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霄怡老师讲座视频:诗词教学(诵读)

 雁飞云 2017-07-15






【ppt转换为word版本】

读、讽、诵、吟

——关于诗词诵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1

只言片语惹深思

“请带着……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下面我们分小组朗读一下这首诗”

 

 

诗词教学应关注诗词教学的特殊性

“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

2

 “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钱理群

3

何为“诵读”

“读”“讽”“诵”“吟”

4

朗读

“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朱熹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

5

“倍(通背)文曰讽”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现代汉语的理解,不看书本念,即为“讽”。

“不可牵强暗记”

“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6

“以声节之曰诵”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

“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是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

7

吟诵

先秦文献中,其义训为“歌”

“中国的旧时对于古诗词本来有朗吟的办法,那是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郭沫若

与“吟唱”的区别

        “运用乐音,成音调,不使用自然语音‘读’的”,而且应是“有定谱”的,就是“需要按照事先写定的乐谱演唱”,另外还有乐器配合演唱,而吟诵则与之相对。

8

  各诵读形式

      在教学中的运用

9

读出言辞之美

读准字音

控制速度

       “凡读书须虚心定气,缓声以诵之,则可以密察其意。”

抓住诗眼

       “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是奠定全诗情感基调的,读时应该注意和“猿啸”直接略微有些停顿,可以适当延长和重读。

10

讽出意境之美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所构筑的画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几句,极具意境之美。

        赤壁一带山峰的高峻、江流的澎湃、浪涛的翻滚的画面,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豪迈雄壮之感,慷慨淋漓之意,“荡胸生层云”。

        读得有力,读出气魄,读出节奏感。三个动词“穿、拍、卷”应强调。最后一字“雪”,既有意境之美,又是韵脚,更要强调重读。

11

诵出韵律之美

诗因音韵和节奏而美

       童志斌老师《赤壁赋》教学设计

       “原诗的意义还在,但情致却全然消失了。义存而情不存,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住原文的音节。”——朱光潜《诗论》

把握诗词节奏

       诗经《氓》二二节奏之思考

体会音韵之美

        方言诵读   《声声慢》

       李苑芳老师《琵琶行》教学设计“双声叠韵”

12

吟出音乐之美

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

       唱出的宋词

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