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背书,永不退市,最难收集成大全套的券种—国库券

 钱首相小泉 2017-07-15

     国库券,又称为国债,顾名思义债务人是国家,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


     因为由国家背书,理论上国在券在,永不退市。


     有人会说,我国现在还在发行国债的,为什么会有收藏价值?


     这里大家需要了解一下,这里说的国债是实物券,我国从92年开始发行少量的凭证式国库券,1997年开始就全部采用凭证式和证券市场网上无纸化发行,所以实际上我们收藏圈说的国库券都是实物类的国债。特征:不记名,无需背书就可以转让流通


     这就是我上次在介绍外汇券的时候说的我国的另外一种带面值能流通的券—国库券




     而且这个国库券有着流通货币和外汇券所不具有的两个特殊价值点:


     1、永不退市:国在债在,不像人民币和外汇券一旦退出流通退市后,实际上失去了面值的价值,只存在收藏价值。


     2、票面利息:任何国债都有票面利息,这个根据国债上面的债期和利率来决定的。但计息期仅限于票面日期,下面举个例子:


     一张1982年的十元面值国库券,到期日是1991年,计息期9年,按当时年息8%来计算,一张10元面值的国库券现在只能兑换17.2元。


    这个例子能完美解释上面的两个特征,能兑换、有票面价值以及利息。




    有了上面的两个特征,国库券就永远不会成为收藏市场的边缘产品,一定是有它的一片市场。


     我们目前收藏国库券一般分两个区域段,一个是解放后1950年到1958年这一段,当时称为国家公债;第二个时间段是1981年到1997年发行的实物国库券。两个时间段收藏泾渭分明,不存在套系的混合。收藏国库券目前大部分收藏者熟知和比较容易掌握的就是第二个时间段。


     一、第一时间段,1950—1958:这里面再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国家发行了最早的国家债券“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票面单位定名为“分”,里面有四种:一分、十分、一百分、五百分;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58年之间又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个阶段的公债票面面值非常有特色,54、55年最低面值1万,最大100万;56、57、58年最低面值一元,最大一百元。因为这个时间段刚好是一版人民币改版二版人民币过渡时间段,所以发行的国债面值刚好也是过渡期,非常有意思。




     这个第一阶段的国家公债,因为部分品种一张难求,价值不菲,所以介入的人也并不是很多。




    目前比较活跃的国库券收藏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也就是1981-1997这个时间段。


    很多人或许会想,第一阶段因为太早期,存世量少,很难收集,第二阶段会容易一些,事实上恰恰相反,第二阶段国库券大全套品种多达78种,集大全套难度非常之大。


     1、81-97年共发行78种实物型国库券,总面值就达到了145401元,不加上票面利息。也就是说现在你在手上直接去银行兑换还值几十万,但这不是关键点


     2、关键点是1981年发行的国库券中有三个面值是面向企业发行的,一千、一万以及十万面值,本身社会上就少见,特别是十万面值,据统计全新的不超过十枚,其稀少量甚至超过一版币王牧马图。十万的实物照片都很难一见,这里以票样代替:


     3、存世量极少:这也是国库券的特点,因为国库券就像一张银行的定期存单,到期了大部分人都会去提现兑换,特别是面值略大的品种,这就导致了国库券天生的存世量不会很多。


     4、由于生活水平的关系,当年部分国库券都是单位强行推销才发行成功的,这就导致了很多百姓当时就不愿意留国库券,而且很多老百姓根本不懂这个国库券的价值,有的老百姓甚至面值以及打折卖给了黄牛。


     当年的黄牛主要就是做两个品种,一个外汇券一个国库券。上海滩曾经的股票大王杨百万的第一桶金就是靠着倒卖国库券赚来的。


     



       由于国库券有着流通币一样的货币属性(不记名,不挂失,可流通),所以国库券必须有着货币一样的防伪品质。


     1、国库券大多数采用雕刻版印刷,有防伪暗记。


     2、有着人民币一样的水印,而且水印品种丰富。



    3、后期的国库券有着精美的荧光。



    有着货币的属性,并且有着高于货币属性的计息,国库券的防伪标准视同人民币。




    如果把外汇券当成不是人民币的钱币,那国库券可以当成超越人民币的钱币,因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两大特征:国家背书,永久兑换;票面利息。


     今天文章仅仅简单介绍一下国库券,对于国库券的78种大全套大家收集起来非常之难,实物也少,资金上也是一种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