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活血散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中风伴失眠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7-07-14 | 阅:  转:  |  分享 
  
2012年5月第11卷第5期中旬刊

健康必读

Healthmust—read中国医学

活血散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中风伴失眠患者的护理体会

卢婉敏廖少容

(广东省佛山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散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中风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中药外用药活血散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中风伴失眠患者疗效的差异,总结活血散穴位

贴敷疗法治疗中风伴失眠的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取120例中风伴有失眠的患者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各60例,均予常规活血通络、早期康复、调节神经、睡前予静镇安

眠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对中风伴有失眠患者予活血散药物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配穴:大椎穴、双侧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位治疗。结果:活血散穴位贴

敷治疗中风伴有失眠患者能帮助患者入睡、睡眠时间延长及入睡后不易醒觉。结论:活血散穴位贴敷疗法能治疗中风伴失眠患者,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活血散;穴位贴敷;中风;失眠;护理

【中图分类号Inl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9501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难经》称为“不寐”,《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3护理体会

眠”、“不得卧”[1I。它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3.1一般护理:本病因属心神病变故尤应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喜怒有节,解除

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问、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病室宜安静、舒适,避免噪音,根据患者情况满足患者所

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中风伴需,尽量减少环境中干扰睡眠的因素,睡前不看刺激性书刊,不饮浓茶、咖啡等兴奋

有失眠者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临床上常碰到中风伴失眠患者彻夜不眠,难以入睡饮料。

或睡后易醒等情况。中风患者常因失睡在夜间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或不足,妨碍第二3.2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工作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有利

天的正常治疗康复工作,以及极易造成患者昼夜癫倒现象出现,可加重或诱发心悸、于夜间入睡,限制晚间饮水量,便器放在床旁便于取用。

胸痹、眩晕、等心脑血管事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2009年7月至2011年3.3贴敷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治疗的方法、目的、疗

10月因中风而伴有失眠的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效和应注意的事项,增加治疗的信心。患者有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或局部皮肤有

1资料及方法疥、疮、破损者忌贴。

1.1临床资料:选取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7月至2011年103.4药物要现用现配,贴穴前后均要按摩穴位,使得药物易于吸收,以提高疗

月因中风而伴有失眠的患者120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中风的诊断标准:效。若贴后短时间内即有局部瘙痒、热痛等感觉,严重者应马上取下,若无不适可至

(1)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謇或不语,遍身麻木。(2)急性起次日睡醒后取下,取下后应清洁皮肤,为防止皮肤起疱及皮肤感染,可在清洁皮肤后

病。(3)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征状。(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失眠的于用药穴位处涂抹70%酒精。

诊断标准: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3.5饮食护理:患者在贴敷治疗期问,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海鲜等

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食物,如葱、蒜、花椒等。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

(2)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3)不是任何一3.6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理论基础为整体观念,经络

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按住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学说以及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几个方面[…。所用

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为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6578岁(4.59±2.41)的药活血散具有疏风散结、祛风散寒、潜阳安神,直达病所,通过对这些药物的吸收,

岁;对照组为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6378岁(4.28±3.01)岁。激发经气的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1.2治疗方法两组均予常规活血通络、早期康复、调节神经、睡前予静镇安眠3.7失眠多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关,尤与心肝肾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对相

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此基础取活血散用粉碎机把药物制成粉末,用蜂应穴位的药物渗入和持续刺激,能调节脏腑功能,发挥经络腧穴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蜜调和成稠糊状,放人容器中。取基本穴:双侧涌泉穴。配穴:大椎穴、双侧脾俞起到安神镇静的作用。

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行穴位贴敷。贴敷中药用活血散具体成分有川I芎、独活、木4总结

瓜等。利用中药活血散对中风伴有失眠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无

1.3贴敷方法入睡前,用加入适量醋的热水泡脚30分钟,擦干足部并晾干,按痛苦,元副作用,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治疗护理措施。既操作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

摩双足涌泉穴、大椎穴及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约10分钟,将调制好的中药糊约同时也是一种治疗中风伴失眠患者的理想方法。

69放入敷贴中,把敷贴贴在穴位后再按摩10分钟,若无烧灼不适感于次日睡醒后参考文献

取下,10天为1疗程。[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2

2结果[2]张艳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现状[J].甘肃中医,2007,20(2):1

