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时摄影短片《魔都心脏》幕后创作全解析 —— 后期篇

 闲人光影 2017-07-15


作者简介:布朗酱,影视广告导演,摄影、航模发烧友,2014年拍摄南京青奥会官方宣传片《南京2014》,并在中国、美国、英国、澳洲、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城市展映,同时这部短片也获得了第二届“绚丽中国”延时摄影大赛二等奖。


昨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我们美番MOFO签约大咖布朗酱老师的《魔都心脏》幕后解析——前期篇,有不少朋友评论留言想要一探后期的制作,那今天小MO就继续为大家揭晓这部实验短片的后期制作部分。


其实,后期制作在整个短片制作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不妨先回顾一下幕后视频吧:



 

后期制作


【数字绘景】


首先从数字绘景Matte Painting开始。先将拍摄素材合成为延时素材,然后根据首帧进行数字绘景,有了首帧的蒙版以后,用这段素材序列读取这个通道,来获取除去天空以及三栋建筑以外的视频。


在擦除的时候注意依照物体的边缘内切一两个像素获取,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后期的天空合成,但同时会造成物体边缘过硬的视觉效果,不过没关系,可以通过在合成阶段寻找边缘再次轻微模糊处理来削弱突兀感。



此外由于透视原因,还需填充一些额外建筑的素材让擦除了主体的画面更加真实和统一。


前期拍摄时是采用平视构图,补齐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项目正式拍摄前储备的平视素材完全得以合理的利用,视角的统一为合成提供了便利。(PS:短片里陆家嘴建筑群中填充了很多来自南京的建筑,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用于替换的天空素材


擦除天空后的画面需要新的天空合成进去,根据画面中的时段、天气,以及云的流动方向和光线方向等,最终选择合适的素材合成。

 

【三维建模】


结束数字绘景后,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建模。因为没有得到精准的CAD施工图,所以只能通过一些静态图片、影像资料来观察建筑的结构和施工过程。



三栋建筑建造时间跨度很长,以最早建成的金茂大厦为例,始建于1994年,1999年落成,因此施工参考资料非常少。尽管如此,制作团队还是通过仅有的一些施工影像资料,参考当时的建筑工艺、建筑造型以及施工流程,最大程度复原了金茂大厦的建设过程。



上海中心的楼体建模是整个建模过程中最为困难和复杂的,这座建筑本身更加现代化和具有立体感,几何特征比较复杂。三段圆弧构成的圆导角三边形作为上海中心外围几何的基本构形,旋转上升并均匀缩小,演进为一个平滑光顺的非线性扭曲面,形成了大厦的立面造型。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在建模时,原始素材与模型很难完全对齐,经过多次的修改调整,最终才完成最后的对齐工作。

 

【气氛图设计】


在建模的同时可以着手对短片的最终效果进行气氛图设计。气氛图的设计是为了提前定义最终效果,优化整个制作过程,就像为运动员设计终点一样,为每个环节定义了方向,让整个制作过程有了最终目标。



设计部分不仅要考虑静态的画面效果,还要考虑与动态短片结合的效果。气氛图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钢铁侠,钢铁侠头显中的HUD效果具有很强的科技感,给制作团队带来了创作思路。


在短片制作设计中使用很多科技元素与夜晚搭配,同时在陆家嘴建筑群的后方增加了青蓝色的辉光、光晕效果,让整体画面看起来更加超现实魔幻。



这样不但增加了建筑群的轮廓感,也突显了画面的视觉中心,线条的设计丰富了画面效果,也对画面中的建筑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演绎,弥补了原素材空间角度上的缺陷。


黄浦江的水面设计成了类似于冰面的反射效果,这一灵感来源于布朗酱老师冬季拍摄北京故宫角落时的所见。冰面比水面更具凝固感,同时在反射效果上冰面的反射模糊感更强,比完全镜像更有层次。



画面左边空余了大部分空间,这个部分结合HUD做一个文字说明,类似于LOGO来平衡画面,也对百年外滩做了增强现实的加强效果,突出了上海“魔都”的这一概念。


【动画与材质】


接下来便开始进行动画和材质的工作。这是团队第一次尝试动画与材质,为了不让人觉的这是CG,制作过程不仅是对建造过程的模拟和建筑的复原,还有对真实感的追求。


为了增加建造的真实感,最大程度的还原建造过程,团队先后咨询施工单位的朋友了解建造细节,通过翻阅大量的文件资料,反复观看建造视频,逐步分解整个建筑的建造过程,最大化的还原建造细节,包括吊机出现的时间节点、位置、拆解顺序、“空中飞船”施工钢平台随建筑高度变化而升降的顺序等等。



