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物简史」白兰地、朗姆酒与现代美洲的形成

 昵称535749 2017-07-15
「万物简史」白兰地、朗姆酒与现代美洲的形成

城市

苏琦16 小时前

酒在对外贸易中成了一种通用的货币形式

提起现代美洲的形成,人们大多都会想到“甘甜的资本主义”和大西洋三角贸易:欧洲人到美洲建立甘蔗种植园,利用从非洲进口(劫掠)非洲黑奴作为劳动力,将蔗糖出口到欧洲,再从欧洲出口工业制成品到非洲和美洲。在此过程中,欧洲人多处受益,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巨额的不公平贸易利润,从而攒下了日后发达的家底儿。

人们一般很少会想到白兰地、朗姆酒等烈性酒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一如人们也不会想到朗姆酒在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和美国的诞生中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

公平地说,非洲自身的奴隶贩子在推动黑奴贸易中也不遗余力,因为他们想从欧洲人手中换取很多东西:丝织品、贝壳、金属碗杯、铜板,以及特别受欢迎的高浓度酒精饮品。非洲人很久以前就开始饮用酒精饮品,包括棕榈酒、蜂蜜酒及各种啤酒,不过相较于土产酒,非洲人更喜欢来自欧洲的蒸馏酒,因为蒸馏酒比他们自己用谷物酿造的啤酒和棕榈酒更纯更“辣”,于是引用进口烈酒就成了奴隶贩子们显示身份的标志。一般来说,他们认为用丝织品包装的商品最为珍贵,而烈酒特别是白兰地最能显示身份地位。

这对于欧洲的奴隶贸易者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葡萄酒在欧洲内部和对外贸易中成为一种通用的货币形式,也一向是和非洲及美洲土著首领打交道时合适的赠品,但随着贸易繁密程度的增加,白兰地相对于葡萄酒更加合适,因为白兰地的酒精浓度高于葡萄酒,所以装运白兰地可以让有限的船舱装运更多的酒精。另外,由于酒精还可以起到防腐剂的作用,所以白兰地在运输过程中就不会像葡萄酒那样容易变质。

白兰地还从其他方面推动了奴隶贸易的进程。欧洲人用白兰地作为给船工们的预付报酬和加班奖赏。同样,那些押送奴隶的卫兵们的报酬也是用白兰地来支付的。后来,人们又利用蔗糖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制造出一种新的酒精饮品朗姆酒,正是这种朗姆酒的出现,导致烈酒、蔗糖和奴隶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巴西殖民地的葡萄牙人称这种饮品为甘蔗白兰地,它是由甘蔗汁煮沸时溢出的泡沫制成的,也可以直接用甘蔗汁酿制。这一工艺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上得到进一步改进,因为岛上的人们能够利用糖蜜(提炼蔗糖时产生的黑色浓糖浆)来酿制甘蔗白兰地。此举大大降低了白兰地的成本,同时也不会影响甘蔗的产出。这样一来,巴巴多斯的种植园主就能既生产糖又能酿造酒了。

进口的葡萄酒和啤酒价格昂贵,而且在从欧洲运往岛上的过程中很容易变质,但甘蔗白兰地在当地就能大量生产,因此价格低廉,渐渐地当地的种植园主和过往船只上的商人和船员都喜欢上了这种酒。“朗姆”一词源于英格兰南部的俚语,意思是“争吵和骚乱”,甘蔗白兰地之所以得此“美名”是因为当人们过量饮用这种敞开供应的廉价烈酒之后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朗姆酒很快就被引进到加勒比海的周围地区,接着又打入加勒比海以外的市场。对于新到的奴隶,奴隶主往往会给他们喝些朗姆酒以检查奴隶的身体状况或以此约束桀骜不驯的奴隶。他们还让奴隶们对朗姆酒产生依赖性,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发号施令,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奴隶们驱走疲劳。当奴隶们完成了比较辛苦的工作后,他们往往还会额外得到一些朗姆酒作为奖赏。

据说朗姆酒还对英国建立自己的海上霸权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朗姆酒很受民商船上水手的喜爱,流风所及,1655 年以后加勒比海上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也开始用朗姆酒代替啤酒作为兵士的日常配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朗姆酒成为海军将士远航的首选饮品。兵士们原来每人可带一加仑啤酒,现在改成半品脱的朗姆酒。为了保持海军的纪律和工作效率,舰队司令弗农规定兵士们的半品脱朗姆酒必须兑上两品脱的水。为了增加口感,弗农给稀释后的朗姆酒加入了糖和酸橙汁,因此发明了最初的“鸡尾酒”。

