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病夏治│不同疾病三伏贴贴敷有讲究

 筱曼卟小 2017-07-14

作者: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医院浦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恕民

清代名医徐洄溪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致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治里者,或驱风寒,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药以随病加减,其药易厚而久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有随之旺盛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阴寒内盛者用温里祛寒药,以达到扶阳祛寒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为秋冬储备阳气,到了冬季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泻,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穴位敷贴法是通过对穴位的良性刺激使药物持续作用于机体,激发大脑皮质对植物神经的调节,药物吸收后可改善各组织的功能活动,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体质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增强了免疫功能。穴位是经络之气交会输注的部位,“三伏天”人体腠理开,此时进行穴位敷贴有利于气血流通,并促使药物随穴入经络归脏腑。


在药物敷贴的基础上,用离子导入、超声疗法、皮肤促透剂等,可同时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局部用药再辅以温热等其他刺激可改变皮肤超微结构从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


推荐阅读

又到了贴三伏贴的日子│三伏贴不能盲目“跟贴”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寒证明显药用白芥子、细辛、法半夏、元胡、丁香、白胡椒、肉桂等;寒证不明显用白芥子、细辛、法半夏、玄胡、沉香、甘遂、全瓜蒌研成细末,以鲜姜汁及少许醋调成糊状后贴敷于天突、大椎、肺俞、膏肓等穴。


肺气肿

药用樟脑、冰片、肉桂、沉香、法半夏、生甘遂、细辛、元胡、白芥子,取穴包括百劳、肺俞、膏肓、大椎、灵台、膻中、肾俞、命门等穴贴敷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

以白芥子散为基础,加入制半夏、冰片、薄荷等研成粉,用姜汁调成糊状,做成药饼。初伏第1天取大椎、肺俞、风门、膻中;中伏第1天取膏盲、定喘、百劳、肾俞;末伏第1天取心俞、膈俞、大杼、身柱、天突等穴贴敷治疗。


肺纤维化

尘肺病引起的肺纤维化进行穴位贴敷,虚证者药用白芥子、生延胡索、生甘逐、细辛、生姜等; 痰瘀证者药用血竭、水蛭、僵蚕、蝉蜕、皂荚、黄芪、白术、蚤休、防风、甘草等,粉碎后用生姜汁调和做成药丸贴敷于天突、大椎、肺俞、膈俞、膏肓等穴。


哮喘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麝香等药制成药贴,贴敷于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等穴,脾虚者加脾腧,肾虚者加肾穴,同时以丁香、砂仁、苍术、白术、黑胡椒等制成的药贴贴敷于神阙穴。


关节炎

药用元胡、丁香、肉桂、细辛、吴茱萸、白芥子、甘遂等,以少量姜汁将上述药粉调制药贴,取双侧肝俞、脾俞、肾俞及命门等穴位敷贴治疗。


过敏性鼻炎

药用麻黄、细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等,配以新鲜的生姜汁和适量麝香粉,取大椎、风门、肺俞、膏盲、定喘、百劳等为主穴,配以肾俞、脾俞等穴治疗。


慢性腹泻

取中脘、上脘、下脘、神阙、脾俞、胃俞、大肠俞、内关、足三里、上巨虚等穴敷以白芥子、甘遂、细辛、皂角刺、延胡索、白胡椒、草豆蔻、肉豆蔻、丁香、砂仁、肉桂、附子、炮姜、吴茱萸等组成的药贴。


来源:全科医学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