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仔细留意了一下身边的学神们的学习处事中的思维方式。我发现,每完成一件事,他们最擅长做的事是总结。总结,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当然其中掺杂很多因素。 有人跟我说,太难坚持了;有人跟我说,做过,但效果不大——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还有人跟我说想过要做总结,但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算是一个好的总结。
的确,在学习方法探讨的路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的找到捷径。但是当你一旦掌握到了捷径,你会发现,你跟梦想,只是时间的距离。我看过很多朋友做的总结,无论是学习笔记还是项目策划,他们有意识无意识中,用到最多的是思维导图总结法。 百度词条里说,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 那么如何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帮助自己记忆巩固知识点呢? 罗列知识 思维导图的制作,一句话概括,就是从你熟悉的一个知识点出发,把你能联想的知识点、考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当然这里所说的列出来,不能把模模糊糊的知识点也写进来,能够写进来的,一定是你最清楚的。 补充 罗列出来了之后呢?我们应该做的是,翻看书本或者错题本,找找你有没有什么遗漏的知识点。高中时候我的英语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想不起的知识点,或者很艰难才想起来的知识点,都不属于你的东西。所以在罗列完以后,遗漏的都是你的盲区。这时我们就要用区别于你写完全会的知识点的颜色的笔添上去。 一般来说我都准备有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对于重点和次重点我会用固定颜色来标注,这是我的一个小窍门。 当然完成这个过程还不算是一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中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会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接下来我们应该做的是,思索你所罗列的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数学中的圆锥曲线和导数怎么结合来考,物理中的动能定理经常和什么结合来考。 绘制导图 紧接着,我们就要开始绘制思维导图,纸张一般最好是偏大的白纸以免到后面绘制到一半没地方绘制了。绘制图样有很多种,因为一般来说我喜欢用树状图,其他的绘制图样我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上网百度了一些绘制样本供大家参考一下。 树状思维导图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创始人 注意事项 切记一点是,思维导图是用于理顺知识点的的工具,切不可画得跟画家有得一拼那么精美,否则就有点喧宾夺主的意味,达不到最终想过。 用树状图来画的话就分等级拓宽下去,比如圆锥曲线中,抛物线、椭圆曲线、双曲线是同一个等级,就把它平行展开,然后抛物线下有什么知识点继续展开,椭圆曲线下有什么知识点继续展开,然后这些知识点下又有什么知识点继续展开,如此类推。慢慢的,这三大模块所有涵盖的知识点,就事无巨细全部在一张纸上理顺了。 当然这些知识点,重点和没那么重点,还是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尤其是自己的盲区。基本上到这里,思维导图就做得差不多了。当然在一些很生涩的知识点后面,我比较喜欢把几道例题标在后面,从而寻找对知识点把握程度的感觉。 填充延伸 思维导图的制作完成后,我们后续能做的,就是不断延伸充实这张图。当你发现一道你从来没见过题,你可以把它标注到里面不断延伸,这个制作、延伸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你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致高三 高三开始,老师会进行全方位覆盖性的复习,相当于,高中三年的书再讲一遍,但是一般只是罗列考点和知识点,不会再为你推导它是怎么来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尽量准备一个课堂笔记本,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像个大杂烩一样写在上面,不必写得工工整整。然后,每当一个模块结束时,把这个模块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化。 我见过很多学弟学妹跟我说他们觉得总结没用,其实恰恰相反,高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到了总复习将近尾声,复习资料是多到看都看不完的,有了每一个小模块的总结,你只需要看你做的总结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因为上面有你掉过的坑,有你犯过的低级错误。 我还见过不少人跟我说何必花时间在总结上呢,很多复习资料前言都有极其详尽的总结了,看那里就好了。但是他们又错了,复习资料的编写要考虑的不是你一个人,他要考虑的是跨省份用行不行,适用的地区还有适用的人群。因此资料书上的总结不会有几本落到你的盲区里,更重要的是,那些总结是别人的,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永远不是你的。哪怕你看得再多,也是记不住的多。 结语 万事开头难,我从来都是倡导大家先苦后甜,刚开始可能制作起来很不流畅,但是,熟能生巧,慢慢的你会发现,你所刷的题,万变不离其宗;你所做的试卷,很多都可以在你的思维导图里找到出处。这个时候,你会越来越有信心,你会越学越轻松——学习,也不过如此。 要想的到快速提升,除了耐心揣摩和学习,并没有其他捷径可走。人和人的区别,也是在此。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走好,耐得住寂寞,来年六月,到处都会是你的笑容 |
|
来自: 昵称36678307 > 《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