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些年高校的疯狂扩招所导致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即社会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越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事实,未来10年中国高校比将进入剧烈的分化时期。 1、 省级重点以上大学将会越办越好。不过中国的省级以上重点大学必将呈现出特色发展的路线;即每一所省级以上的重点大学必将加大投入、突出或稳固自己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进而依靠自己在传统优势学科上的“实力”或“声誉”以稳固自己的“社会地位”,确保自己招生时的生源充足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高质量。 作为一所高校,传统优势学科是其生存的基础。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或说以传统优势学科为高校创造财富的基础上,带动“高新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另外!针对省级以上的重点大学中的弱势学科,高校必将减少其投入,令其向职业技术学院或技校方向专业。 从招生量上来看,在确保本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上,每一所省级以上重点高校必将加大它在传统优势学科的招生量,相反在弱势学科上的招生量必将逐步缩减。 2、 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将会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就地方普通高校来讲,突出特色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或一句话说,在地方高校中那些具有特色的专业的高校,还可能会依靠其1—2个特色专业而求得生存;反之,那些缺乏特色专业的高校,或因生源匮乏或因教职工收入的围脖所导致的其优秀教师在市场运作的机制下被省级以上重点大学“抽走”的原因,而被逼转变为职业技术学院或技校,甚至关门。 在地方普通高校中,那些高校所在城市GDP低于省内城市地级城市平均GDP的高校必将面临着首当其冲被市场所淘汰的命运。这是因为这样的城市中的高校“人才外流严重”,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又缺乏就业机会。 3、 职业技术学院或技校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招生量逐年扩大,以适应市场人才结构的需要。 4、独立院校、民办高校必将进入大改革的时期。从社会改革来看,任何的“私的”都是通过“挖”的“公的”“墙角”而发展起来的。于是,几年之后,独立院校私有化必将成为一大趋势,即中国大部分的独立院校必将转化为民办高校。不可否认地说,民办高校具备着从国办高校“挖”人才的“薪酬”优势,并具备着推销自己大学毕业生的冲动,所以说这两类具备“私”特点的高校,有可能会利用“政策”优势进而“吞噬掉”部分国办高校,并借机一跃而起。 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1000多所本科院校,仍然保留“国办”性质的也许不会超过100家,其余必将全部转变为“民办高校”。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的高校发展,高校的生存并非来自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而是来自于市场对它的选择。2014年中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40%左右的现象、麦可斯公司2016年对中国工科院校各专业专业对口率仅为65%左右的统计结果,同样为制造业大国的德国的人才结构比例(研究生∶本科生∶技校生==1∶10∶100)的事实,近些年2000元/月可以招到一个大学毕业生、5000元/月招不到农民工的社会现象,无疑会让中国人的逐步清醒,于是在市场的推动下自然的寻找到人才结构的平衡点永远是一种动力,并非强权可左右。基于上述现实,目前的中国“砍掉”大学排行榜400位之后的本科高校,逼迫其转变为职业技术学院或技校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非常现实的,更是利国利民的。如果政府机构“舍不得”“砍掉”这些“劣等”的本科高校,那么市场必然也会推动它去实现,仅仅是需要的时间长一些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