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燕鸣

 menlijia 2017-07-14

“反围盘”幕后英雄 敢为敢当

燕鸣历史档案

——1941年,年仅14岁参加八路军,后给岚县县长林诚当警卫员。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随林诚赴东北,在松江双城县历任警卫排长、连长等。

——1949年初,准备随军南下,奉命调往鞍钢,初任小型厂党支部书记。

——1952年4月,出任小型厂厂长,鼎力支持张明山创造出震惊中外的“反围盘”。


“你就是那个发明‘反围盘’的英雄?”

 

1952年10月1日晚上,北京怀仁堂里灯火通明,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在宴请参加国庆观礼的劳模。张明山和沈阳被服厂女工张淑兰代表全国各地出席宴会的劳模,向毛泽东主席敬酒。毛主席见到张明山,称他是“反围盘”英雄。

 

毛主席慈祥的目光,让张明山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幸福之中。一个旧社会里放猪的孩子,就是做梦也梦想不到会站在新中国的领袖面前啊!多么高兴,多么激动。与毛主席碰杯时,他竟把一杯酒洒在了毛主席的衣袖里。

 

从“反围盘”在鞍钢小型厂正式投入生产试验那天算起,到国庆节庆祝宴会在北京怀仁堂里举行的这一天,时间仅仅过去半个月,张明山就成为了引起轰动的英雄人物。

1945年,燕鸣赴东北前,与抗战初期参加革命的姐姐留影。


1952年9月14日上午11点,正式试验开始了,厂房里围了很多人。火红的钢坯一根接着一根,顺利地通过“反围盘”,钻进辊子。过去一根,一片掌声,试验成功了!


“反围盘”试验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鞍山市委副书记兼鞍钢副经理金铁群去初轧厂,在楼梯上遇到苏联轧钢专家华西列夫。专家异常兴奋地握住他的手,用俄语说个不停,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他们走进办公室,翻译告诉他:“专家说,他向你报告一个具有爆炸性的新闻——小型轧钢厂钳工张明山,在轧钢机上创造成功了‘反围盘’,这是一项具有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目前,在美国没有,在德国没有,在苏联也没有。”华西列夫接着又说:“如果这项伟大的创举发生在苏联,斯大林同志在24小时内准会知道的。”翻译的话音刚落,华西列夫再一次紧紧握住了金铁群的手,表示热烈的祝贺。

 

临近国庆节,上级有关部门给鞍山市的两名去京参加国庆观礼的名额已经确定,一位是鞍钢初轧厂均热工人苏兴泉,另一位是鞍钢基建土建公司水泥工王进忠,他们都是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市委特责成市总工会向中华全国总工会、东北总工会打电报,说是鞍钢出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创造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反围盘”,要求增加一个参加国庆观礼的名额,让这位英雄作为特邀代表进北京。全总很快回了电报,表示同意。市总工会找人突击给张明山赶制服装,并派专人送他进京。

 

张明山一举成名。而站在这位“反围盘”英雄身后的另一位英雄,却并不为人们所知,仍然是默默无闻。

 

鞍钢小型厂是日伪时期留下来的,设备陈旧,操作落后,毛轧和光轧工都在一千摄氏度的钢条前手工操作,劳苦不说,还很危险。据1951年作过的调查统计,90名压延工中没挨过烫的简直就没有,有的穿透了腿肚子,有的丢掉了胳臂,有的失去了手指头……张明山从18岁时就在日伪统治下的这个厂做钳工,见过工人被烫伤的情形记不得有多少了。“小型厂是阎王殿,夹钳活儿拿命换。”这句顺口溜在工人中流传已久。当年,日本人也曾经想搞“反围盘”,试验了多少次都没有成功,只好把它扔进了废品堆。鞍山解放了,张明山重新回到工厂后,一直在琢磨着“反围盘”,见到纸片就画图形,操起家什就做模型,甚至痴迷到了半夜三更突然起来,把妻子藏在柜子里做鞋用的袼褙拿出来裁制,剪得不成样子。

