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成为酒仙的三个秘密,第三个最想不到

 邈思遐想 2017-07-16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有言在先,今天文章谈酒,有些少儿不宜。好在“宝宝念诗”的朋友大多是成年人,从微信头像看,年轻父母特别是年轻妈妈居多。即便有些是未成年人,即便真的经不住诱惑看了今天的文章,相信也不会中毒的。现在的孩子多聪明啊!

    


前天,有个兄弟对我说,“宝宝念诗”最近的文章有些酒气冲天啊。检查了一下,确实好像有这么点味道。这不,又和一帮新朋旧友——据说有人三五年不见了,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见面其实也大不易——喝了一顿不大不小的酒。还好主人是老成之士,善于把控“度”,所以没有太多的失态和放肆。不像我那几个媒体兄弟——什么王爷、春哥、荃妹,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架势,女人像男人,男人不像人,如果再加上三多那个假和尚、春阳那个武状元——他部下说他喝了酒可以把全部家当都送人,各种姿势、各种招式,简直可以掀翻屋顶。这种场景,我是见一次怵一次,怵一次想一次,想一次再来一次。我总算明白了,任何人醉了,都是“醉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美酒刺激人,刺激出诗人,不仅仅“李白斗酒诗百篇”,诗词中写酒的太多太多,如果是什么台、什么液、什么窖资助一下,我一定写一本《诗词与酒》,保证流光溢彩。那年组织诗词游,“跟着李白去徽州”——去的其实不是徽州,是宣城,但后来徽州有名了,就成了安徽的代表,就像把臭鲑鱼当成了徽菜经典一样,其实它代表不了徽菜,因为安徽人自己是不怎么吃的——李白在宣城写了不少诗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这些诗虽好,但在我看来,都不如下面这首写得情深似海。诗中这个姓纪的老头,不一般,“善酿”——酒仙李白说善酿,水平肯定超一流。老头去世后,李白写了这首诗:

 

哭宣城善酿纪叟

(唐)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黄泉之下,纪叟还会酿他的老春酒,只是九泉之下没有李白,你的酒卖给谁呢?这是李白成为酒仙的第一个秘密,要喝正确的酒,就是好酒。在宣城,当地兄弟请我喝什么贡酒,我喝多了说实话,真是没有文化,好好的“老春”品牌不晓得用。广告词李白都写好了。偏偏搞什么真假难辨的贡酒。即便贡了,又如何?哪个皇帝比李白更懂酒?

    

不怨我喜欢酒。从小的时候,就看到爷爷喝酒、爸爸喝酒、哥哥喝酒,我不喝酒,就是变异,不是遗传了。初中毕业那年,过年喝酒,四个男人,平分了两斤酒,这是我第一次喝酒。从那之后,打麻将可能凑不成一桌,喝酒肯定能凑成一桌。父亲经常念叨的《增广贤文》,写酒的地方特别多,“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说得大义凛然,酒鬼一定很喜欢;“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貌似文雅许多;“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两句:“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很有诗意啊。我不知道“洞口”是什么意思,大概跟隐士相关,或者源自《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个口,或者是小山口,或者就是洞口。总之,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这两句,与今天这首诗的意境十分类似:

    


幽人就是隐士,两人在山里对酌,喝醉了,就说你走吧,明天如果还想喝酒,就抱着琴再来。这是何等让人艳羡的境界!这是李白成为酒仙的第二个秘密,要和正确的人喝酒。找不到对路子的人,老春酒也喝不进去。


李白写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句句好诗,句句哲理……但是,最摇曳生姿、妩媚添香的还是下面这首。我最喜欢的也是这首: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典型的“吴”是苏州南京一带。想那苏州美女,用那吴侬软语来劝你喝酒,你不浑身酥了才怪。这才是李白告诉我们成为酒仙的第三个秘密,喝酒要想痛快,劝酒的服务员要好。

============================

宝宝念诗-韩可胜
baobaoniansh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