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植川江两岸的信号台

 宜昌石头书屋 2017-07-15

浪漫的川江信号台,有我青春的影子

1980年开始上映的电影故事片《等到满山红叶时》,曾经轰动了全国,影片中川江轮船上三副杨英和三峡航标信号员杨明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那代人,同时让观众熟悉了“信号台”这种川江助航设施。

从小生长在长江边的我,对信号台自然更多了几份情感。1982年7月,云阳县城东一公里的鸡扒子山体滑坡,泥石阻碍江流成为单行控制航道,这里新建了一个信号台。那是一个诗歌的年代,鸡扒子信号台里有一个喜欢诗歌的信号员女孩,我们是文友,当年小县城的一群“文学青年”怀着好奇来到这里,面对滔滔大江吟诵青春的情诗。现在想来,都是一件幸福而浪漫的事。

几十年过去了,杨英与杨明的爱情故事和“信号台”一起,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虽然信号台仍然根植于川江两岸,却鲜为人知。

电影里的那个信号台是奉节县老关庙信号台,最初建于上世纪20年代,它的位置在瞿塘峡西入口几乎与江面垂直的石壁上,地势险峻。当年有一个不满20岁的女孩,就是看了这部电影后,以为这里浪漫,沿着石壁上的石板儿路走来了,成了一名信号员。当她在这座信号台呆上一段时间才发觉,等待她的是漫无边际的孤寂,峡江没有信号无法收看电视,一本杂志要翻上几十遍,那有什么浪漫啊!

习惯了孤独后,还得承受清苦。山上不通公路,生活物资和用品要靠自己从10多公里外的山下背上来,喝的水没有了,要挑着桶到崖下的江里去打,回挑时一步一步沿着几十米高的陡壁往上爬……所有的憧憬,被现实一下粉碎了。

老关庙信号台最近20多年里,驻守的基本都是女信号员,曾称作“川江女子第一哨”。

川江上真有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浪漫故事,王母娘娘的第23个女儿瑶姬,聪慧美丽,心地善良,因活泼开朗的性格耐不住宫中的寂寞,悄悄下凡玩耍,路过三峡时,看见大禹正艰难地凿劈三峡航道,便帮他消除了水患。为给更多的三峡行船指引航道,瑶姬毅然决定留在巫峡,化作了一座美丽的山峰,后人取名为三峡神女峰。

老关庙20岁的女信号员和她的姐妹们就是三峡神女,天天在演绎着一个个浪漫故事,传颂在三峡、在川江……

 

溯源川江助航信号,白居易诗中描绘

信号台是川江助航信号标志设施的一种,属动感的,近似于马路上的红黄绿交通信号灯,另外还有类似马路标志牌的岸标、浮标,以及夜间导航的灯标,形状有三角形、圆形、球形、船形、鼓形,左岸、右岸的信号标志颜色也各不同。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诗人白居易从江西溯江而上至三峡,看到岸上有人举旗击鼓,引导船只过滩,在《入峡次巴东》诗中描绘:“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这种以举旗击鼓为信号的导航方式,可算是川江信号台的鼻祖,到了宋代仍然沿用。南宋著名诗人、资政殿大学士范成大有名的地理著述《吴船录》记述:“每一舟入峡数里,后舟方敢继发……帅司谴卒执旗次第立山之上下,待一舟平安则簸旗以招后船。”其意是:前面一只船进峡几里后,后面的船才能进峡……并且由官府派员执旗在岸上的高处和低处指挥,待前面的船平安行驶后,摇旗招唤后面的船进峡。

忠县境内有一处险滩,南岸的一山崖挺立江中,形成之字河道,稍没对准航向,奋力抢过滩头,既是船头不被撞上去,往往折断了桅杆和船尾发生灾难,故名折尾子滩。乾隆四十年(1775年),忠州刺史甘隆滨乘船亲自探寻折尾子滩航道,上下往返多次,终于弄清安全的航向,在挺立江中的山崖石壁上刻下“对我来”三个字,给行船指引正确航向。230多年前这位朝廷命官的力行躬亲,刻下“对我来”三个字,成为川江最早的助航标志。后来瞿塘峡入口处的滟滪堆,西陵峡中的崆岭滩,也效仿凿刻“对我来”指引航向。

江津龙门滩有一大石梁伸入江心,过往船只往往不识水脉撞石而毁,清道光元年(1821年),有人捐资在江中的石梁上设置一根铁杆,指示船只航行。云阳老城东约3公里的川江左岸,因崖石伸延江中,形成激流险滩,汛期时水流十分紊乱,行船极险。咸丰四年(1854年),在江边的岩石上凿刻了一尊宝塔,提醒行船“水浸宝塔脚,下舟休要错;水淹宝塔顶,十船九个损”。石梁上的铁杆和凿刻的宝塔,是川江助航标志的多样化表现。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川江沿岸各州、县官吏,奉谕在各自境内航道的险危处,普遍插设标志引航。这是川江上第一次大规模设置简易航标,为近代川江航标的设置提供了经验。

 