 

经过了一次次试验,又尝过了一次次失败,张明山也有些灰心丧气了,是厂长燕鸣顶着试验可能导致完不成产量任务的巨大压力,坚定地支持了张明山。

1947年,燕鸣随县委书记林诚到松江省双城县后留影。

 

“反围盘”第一次试验时,钢条是出来了,可不好用,张明山脑门上直冒汗珠,两条腿也打哆嗦。厂长燕鸣告诉他:“不怕,一定好用。”最初,试验出来的钢材出了不少废品,有人冷言冷语,张明山又捏着一把汗。有位工程师对厂长燕鸣说过好几次:“亏下了三百吨钢,等完成了任务再试验吧。”眼看着大捆大捆的废品,又怕影响工人计件工资,又怕公司批评,燕鸣其实也急得眼前发黑,嘴上起泡,还是硬咬着牙说:“这个月豁出去不完成。”工程师又说:“国庆节完成不了计划也不好看啊。”“我们会有更好看的一件礼物献给国庆节哩。”燕鸣心里是这么想的,可嘴上还真的不敢说出来。

 

“反围盘”正式上生产线试验前,张明山显得有些吃不准地请求:“我的‘反围盘’没有准,试验的时间最好能给4个钟头。”燕鸣很干脆地说:“别说4个钟头,8个钟头都行。”

 

这次试验终于成功了,大家一拥而上,把张明山围在中间,燕鸣厂长热情地抱住他说:“老张,你解决了大问题,这个价值无法估计的。”工友们也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高兴,一下子把张明山高高举起,抬出厂房。

 

接下来,燕鸣又和大家用了7天7夜的时间,“反围盘”试验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鞍钢的“五百罗汉”中,燕鸣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到鞍钢那一年才22岁。他是山西岢岚县燕家村人,家里是当地最大的地主,在他的印象中说不清有多少土地。1938年,贺龙率领八路军120师西渡黄河,开辟晋西北革命根据地,部队就驻扎在他们家里。虽说是大地主的儿子,而他却当了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后来部队转移,他偷偷地从家里跑了出来,参加了地方部队,当通讯员,那一年才14岁。1945年,正在给岚县县长林诚(后曾任鞍钢代经理)当警卫员的燕鸣,准备跟首长一同向东北出发。那一天天刚刚放亮,队伍集合准备动身,一个老太太骑着毛驴,哭天抹泪地撵来了,见到他就扑在了身上,抱住大腿,死活不放。

1952年,从鞍钢小型轧钢厂发起的机械化革新运动引起全国重视,时任鞍钢小型厂厂长燕鸣在大会上介绍经验。


原来这个老太太是燕鸣的母亲。林诚把他叫到了一旁说:“个人利益和革命利益,这是一关。经不住这个考验,干不了革命。这也是斗争,你自己考虑吧。”林诚的一句话,让他浑身发热,他对林诚说:“我要断不了这家,我一辈子长不起来,我有决心,你等着我吧。”林诚转过来安慰一番燕鸣的母亲,又叫他陪母亲回去。两个同伴见他要离开部队就哭了,他悄悄对他们说:“别哭,今晚见吧。”

 

当天,燕鸣把母亲送到了舅父家,用好话把她稳住,瞅一个空就溜了。他跑了一夜,不承想天一亮母亲又骑驴追赶上了。他说跟了林诚两三年临别也得说句话,母亲不管他说啥怎么也不放手,连拉带扯地和他一起到了岚县。到了部队里,幸亏林诚劝了她老半天,又派人送她回到了一座大山之隔的岢岚县。

 

