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书籍设计最前线:王志弘 | 视觉

 真友书屋 2017-07-14


题图来自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所著《台湾书籍设计最前线》,本文标题也源自于此


王志弘

擅长书籍设计的平面设计师

1975年生于台北,1995年从复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毕业。2000年成立个人工作室,平面设计作品覆盖出版、艺术、建筑、电影、音乐等多个领域。作为台湾书籍设计界的佼佼者,王志弘更乐意称自己为Graphic Designer,而「不希望被定位成书籍设计师」。2015年,他成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该联盟以高门槛著称,目前中国区会员人数为30+)


图 | 2015年为歌手李健的第6张创作专辑设计的封面。以画家王迈为李健画的肖像画为主体,将数字6拆解为「/」与「○」,作为核心装饰图案


署名永远是wangzhihong.com

凡是经过王志弘设计的图书,勒口处留的名字总是wangzhihong.com。笔者并未查到相关解释,或许这样更适合作国际化的交流?抑或是个人风格的一种彰显。王志弘的个人官网即是该地址:wangzhihong.com(全英文)


图 | 王志弘的官网设计非常简洁,也非常符合直觉,就拿右边的黑点来说,初看会有所疑惑,继而就会明白这是「回到主页」的按钮。官网的Projects中展示了设计师的大部分作品


据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在一次采访中,王志弘用了三个词形容自己:「不善交际(Unsociable)、一丝不苟(Precise)、傻(Foolish)」。到什么地步呢?2016年9月,从业近20年的王志弘首次推出了个人作品集《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A Selection of Book Designs, 2001–2016》。诚品书店邀请他去讲座,他推脱了,然后给评论家詹伟雄发去一封Email:

诚品敦南店提议办一场讲座
但因我不善表达,也从未参与过这类活动
因此我不会参与
出版社在思考是不是有其他人选
我们都认为詹大哥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在这我先来探寻看看詹大哥的意愿


图 | 王志弘作品全集,全书504页,收录211本书、572张图像、30000字,以中日英三语出版,售价约合人民币600+(有读者打趣问道:能不能分期付款?)


只会中文的他引进了不少好书

2008与2012年,王志弘先后与出版社合作设立「Insight」「Source」书系,主要收录各类设计、艺术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作品,年代跨越过去与现在,也不太考虑大众是否已经非常熟悉他们。已出版的有荒木经惟(Araki Nobuyoshi)、草间弥生(Yayoi Kusama)与川久保玲(Kawakubo Rei)等人的著作。很多人看王志弘的设计,都误以为他去日本留过学。事实上,在2014年1月的一次采访中,王志弘表示自己从未出过国,并表示自己「只懂中文」。但这并不影响他选书——「语言很重要,但我相信在这个环节中有比语言更关键的部分」。


图 | 王志弘不仅负责选书,设计也交由他负责。上图为「Source」书系中的《日本写真50年》(大竹昭子),2014年由脸谱出版


图 | 「Source」书系中的《鲸鱼在喷水》(佐藤卓)及其宣传海报的正反面,2012年由脸谱出版。封面上一分为二的水柱原版就有,但几乎被书腰遮去大半,无法一眼辨识。王志弘放大了线条,并保证不论有无书腰,它都清晰可见


「我一直认为,一本外文书的中文化设计执行,并非如外界所想得如此简单,这过程中有许多细节要顾及,甚至可以找出错误来更正。这绝对是一种设计翻译的工作,你必须拿捏好分寸,有些想象力,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尊重文字,并带有热情。」


作品欣赏

注:引号内文字均为王志弘本人对作品的描述,为了更好地还原书籍设计背后的理念,本文尽量援引设计师自叙。

1. 黄昏的故乡


作者:阮庆岳
出版:麦田
时间:2016年
摄影 / 李盈霞


图书『黄昏的故乡』具有浓浓的台语调,就算对台语创作并不是很熟悉的人,大多也能很自然地将文字与自身过去记忆融合,成为充满时代感的词汇──这是时间赋予语言最原始的力量。从观察平面设计在过去年代里的特征,去回溯捕捉小说的时代感。比如街道上的广告牌用字、用色,以及各式出版品的细微的特征,皆可能是有意思的表现手法的一部分。


