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将来会人口过剩还是成为人口红利?

 漫步之心情 2017-07-16
印度难以成为第二个中国。中国今天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过剩的人口让中国在世界劳动力市场中地位突出。但这些都是外因。中国在历史上和印度有相似之处,都是文明古国。但是不同的是在多样性上,以及民族融合上与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现在的印度名族与古印度没有直接的传承性。当今印度民族其实是外来入侵民族,外来民族的入侵对延续千年的古印度文化破坏极大。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也历经外族入侵,我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但中国最后的结局都是民族融合,文化上相互接受,智慧上得以传承。那些曾经的马背上的民族都慢慢的接受了农耕社会。很多原始社会部落入侵后慢慢接受汉人的管理模式、文字、语言。这让中国这几千年来虽战乱不断,但民族融合从未停止。民族的传承性没有间断。而中国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无论是生产力,思想,社会发展,国家制度,军事,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都要领先世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可谓傲视群雄。中国在秦汉以后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国家。经过千年的演变,战争,变革,中国在制度上领先世界。而这些印度是所不具备的。在封建时期中国之所以在制度上一直可以不断创新者要得益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打破的贵族世家的统治,在社会发展中更能调动社会智慧。而这一点印度更不具备。在近代,两国都经历了屈辱的历史,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虽有抗争,但可以安然接受。而中国在于列强的斗争从未停止,虽然清政府的卖国行径但无法阻止全民族的抗争。在二战中两国的地位也截然不同。中国在世界上当时可以比肩列强而印度只能在英帝国之下。在经历了四十年代五十年代世界反帝反殖民地的斗争中。中国打败了日本,印度脱离殖民地地位成为英联邦独立国家。两国的斗争之路是截然不同的。在两国建国后,两国的路线截然不同。中国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印度一直在寻求美苏两国的中间地带。两国人民对发展,宗教,教育,和平,战争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国建国历史中,从不畏惧强敌敢于与之斗争,坚持民族独立。在五十年代敢于与美国在朝鲜一较高下。在民族正气上敢于和苏联说不。哪怕兵戎相见。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果然,坚持,顽强正式符合中国人民所信仰的哲学。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印度是完全不具备的。在近四十年中,两国的发展被一度拉大。中国已经和印度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国家。在某些领域印度领先中国,但在多数领域中国全满超越印度。印度崇尚精英教育。而我国是精英教育与全民教育结合路线。这也为未来两国的发展种下了不同的种子。所以未来的印度难以发挥人口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