向东北出发,燕鸣随着林诚一路强行军,一天跑一百八十里,把大腿都跑肿了。到了宿营地,还得喂马遛马,时常整宿也不能睡。刚到承德,就有人动摇了,还想拖住他的腿,说:“再往北,冻也会冻死,革命就革到这里吧,别走了。”燕鸣去问首长,林诚说:“干革命么,困难是经常的,不是偶然的,这是生死关头,你要想不通,干脆留下!”燕鸣心想:“我留下,政治生命不就完了么?我下了决心,是刀山也爬上去。”到东北后,燕鸣马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是1946年的春天,东北正处于大动荡的局面,国民党匪帮和地主胡子勾结起来疯狂进攻,特务分子也很活跃,到处打枪放毒。燕鸣随着林诚在松江的双城县,一时一刻也不敢松懈,身背两支盒子枪,夜里在外巡逻,防备敌人偷袭;白天亲自给首长做饭,怕坏人偷偷放毒。那阵子的惊险事儿可真不少,特务在城里放了一把火,他的头发眉毛烧去了一半。有一次,新扩充的队伍一部分和土匪勾结,里应外合企图发动暴动,幸亏他们警惕性高,在哗变的那个晚上把阴谋扑灭了。林诚经常笑着说:“我从关里带来的宝贝,就你一个,可别把你累死啊。”燕鸣后来说:“我没累死,倒锻炼得更结实了……我当排长、当连指导员、当连长,打恶霸、剿胡匪,子弹在耳朵边嗖嗖直响的时候,我也没动摇、没后退啊!”

 

1948年8月,燕鸣从松江省双城县调出,已经升为营职干部,原准备随军入关,到了中共东北局驻地沈阳后被临时改变分配去向。调入鞍钢,燕鸣初任小型轧钢厂党支部书记,后于1952年4月兼任厂长。当时,小型厂属轧钢部,部党委书记马成德见了他,叫来了小型厂的总领班,告诉那个人以后一切事都找他,燕鸣听后吓了一跳:“这怎么行,人家是个老工人,我可是一窍不通。”

 

刚到小型轧钢厂,工人们看到这个新来的头目,年纪不大,人又瘦小,也都有一点儿纳闷:“这么点岁数,就是老干部?”燕鸣一瞅大伙,看得出来人们似乎有一点儿失望的样子;再一瞅自己,穿了一身破军装,也想到看这样子就压不住台。不过,没用多长时间,他就看出了“门道”,不管碰到什么大小困难,找工人们合计。渐渐地养成了这个习惯后,他在工人群众中也就打下了一个好的“底子”,工人们背地里也说:“还不错,像个老干部的样子。”

1950年,鞍钢轧钢部及所属各厂领导干部在工厂合影,后排右二为燕鸣。


之后,老首长林诚也调来鞍钢,见到跟了自己多年的警卫员燕鸣格外亲,但对燕鸣的要求仍然格外严。1960年代,干部调整行政级别,组织人事部门将名单送时任代经理林诚征求意见。从前面滤到后面,林诚发现燕鸣被拟定为13级,但很多入党比燕鸣早的老同志却没有列入13级,郑重地提出:“给燕鸣定为13级不合适。”不过,燕鸣多年来在鞍钢的出色表现,还是令林诚格外欣喜。

 

自“反围盘”试验成功,原来默默无闻的鞍钢小型轧钢厂,突然变得赫赫有名了,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全国各大报的记者、著名作家、电影制片厂的编剧慕名而来,无处不在,整个小型厂热闹非凡。之后,由电影剧作家于敏编剧的故事片《无穷的潜力》,在各地影院放映;由作家冯至创作的《张明山和反围盘》,在各地书店发行;由邮电部发行的“反围盘”特种邮票,在各地邮局出售;由记者们采写的新闻报道,在各地报纸刊载。由于敏代笔、燕鸣署名的《我是怎样当厂长的》一书出版后,大受欢迎,一时成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必读物。

 

从小型轧钢厂发起的机械化革新运动,犹如燃起的一把火,燃烧到了整个鞍钢,也燃遍了整个东北,点燃了全国工业战线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熊熊烈火。

 

(鸣谢鞍钢“五百罗汉”子女提供图片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