图 | 仔细看,封面上有许多错位、位移、扁字、色差的设计,皆为回归作品所处的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感觉(摄影 / 李盈霞)

过去因为缺乏电脑工具的协助,平面设计完稿或印刷装订的精确度不如现在,但那些无法控制、或是欠缺人为要求的年代,所生产出的印刷品上偶尔可见的失误,放在此时此刻别有一番风味。因此《黄昏的故乡》封面上有些细节是刻意安排的粗糙、简化,还有些愚钝──这些感受在当时的年代是不会有的,但它们已成为每个人成长记忆中细碎的一部分,当我们需要将过去拼凑起来时,总是得依靠许多细微的片段,才能让回忆生动起来。

2. 背影的记忆


作者:长岛有里枝(Yurie Nagashima)
出版:脸谱
时间:2014年


《背影的记忆》是日本女摄影师长岛有里枝的随笔集,主要是对少儿时代的回忆。在设计前,摄影师就曾明确提出「不希望在封面上放图片」。


在设计过程中,王志弘也开始观照自己的童年经历。作为成年人,我们肯定知道怎么写字,但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了。因此,我用『x』来替代『田』字里头的『+』,开始自如地书写。我尽量忘掉正确的笔画顺序,去想象小孩子的写字过程。


日文书名『背中の記憶』与中文名『背影の記憶』刚好字数相同,只差一个字的区别。如果作为两行放上去的话,会显得重复且让人困惑。为了表现出记忆的模糊,故采取了重叠的手法。


3.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


作者:佐藤可士和 (Yoshikazu Sato)
出版:木马文化
时间:2014年


佐藤可士和是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最出名的案例要属他给优衣库「纽约全球旗舰店」所做的创意指导。王志弘是将佐藤可士和引介到台湾的第一人。在这本给《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第2版设计的封面中,他用赤、黄、青、绿4个重复色块来展现「整理」这一核心概念。


提到彩色色块,在给《短篇小说》杂志所设计的系列封面中,王志弘也大胆使用了4种亮色作为封面主体。但在该设计中,同样引人注意的还有「短篇小说」这个四字标识。


图 | 《短篇小说》杂志封面


4. 制衣


作者:山本耀司
出版:脸谱
时间:2014年


我从很早期就开始特别在意封面上大面积的色彩是否来自于纸张本身,只要在成本与印制方法都允许的情况下,会尽可能优先选择让纸张发挥自己的色彩,这本《制衣》更不可能是例外,因这是本关于山本耀司(Yamamoto Yohji)的书,材料上更不能马虎,纸张等同于布料一般,而山本耀司最强调的即是布料与剪裁。为了有更特别浓稠的黑色感,特地为这本书商请台湾纸商提早进口日本竹尾纸业(Takeo)这支新的纸张,它质感很好,黑色显得特别的深沉,运用在山本耀司的书上,无论在视觉、触感或是意义上,都显得相当合适。


5. 字型散步


作者:柯志杰 / 苏炜翔
出版:脸谱
时间:2014年


在这本《字型散步》的设计中,王志弘将中文标题一一拆解,笔画间彼此隔开,产生距离,如同在文字乐园中漫游一般,呼应「散步」这一主题。为了不让画面显得空旷,书上还特地加了真实的地图剪影。


想以文字做为主要的设计工具,首先要学习观察,看着你眼前的文字,找出优点或共通性后,放大或延伸它,而在日常的散步之中学习,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因为路上有太多有趣而奇特的例子,并且常常是突如其来,这会是训练我们敏锐观察力的好方法,并且了解到自己周遭竟有如此多的趣味文字,于是我将这些散步过程的体会,运用在这个封面之中。
 

拆解本身是字型爱好者常做的事,透过拆解去一一了解文字的每一个部分,而散步本身包含了不同的目的地与彼此之间的距离关系,从 A 地→ B 地→ C 地,读者把这两件事情加在一起,就不难想象我在《字型散步》这个封面上所表达的。事实上我们散步在城市街道之中,也同时散步于文字乐园里,启发大众这样的美学意识,是所有字型爱好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在王志弘的设计中,大有将文字图形化的趋势。也就是说,设计师通过对文字的拆解与整合、中英文混排等手段,使得原来用来表意的文字同时也是绝美的装饰品。