动画的节奏也是短片着重考虑的一部分。受施工方法、难度以及材料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抬升速度不能够匀速,这就需要根据原有建筑在实际中的变化去找这个节奏。


此外加强动画的逐帧感也是短片制作的重要一环,因为素材本身就是延时摄影片段,延时摄影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逐帧感与时间跨度感,所以动画并非是一个建造视频加速而已,它需要匹配原始画面的逐帧感,这样才能更加和谐、真实。


此外还包括HUD的动画,从静态的HUD设计图转变为动态的HUD,需要考虑动画的出现形式、持续时间及动态效果等。虽然HUD的最终效果图已经给出,但是动画的部分还是要考虑与视频的关联性。



材质和贴图部分对真实感的要求也是如此。根据施工资料,从长期积累的高精度材质库里寻找最贴近的材质和贴图对模型进行添加,包括建筑主体、核心筒、塔吊、隔离网,钢筋等。有的贴图虽然贴合三维建筑,但是最终观察视角是摄像机视角,所以贴图在精度、质感上还要结合摄像机视角调整。



为了使三栋建筑的素材更加写实,布朗酱走遍了多个工地,拍摄了大量的高精度素材以供贴图环节使用。在拍摄时,贴图素材尽量采用长焦以及接片,这样既可以保证精度细节,又可以减少变形。

 

【渲染合成】


渲染合成阶段需要汇总模型、材质、动画等环节的产出物,对三维场景进行灯光设置、渲染通道和最终合成。该片的渲染合成分为日景和夜景两个镜头来制作。


日景主要的光源是太阳光和环境光。根据前期拍摄的效果,在三维场景中设置模拟太阳光和环境光的Sunlight和HDR light等灯光类型,并匹配原素材的色温、大气和阴影等相关属性,使用三维物理渲染器模拟全局光照,根据合成需求设置渲染通道(颜色、高光、反射、大气、物体ID、投影等)。



检查各参数和渲染效果,确认无误后开始批量渲染。渲染完成后,把所有序列导入后期合成软件,逐层合成,最后导入进数字绘景场景里,根据效果调节相关通道属性。


夜景的灯光相对比较繁琐,为了增强现实的材质效果,要结合三维渲染器中的材质属性、渲染属性以及合理的灯光布置。要想塑造材质的流动感,通常要对灯光设置关键帧动画,根据设计稿和合成的需求,不但要渲染日景的渲染通道,还要单独输出灯光层,方便后期合成最终效果。



与日景写实合成相比,夜景合成偏科幻,需要选择合适的叠加模式对材质、渲染层、HUD图层和原始素材进行效果增强合成。


 【音乐与音效】


据布朗酱老师透露,音乐的选择在短片制作之初就已经敲定,在此他也非常感谢音乐制作人mAjorHon和偏左对背景音乐的授权许可。


最初因为担心音乐的节奏太过密集,无法与音效结合,做了无音效版、无音乐版、音乐音效版等多个版本作参考,不过从最终效果来看,音乐、音效还是能很好的贴合进画面。


提升整个短片真实感,不仅要提升视觉部分的真实性,音效部分同样也十分重要。人对真实与虚拟的判断就是来自于自己的五官感受,在音效部分不仅要还原部分真实场景的声音,还要增加音效进行提示。比如建筑生长中添加了工地的施工声,还增加了秒针声和有节奏的敲打声,根据江面上轮船的运动轨迹,添加了汽笛声。


日景和夜景采用不同的音频处理思路,日景最大程度的还原真实感,夜景则侧重表现科技感,所以在画面转夜后,HUD动画效果伴随科技感的音效出现。

 

【调整定稿】


整个制作流程经历了几十次的修改与调整,每个环节中都会出现很多细微的问题,制作中,团队会经常将这些问题汇聚在一起,统一观看建造纪录片,反复打磨细节,最终呈现给我们这样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延时摄影短片。


短短的16秒视频,背后却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巨大工程,其中蹲守的汗水、熬过的夜晚,是这个团队为这部短片作出的努力。每一帧画面呈现出来的细节,都是他们对这部作品的精益求精,也是我们每一位摄影人为之赞叹的品质,向该片的每一位摄影人及幕后工作者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