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先生名字的由来

 gudian386 2017-07-14



孙中山先生186611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毕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为振兴中华,不屈不挠,坚韧战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孙中山乳名帝象,后取名孙文,1885年他19岁时,取字“德明”,1886年,他在香港中央书院上学时,取名“逸仙”。中山先生早年行医都以“医生孙逸仙”挂牌,既行医治病又开展革命活动。第一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与中外友人通信时都署名孙逸仙,临终前在《致苏联遗书》上和签字也是孙逸仙。但是,孙中山在许多重要文件,比如,我们看到孙中山在各种场合的题词、大总统誓词、命令以及在《政治遗嘱》《家事遗嘱》的签署都是孙文。那么,孙中山这个名字是怎么由来的呢?


 

1987年,31岁的孙中山先生再度来到日本开展革命活动,他在横滨结识了日本进步青年宫崎寅藏和平山周。因为有过在英国伦敦被清驻英使馆囚禁的教训,孙先生便委托平山周在东京物色较安全的住所,以摆脱清使馆密探的监视。在找房的路上,路过日本中山候爵的豪宅,那楼宇轩昂,气势不凡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孙先生。他们决定租下离中山候爵府不远的“对鹤馆施舍”。平山周替孙先生填写入住登记表时,为了不暴露正在流亡之中的孙先生身份,既不能在姓名栏填写孙文也不能填孙逸仙。平山周想起刚刚路过的中山候爵府,便急中生智写上了一个日本人的姓氏“中山”,孙先生一看很高兴,接过他的笔,在“中山”后面添加上“樵”。安顿好之后,孙先生兴奋地对平山周说:“我本来就是中国广东山野中的一个樵夫!”。于是,孙先生在日本东京对鹤馆的住所前便挂上“中山樵”的牌子。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孙先生又讲起为什么以“樵”为名时说:“现在的中国到处是荆棘,我就是一名被荆斩棘的樵夫呀!”



从此以后,孙文便以“中山”为名在日本开展革命活动。革命党人认为,“中山”两字能表现孙先生的伟大人格,所以,将“中山先生”推崇为对他的尊称。由此,“中山先生的”称呼,也在中日同志间流行开来。“孙文”“逸仙”的名字却很少有人再称用,再写了。

   

有一位叫章士钊的革命党人到王佩叔家做客,偶然在其书房里发现了“中山樵”写给王佩叔的信函,因其字迹苍劲,雄浑,别具风格,不像出自日本人之手,便向王询问,王觉得章士钊也是革命同志,就以实相告:“中山樵即是孙文”。谁知,章士钊为了方便,在“中山先生”前添加上“孙”字,以“孙中山”专称孙文。他的贸然虽受到革命党人的指责,但因“孙中山”符合中国姓在前和三字的姓名习惯,于是一称百应,“孙中山”这个名字便从此称用开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