《冈仁波齐》剧照


香格里拉松茸,2017年7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