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18亿收购沃尔沃到49.9%股权收购宝腾,李书福的汽车帝国有什么运营“药方”?

 道法自然1667 2017-07-15

本文选自《新制造时代》,由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


6月23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收购DRB旗下的宝腾汽车,李书福这位中国汽车界的大神再次刷屏,他创立的吉利汽车是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代表,当年搅动汽车行业的“一条鲶鱼”到“蛇吞象”的沃尔沃收购案,也让李书福从一个本土企业家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领袖。从沃尔沃到宝腾,可见李书福的汽车帝国野心从未停止过。




李书福为什么会看上沃尔沃呢?

2008年前后,世界上有多家汽车公司面临重组、破产,其中包括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马自达、通用、菲亚特、克莱斯勒、韩国双龙、瑞典萨博、德国欧宝等,李书福为什么盯住沃尔沃不放呢?

原因只有一个:沃尔沃的原创能力很强,安全基因举世无双,还有车内空气质量技术控制及环保技术全球领先。

在李书福的战略规划中,吉利不仅要获得生存权,更要尽可能地发展壮大,而要发展壮大不能不依赖创新。

2014年,李书福进行了了一场主题为“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的精彩演讲。在演讲中,他这样回顾自己的过去:“我们总觉得技术和世界上最顶尖的汽车同行相比,差距还是明摆着的。中国所有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都面临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吉利也一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自己这么一点一点地成长,可以,但仍然面临能不能赶上全球同行,我们的品牌附加值能不能赶上竞争同行,我们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企业管制能力能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和同行形成竞争而且取得成功的问题。”

所以,“经过反复研究自身发展与外部并购,我们认为要分两条腿走路,两个方面都要齐步走。一方面,自己要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培训,要招聘全球范围内的优秀汽车行业精英分子,会聚到吉利汽车的旗下,为吉利汽车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去并购海外的成熟技术、成熟零部件、成熟汽车公司。我们在2002年基本上已经形成这样一种战略思考,就是既要把自己的基础做扎实,把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做好,同时我们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为自己理想实现提供支持”。

对李书福而言,沃尔沃显然是“海外成熟技术、成熟零部件、成熟汽车公司”的最佳选择。“我认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安全技术的发展,完全源自沃尔沃。健康技术的发展,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包括排放技术的发展,也是源自沃尔沃。所以在研发技术,原发性、创造性的发明上,沃尔沃走在全球汽车同行前面。”

如果我们再深度解析沃尔沃,就会发现它与ABB在市场上多年并驾齐驱并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两位创始人阿瑟·格布里森和古斯塔夫·拉尔森“车是由人来驾驶的,我们的指导原则是而且必须是安全”这一理念,自成立以来安全和以人为本便已深入沃尔沃的骨髓,成为沃尔沃品牌和精神的一部分。


消除与工会的“误会”

2009年8月的一天,《工人日报》社经济部主任姜文良接到一个同事的电话:沃尔沃来全国总工会告状了,提了很多意见,沃尔沃工会希望中国工会能够出面制止吉利控股集团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

姜文良所在的《工人日报》正是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一份报纸,姜文良本人也是劳资方面的专家。由于长期关注经济领域,姜文良与李书福也有过一些工作上的交往。

得到沃尔沃工会来全国总工会的消息,李书福很着急,当天下午就邀请姜文良到杭州见面。“怎么办?”李书福问。

姜文良告诉李书福:“你们可能和沃尔沃工会有些误会。”误会在哪儿?

“你们没有认识到沃尔沃工会的重要性。”姜文良说,要消除这个误会,你需要向对方证明三点:第一,你的诚意,你们是否是诚心收购;第二,你的能力,是否能收,能否保值?第三,收购之后是否会把工厂搬到中国。

姜文良接着提了三个建议:第一,直接拜访沃尔沃工会,当面表达诚意;第二,直接回应对方担心的问题,即对工会做出承诺,比如关于工厂是否搬迁的问题、是否裁员的问题;第三,至于能力,没有别的办法,请他们过来。

与姜文良见面之后的第二周,李书福就带着团队去了瑞典和比利时,先后拜访了所有工会领袖和相关政府部门。在汉斯–奥洛夫·奥尔森的陪同下,李书福先后拜访了瑞典政府、瑞典五金工会和供应商的代表。

这一次,李书福还去了沃尔沃在比利时根特的工厂。与工会成员对话的过程中,李书福突然听到了这样的提问:“很多人都对沃尔沃感兴趣,你能否用三个词形容吉利控股集团的优势在哪里?”