用掺水烈酒代替啤酒对英国建立海上霸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时很多水手死于坏血病,今天人们知道这种病的病因是缺乏维生素 C。用加入酸橙汁(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橙汁富含维生素 C)的掺水烈酒取代啤酒后,英国皇家海军整体上比以前更加健康。18 世纪,人们发现柠檬和酸橙汁能很好地预防坏血病。1795 年,军方规定掺水烈酒中必须加入柠檬和酸橙汁,此举大大减少了坏血病的发病率。

在长途远航中配备不含维生素 C 的白兰地的法国海军,对坏血病的抵抗力则远不如英国皇家海军。一名英国海军军医认为,正是因为有效地预防了坏血病,英国皇家海军才能屡建战功,并在 1805 年的特拉法加海战中彻底击败法国和西班牙舰队。

祸之福之所倚,福之祸之所伏,为英国确立海上霸权立下汗马功劳的朗姆酒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英国北美殖民地独立的推手。

1607 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此后几十年中,生活在那里的殖民者忍受着食物的匮乏和疾病,以及与印第安人的长期冲突。在这样的困境下,保证可靠的酒品供应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气候恶劣,用于酿造啤酒的欧洲谷物很难在这些殖民地生长,加之北美殖民者多来自北欧,缺乏葡萄酒酿造经验,不得已他们不得不放弃酿酒,专心发展烟草种植业,并从欧洲进口发芽大麦(专门用于酿造啤酒)、葡萄酒和白兰地等物资。

17 世纪下半叶,朗姆酒的传入改变了美洲殖民地的生活状况:便宜、原料容易获得、可在本地酿造,凡此种种使它很快成为北美殖民者最喜爱的饮品。殖民者们在签订合同、出售农场、购买商品或打赢官司时都要喝朗姆酒。不久之后,朗姆酒就为北美殖民地工业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因为新英格兰的商人不再直接进口朗姆酒,而是进口糖蜜自己进行蒸馏。他们酿出的朗姆酒虽没有西印度群岛的质量高,但价格更为低廉,因此迅速占领了不少市场份额,朗姆酒也成为新英格兰利润最丰厚的商品。

很快,朗姆酒就成为北美殖民地和母国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为保护国内白兰地厂商的利益,法国在自己的殖民岛上禁止朗姆酒的生产,因此法国的蔗糖生产商很乐意把糖蜜以低价卖给新英格兰人,新英格兰人自然也来者不拒。被法国蔗糖挤出欧洲市场的英格兰蔗糖生产商看在眼里,恼在心头,于是就发动议会里的支持者在 1733 年通过《糖蜜税法》。

该税法规定,如果北美殖民地从其他国家(说白了就是法国)的殖民地或种植园进口糖蜜,英国要对它征收每加仑 6 便士的关税。这个税法原本是想让新英格兰的酿酒者购买英国殖民地的糖蜜,因为英国糖蜜出口到美洲可以不征收此类关税,然而英属美洲岛屿上生产的糖蜜根本满足不了新英格兰酿酒业的需求,而且质量也不如法属岛屿生产的。

当时在新英格兰,朗姆酒的出口量占到出口产品总量的 80%,朗姆酒已成为当地经济的中流砥柱。此外,朗姆已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最钟情的饮品。如果强制执行《糖蜜税法》,酿酒者就会被迫减少产量或提高价格,从而一方面严重破坏新英格兰的经济繁荣,一方面极大损害当地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因此,酿酒者几乎都对这一税法熟视无睹,通过走私和贿赂海关工作人员来继续原来的生产和消费朗姆酒的方式。对于英国政府而言,通过这项税法本身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它不仅引发了殖民地人民的愤慨和抵制,是整个殖民地社会习惯了走私,还削弱了英国法律在殖民地的威信。

自此以后,北美殖民地的人民觉得他们有权拒绝缴纳他们认为不合理的征税。从很大程度上说,对于《糖蜜税法》的大规模抵制活动为北美殖民地走向独立埋下了伏笔。


推荐阅读:《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

题图来自 Pexels

一个物品如何成为一个全球化商品,一个物品如何促进全球化,一个物品又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制造?「万物简史」这个栏目将从“物品”出发,去看这些“物品”如何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