一个与信号台一同写入川江史的名字

100年前的万县(现万州)狐滩狭窄,上下船只避让不开,多次发生碰撞翻沉的灾难。

1915年8月17日,一个名叫蒲兰田的英国人,带着同伴乘小艇来到这里。他第一个跳上岸,沿着岩石往高处爬,忽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呼地一下梭入了江里,同伴迅速跳下去,把他拉了上来。蒲兰田回过神,又带领同伴爬上岩石,挖坑、栽杆,树起一根标杆,派专人值守,当有船上行时,便挂起黑色的三角形竹篾条牌子,尖朝上,遇有船下行时,就挂起尖朝下的三角形竹篾条牌子,指引行船相互避让,防止碰撞。同时,蒲兰田向川江上的行船发布《航行通告》,说明这种信号标志的设置情况。这是川江有史以来正式设立的第一座信号标杆,也是川江第一座信号台。蒲兰田把这里作为标杆看守员培训基地,亲自讲授,为随后多处设立的信号台培训了第一批信号员。

这位英国人蒲兰田出生于航海世家,有着丰富的航行经验和驾船本事。1900年,首驾轮船航行川江的英国人立德回国后碰上他,鼓动他来中国发展。1900年6月21日,蒲兰田受聘驾驶立德的川江第一艘商轮“肇通”号,顺利地从宜昌抵达重庆。蒲兰田由此对暗礁密布、险滩纵横的川江发生浓厚兴趣,后来自己筹资建造了一只大木商船,往来于重庆和宜昌之间,探索川江险滩行船经验,试图打开川江航道,让更多的轮船畅通航行。1908年,川江第一家,也是中国人开办的川江第一家轮船公司,聘他为造船顾问,并担任这艘商轮“蜀通”号船长,后来又担任新轮“蜀亨”号的船长。

1914年11月24日,也是英国人的中国海关海务副巡工司米禄司考察川江,筹办航标设置事宜。米禄司考察往返于宜渝间12天,乘坐的正好是蒲兰田任船长并亲自驾驶的蜀亨轮。航行中,对川江谙熟于心的蒲兰田,向米禄司逐一介绍险滩及航道情况,并对航标和航道管理提出建议。米禄司认为蒲兰田是最恰当的人选,竭力举荐蒲兰田为航道管理机构负责人――长江上游巡江工司。1915年3月13日,海关总署批准,重庆海关与蒲兰田签订了任期5年的合约,担任第一任长江上游巡江工司。

蒲兰田没有辜负这一聘任,1915年当年设置标杆信号5座,并设置了第一座岸标、第一个浮标,1916年增加标杆信号13座,到1920年他任职期满,川江上共设置各种信号标志66处(座)。

1921年2月,重病缠身的蒲兰田任期届满,离职回国,途中辞世,年仅55岁。消息传到川江,上下轮船经过湖北秭归青滩北岸,他曾经工作和居住的那间黄色小平房时,都汽笛长鸣哀悼。1922年 12月,川江航业界人士捐资在青滩北岸寺大岭,建起一座“蒲兰田君纪念碑”,铭记他对川江航运业的贡献。

2003年6月11日,三峡库区蓄水135米,“轰”的一声巨响,万县狐滩信号台被爆破拆除,结束了设置达88年的历史使命。

 

美丽的信号台,仍然根植于川江两岸

1915年开始设置的川江信号台设施十分简陋,一根标杆悬挂着竹篾条编织的三角形信号牌子,旁边搭设一间简易茅草棚,供值守人员避雨栖身之用,有的信号台租用民房暂住,标杆、信号标志、台房没有统一的标准。

1934年11月,长江上游巡江事务处开始统一标准,陆续建设川江新信号台,信号标杆为黑白相间色,台房墙壁颜色上白下红,与普通民房有了明显区别,1940年底全部建成,这是川江信号台统一标准的第一个阶段。

上世纪50年代,苏联航道专家考察川江航运,指导川江航标改革,川江信号台都基本建成砖木结构的苏式台房,进入了川江信号台统一标准的第二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川江信号台设置最为普遍,1957年多达78个,因川江多雾的特点,还在渝宜段划定20个雾区,建雾情揭示信号台59处。

上世纪80年代后,川江航运迎来崭新的形势,航道部门根据实情,自行规划设计,将信号台全部建设为八角亭式台房,点缀在川江的崇山峻岭和青山绿水之间,美丽醒目。同时并完善台房内部设施,室内嵌贴防滑地板砖,装上空调,厨房里有了整体橱柜、液化气灶、抽油烟机、冰箱等日常生活硬件,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信号员可以舒舒服服地洗上澡了。

三峡库区蓄水后,川江重庆段新建的10多个信号台,全部为坡屋顶的欧式风格建筑,矗立江岸,展现別样风情。新建信号台安装了类似飞机上“黑匣子”的信号管理记录系统,有的信号台地理位置偏僻,无法实现有线宽带互联网接入,实现了无线宽带上网的功能。

如今已是高峡平湖的川江,航行状况已大为改善,暗礁沉入江底,单行控制航道变为宽阔的江面,大多数信号台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川江,航道部门重新规划布设了信号台,现仍有20多座根植于川江两岸,如三峡神女继续演绎着一个个浪漫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