图 | 《开门见山色》,作者阮庆岳,2013年由麦田出版


6. 枕草子


作者:清少纳言(Sei Shonagon)
出版:世纪文景
时间:2015年


近年来,王志弘也承担了许多简体中文书的设计,《枕草子》可以算是其中的代表作。


《枕草子》是距今一千年前平安时代的著作,是清少纳言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与随想,取材范围极广,除了四季、自然与宫中各种生活琐事,也透露出她个人的品味喜好。整合了搜集到的资料,我理出这样的概念:《枕草子》是由极其琐碎的『点』所集结而成的,同时也是透过如此的『细微』才能渗入人的感官之中。为了表达琐碎的『点』,我制造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圆点,封面上的圆点对于本体『枕草子』三个字而言是双向的,这方向性是思想凝聚成形与力量散播的表现。


7. 斯通纳


作者: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出版:世纪文景
时间:2016年
图 / 亚马逊


《斯通纳》的主人公Stoner一位从农学院转到文学院,最后留校成为文学系教师的普通人。本书即是对他一生的刻画。王志弘在封面上放了5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它们在正文中也都出现过),每本挑一个字母,串成了主人公「Stoner」的名字。最后一本则是作为教师的斯通纳想研究的课题。


Prometheus Unbou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Beowulf(贝奥武甫)
King Lear(李尔王)
Sonnets(十四行诗)
English Renaissance Poetry(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诗歌)


8. 古事记


作者:安万侣
出版:世纪文景
时间:2015年


虽然《古事记》只是『ㄧ本』书,但在我脑海中所联想的画面,却是由几个很大的书架所组成,而上面摆满了各种古籍,或许是显现出我潜意识中,对『古事记』ㄧ词的『容量』感受,如同数据中描述,书里有着大量的神话与传说。古、事、记,三个字,主要是由单纯的横与竖笔划所组成,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曲线,由于这样的字体结构,让我意识到或许有机会,可以与书本、书架结合,成为ㄧ个具有象征含意的视觉图形。用看似严肃的对象,与某种不经意但具有暗示性而倾倒的书本的安排,结合在ㄧ起,让《古事记》这听起来有点严肃的主题,多ㄧ些现代的设计感与趣味性。


图 | 浮世澡堂(式亭三马),2015年由世纪文景出版


图 |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石川啄木),2016年由世纪文景出版


9. 盛开的樱花林下


作者:坂口安吾(Sakaguchi Ango)
出版:新雨
时间:2015年


王志弘抓住樱花下坠的美感,将作者名字(ANGO)以樱花花瓣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读者在打开书之前,就感受到了樱花飞舞的气息。这又是一个将文字图形化的例子。



15年前,当我还在做独立的书籍设计时,出版业是不允许你选纸张的。我只能用最便宜的纸。过了这么久,我们已经可以从日本竹尾的样纸中挑选了,这不得不说是巨大的进步。


10.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


作者:托玛·皮凯提
出版:卫城
时间:2014年


书中主要的观点认为贫富不均并不是意外,而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点,并且只能通过国家干预来扭转,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原理可以用不等式『r > g』来概括,r = 资本收益率,g = 经济增长率。了解作者的观点之后,认为有机会设计ㄧ个与原版截然不同的封面,法文版相当素雅,但对国内读者而言,除了略显严肃之外,也缺乏视觉上的记忆点,我应该能创造ㄧ个记号,让它在书店平台上产生很明确的焦点,并且最好能完全对应到书中主要的概念,简单而易懂。
 
我运用了跷跷板的概念,加上色彩区分比例,红色等于资本收益率,绿色等于经济增长率,而金色代表财富。当经济增长率(绿色)低时,两色失去中心的平衡点,这时财富会往资本收益率(红色)靠近,我安排这样的图形,让『情况』显现出来,但是我并不把『结果』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板子上的情况,显然是失去平衡的,而板子依然是水平的,这并不代表事情就这样子结束了。板子自然会倾斜,只是我希望这画面留给读者去想象就好,因此画面静止在『前因』,而『后果』如何,就留给读者。


11. 为什么我们需要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


作者:迈可·桑德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