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四)61-80

 砥砺前驱 2017-07-15

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弄,古时候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

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和《诗》、《书》、《易》、《春秋》合成“五经”。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年号,“太祖”是他逝世之后给予的庙号,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说的就是他的事情。

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之学官。

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

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

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得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

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还可指众儿。文中“诸子”指官名。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6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

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6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史书所称的“高丽”,一是“高句丽”政权,始建于公元前37年,活动于我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668年为唐朝所灭;一是918年王建创立的朝鲜王朝“高丽国”。文中的高丽指的是高句丽。

B.古代以四色四灵配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玄为黑色,玄武是北方太阴之神,其形象为龟。文中玄武门指当时京城长安的北门。

C.天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多个所指,除了指横贯新疆的天山山脉,李白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天山”指的是祁连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古称燕然山,也称天山。文中的天山当指燕然山。

D.兜鍪,古代将士作战时戴的头盔,原称“胄”,原始的胄用藤条、兽皮制成,商代有青铜胄,大约战国晚期,军队开始使用铁胄,秦汉以后把铁胄称为“兜鍪”。

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6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科给事中,明代首设,具有劝谏和监察双重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稽查吏部事务。

B.里甲,明朝时期的社会基层组织,每一里为一百一十户,多推丁粮较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

C.南京,明代两京之一,与北京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对明代政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D.拾遗,文中指古代官职名,武则天时期始置,具有讽谏和举才的职能,对古代政治环境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6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的称谓,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选拔进士的考试由礼部主持,是全国最高级别的考试。

B.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秦汉时期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来是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丁内艰,即母忧,旧时指母亲去世。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等活动,称“丁忧”。

D.牧守是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州牧管理一州人民,李密《陈情表》中“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牧伯就是州牧。

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

B.上表指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按劾的一种特殊文体。

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

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7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7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

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

C.编户是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D.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位,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

7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据《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父亲同辈。

B.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个年号。

C.主帅是统率军队的最高将领,其麾下辅佐的副将称“裨将”。“三个臭皮匠”是对“稗将”的谐音讹传。

D.休致本义是将职位还给朝廷,官员可因年老或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休致后仍然可能被朝廷重新启用。

7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7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7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7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是就是国家大事,既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指一般的国家事务。

B.宗社意为宗庙和社稷,它们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C.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是指朝廷官员回到祖籍为死去的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7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是文人才子荟萃的地方,唐玄宗后,分为了翰林学士和翰林供奉。

B.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所以称为封事。另有“封章”一词,也指密封的奏章。

C.丁母忧,也叫“丁外艰”,古代母族、妻族一般称“外”,所以也把处理母亲的丧事称为“丁外艰”。

D.摄,暂时代理官位或事务。文中“摄省事”意即代理行省事务,与此同义的词还有行、署、权等。

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巡抚,意为巡视安抚;也是职官名,明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代替君王来巡视天下。

B.会师,行军之时各路人马在某一地点聚集起来,也可比喻几个方面人员的会合。

C.僭号,冒用上级尊号;“僭”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D.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税粮。

7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

B.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8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明代殿试及第者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C.终制,服丧满期三年(实际时长为二十七个月)。“制”此指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儿子或长孙须在家守孝,在此期间,不任官、应考、嫁娶等谓之“守制”。

D.宪宗,文中指明宪宗朱见深,宪宗是庙号。与年号不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英宗、康熙等。




参考答案:

61.C(元嘉是南朝刘义隆的年号,考的是课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下注释)

62.D(后世要有封爵的大官之死才能称薨)

63.C(“诸子”在文中指“他的儿子们”)

64.C(“内艰”指遭母丧)

65.B(“玄武”亦称玄冥,龟蛇合体)

66.C(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7.D(文中“拾遗”是动词,并非官职名,是稽查纠过之意。)

68.A(进士是参加殿试,不是会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

69.B(“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章、奏、表、议四个小类。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70.D(“汉武帝”是谥号)

71.A(五经,是儒家《诗》《书》《礼》《乐》《春秋》的合称)

72.B (“每位皇帝只有—个年号”不一定,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明清皇帝是一帝一号)

73.B(“卿”字用为第二人称“你”时,表尊敬或爱意,不仅仅“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还可以用于朋友、夫妻之间,表示爱称。如成语“卿卿我我”,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等。)

74.A(“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

75.D(“刍荛之见”是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并不是用“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76.A(“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77.C(丁母忧又叫“丁内艰”, 古代母族、妻族一般称“内”,所以也把处理母亲的丧事称为“丁内艰”)

78. C(“冒用上级尊号”错误,应为冒用帝王尊号)

79. C(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

80.D(“康熙”为年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