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翻译的魅力是无法替代的

 Sharon颖 2017-07-15

       2016年,芒果台首播由杨幂和黄轩主演的《亲爱的翻译官》这部电视剧引起了一阵追剧潮,收获了不少的忠实粉丝。据网络报道,真的有年轻人因为看了这部电视剧后高考志愿填报的是外语专业。我当时看完之后,也觉得做翻译这个职业太帅气了。

       可是同时,关于“同声传译职业面临挑战”、“机器翻译技术将完全替代同传”等观点在网络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网络上就“机器翻译能否完全替代人工翻译”这一热点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展开了鲜明而强烈的争议,有些人甚至建议取缔外语专业。

       难道人工翻译真的会在机器翻译的带动下淡出人们的视线?


       就我个人理解,人工翻译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缔的。

       目前,机器翻译所能达到的程度仅限于在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上帮助人们处理一些简单的语言交流问题,但距离高水平的翻译所讲究的“信、达、雅”的差距是相当大的。

 
 
 

       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讲究的艺术性远大于功能性,而艺术这门学科是很难量化和统一的,有时规整、严谨,逻辑清晰,有时又很随意、自由,逻辑松散,犹如金庸笔下那俏皮可爱的黄蓉。如果完全由机器来翻译,是很难把握这个度的。

       我们大大的御用翻译——周宇和孙宁,他们以其优雅睿智的形象,灵活巧妙的应变,精彩到位的翻译,捕获了众多国内外媒体的镜头,同时也成为一大批同在翻译这个行业内的小伙伴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让机器翻译完全替代人工翻译,这是没有必要也不适合的,机器翻译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但不是替代,而是形成人机耦合这样一种新的翻译模式。

       总之,我们不要对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过度的“神化”。

----------------------------------------------------------------------------

我的动力来源于您的文字,欢迎留言评论

作者Sharon,一个行走的自由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