这样的问题李书福此前已经打过很多遍草稿,但是这一次,“用三个词形容”的提问让李书福有点儿措手不及。面对几十双眼睛,李书福灵机一动,用了自己会说的三个英文词说出了一句话,瞬间俘获了不少工会成员的心:“I Love You.”(我爱你。)

根特工厂的工会主席立马拿了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戴上,这次访问效果非常显著。这次交流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李书福总结道:“我认为是沟通的问题。工会就是要争取它的利益,没有什么其他的。而且它是有规矩的,它不是敲竹杠,是按规范来的。”

为了加强沟通,李书福邀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的人与瑞典工会沟通,邀请他们到吉利的工厂参观,了解工会的日常运作情况,效果不错。

在2010年3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沃尔沃项目组与工会达成最后的协议。一周之后,李书福等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结果:与沃尔沃“订婚”。


构建董事会,让董事会成为真正的董事会

收购沃尔沃之后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构建董事会;二是稳定管理层。在重新建构沃尔沃董事会方面,李书福的做法是“把三层治理结构很严格地建立起来—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

作为沃尔沃的大股东,李书福有权挑选沃尔沃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成员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制订公司重大战略,董事会任命的管理层则负责具体执行,即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李书福的基本看法是,要让沃尔沃董事会成为真正的董事会,而不是福特时期沃尔沃的“纸上董事会”,也不是中国“董事长说了算”的董事会,要发挥董事会的作用,集体决策。

李书福的回答甚合汉斯–奥洛夫·奥尔森的意。多年在沃尔沃汽车的工作经历,身为曾经的CEO,他对于沃尔沃汽车过去既有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既认识深刻又体会明显。“我深受其苦。”他笑说,他希望沃尔沃汽车可以独立运营,这是对沃尔沃最好的选择。

此时,关于沃尔沃董事会和管理层架构的猜测已经见诸媒体。既然理念和三观一致,那就“一起接着干吧”。


文化融合了,才是真的融合

李书福认为,经济全球化、投资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在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的时代,必须塑造一种与时代相适应、与企业相匹配的新型文化形态。

拥有一颗文化融合之心的吉利,在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之后,一直在努力让欧洲认识吉利。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帮助吉利拉近了欧洲人与一个中国汽车后起之秀的距离。并购完成后,吉利与浙江交响乐团组建浙江(吉利)交响乐团,由国际著名指挥家汤沐海任指挥,于2011年9月15日巡演德国、捷克、意大利等欧洲六国,为期将近20天。

腾讯汽车频道这样评价这次活动:“浙江(吉利)交响乐团巡演欧洲,不是一次简单的冠名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而是企业与音乐文化相融,走向欧洲、走向世界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也是吉利全球化战略进程中的一部分。吉利希望通过这种文化交流形式,让欧洲、让世界更直接倾听吉利的声音,进一步扩大吉利和沃尔沃两大独立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如果说,李书福用音乐推开了世界认识吉利的一扇门,那么,又该用何种方式推开中国人认识沃尔沃的另一扇门呢?答案是“沃尔沃环球帆船赛”。

李书福在一次对话节目中曾说道,早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前,他就已将沃尔沃的帆船赛作为收购沃尔沃的一个附属条件。这一赛事创立于1973年,是国际航海界最重要的远洋帆船赛,同时也是世界最昂贵的单项体育赛事,被称为“航海的珠穆朗玛峰”。并购后的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投资了这一赛事,赛事全程在世界范围内有上亿人次观看,10站的停泊中有超过400万的观众到现场亲历活动盛况,在2011—2012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上,首次出现了一支中国船队“三亚号”,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了沃尔沃这一品牌。

这些做法,无疑加速了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融合。


《新制造时代》

中信出版社出版

王千马、梁冬梅/著  何丹主编

本书创作团队历经三年进行全球调研与创作,采访吉利、沃尔沃高管数十人,全面描述李书福所领导的吉利控股集团“想造车”“学造车”“造好车”的三十年创业史,并首次公开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的第一手材料,深入阐述李书福的全球化商业思维,以及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管理艺术与智慧。

全文完


1000万老板喜欢的公众号推荐您


顶尖老板思维

顶尖老板思维、顶尖老板智库、老板思维、老板谋略、老板赚钱秘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