1.1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显优于对照组表1。

表1两组治疗后的比较(例

阴盛的时候,外邪从阴化寒,这就出现少阴的寒化证。少阴寒化证在我们的少阴病

篇,涉及到阳衰阴盛证,治疗用四逆汤;涉及到阴盛戴阳证,治疗用白通汤;涉及到阴

盛格阳证,治疗用通脉四逆汤;还涉及到阳虚身痛证,治疗用附子汤;还有阳虚水泛

证,治疗用真武汤。

同理,当素体少阴阴虚而阳亢的时候,有的人天生的少阴阴虚,阴虚它阳气就相

对偏亢。当素体少阴阴虚而阳亢的时候,外邪从阳化热,这就出现了少阴的热化证。

少阴热化证在《伤寒论》中有两个方证,一个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它的表现是心

中烦不得卧,越要睡觉他越烦,他不仅睡不着觉而且辗转反侧,坐卧不宁,所以《伤寒

论》形容它是“心中烦,不得卧”,那么治疗它用什么方子?黄连阿胶汤。少阴热化证

的另外一个证是阴虚水热互结证,治疗用猪苓汤。少阴脏证主要是这两类证候。

少阴有没有经证?少阴经证一个是咽痛证,“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以甘草

汤,不差者,与桔梗汤。”(311)不论是少阴虚火循经上挠,或者是外来风寒客于经脉,

或者是痰热闭阻咽喉,或者是毒热侵袭少阴经脉,都可以导致咽痛,由于足少阴循喉

咙挟舌本,我们当然可以把咽痛证看作是少阴经证的一个类型。

而许多名家通过临床实践、对《伤寒论》的研究,亦有人认为少阴病因属表证,他

们认为同一病位均当有阴阳二种不同性属的证,表证自不例外,也有阴阳之分。

表阳证太阳病,是因正气较盛,在外邪来犯时能与邪相争,气血津液充盈于浅在

体表动脉,故脉应之浮.夕}邪侵袭卫阳被郁,营气涩滞,毛窍闭塞,故见项强痛而恶

寒。与此相对,表阴证也即少阴病,是因体质虚衰,或老年气血俱衰,当外邪来犯时

——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5

[4]许幸仪.足底穴位贴敷治疗失眠6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

[5]张琼.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ll,11

[6]陈宝鑫.中风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相应性研究.北京中医药报

2011,1

[7]范昕.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中国药房,2011,01

无力与邪气相争,邪将很快传里,因气血津液俱不足,故脉应之微细,精气不足,故但

欲寐。提纲概括扼要说明了少阴病的特点、主症。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种表证虽然有发

热,但不会很重,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发热是正邪交争的外在表现,此时阳气已虚,

虽能作一定程度的抗争,但本已不足以帅津液外趋作汗,所以它也无力抗争得太久,

如任其发展,待其消耗得更虚之后,就不能再抗争作热,终归于少阴寒化证。

足少阴肾经络于膀胱,少阴阳不足,膀胱失气化而出现小便不利等证属于少阴

寒证一样,这种症状虽已涉及阳经,但其性质属于阴阳俱不足,病性属阴,所以还是

属于少阴病。如正气不虚而能出现正邪交争剧烈的阳性病证,那就是正气有祛邪外

出之机,就属于太阳病了。由此也可以理解少阴是太阳的底面,少阴与太阳相表里。

综上所述,我认为伤寒少阴病证,不能单纯的归结于属表属里,外邪可直接伤及

少阴而为直中,时问较短,气血阴阳充足尚能与外邪抗争时可表现为少阴病而兼有

表证,外邪直中少阴而循经上扰表现为少阴经证亦可兼有表证,而当外邪循经传变,

伤及心肾气血阴阳,阴阳亏虚,从阴化寒、从阳化热,表现为各种里证,但是,少阴病

总归心肾气血阴阳不足,汗之当谨慎,不能见表就发汗,亦不是绝对不能汗之,临床

当辩证施治,当为中医之精髓,亦为仲景之本义。

参考文献

[1]魏康伯.《名医方论》选释(九)[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0,2

—95—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