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四大保健穴(下)

 我们是最好的人 2017-07-16

小儿推拿四大保健穴(下)

三、捏脊

1.捏脊

【手法】 医师双手循督脉用捏法自下长强穴而上到大椎穴,循膀胱经用捏法自大杼往下捏至白环俞穴称总补法捏脊(图3-7),每捏三下将背脊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捏之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次数】 捏6~36次;提3~6遍。

【作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壮身体等。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便秘等。

【临床应用】捏脊法主治先、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虚证,如疳积、腹泻、呕吐、便秘、惊风、夜啼等,也是小儿保健主要穴位之一,单用此法名捏脊疗法,不仅用于小儿病证,还可用于成人失眠、肠胃病、月经不调等,均有一定的效果。本法操作时,旁及膀胱经,临床应用时可据不同病情,重提或按揉相应的背部俞穴,以加强疗效。自上而下推脊,能清热,主治小儿发热,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等合用。

2.推脊 

【位置】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手法】 医师用拇指指腹自下而上做直推法,称为推脊(图3-8),补督脉阳气。


【次数】 推100~300次;捏3~5遍。

【作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壮身体等。

【临床应用】初次给孩子捏脊,孩子不适应者,及孩子高烧时推脊,用泻法。

四、揉腹

1.中脘

【位置】 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处。

【手法】用食指、中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图3-9);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图3-10);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往下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自中脘推向鸠尾处,称“推三焦”;若沿季胁处作分推法,称分推腹阴阳。

【次数】 推或揉100~300次;摩约5分钟。

【作用】 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 胃脘痛,腹痛,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等。

【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主治腹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中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作用,主治胃气上逆、嗳气呕恶,常配合横纹推向板门;自下而上操作,有涌吐作用,但临床少用。

2.天枢

【位置】 脐旁2寸,左右各一,属足阳明胃经。

【手法】 医师用食、中指端按揉之,称揉天枢(图3-11)。

【次数】 揉100~200次。

【作用】 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化痰止嗽。

【主治】 腹胀,腹痛,腹泻,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咳嗽等。

【临床应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痢疾、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临床上,天枢与脐常同时操作,可以中指按脐、食指与无名指各按两侧天枢穴同时揉动。治疗腹痛时,常配合拿肚角。揉天枢与清肺经、掐揉五指节等相配可治痰喘、咳嗽。

 

3.脐(神阙)

【位置】 位于肚脐,属任脉。

【手法】医师用中指端或掌根摩揉,称揉脐或摩脐(图3-12);用掌或指摩之,称摩脐,逆时针摩或揉为补,顺时针摩或揉为泻,往返揉或摩之为平补平泻。用双手食指和拇指两两相对,同时用力相对提捏并抖动肚脐,称为抖脐(图3-13);用食、中、无名指自剑突经脐推向耻骨联合,称为推脐(图3-14)。

【次数】 揉100~300次;摩约5分钟;抖脐上下前后抖动20次,推脐5~10次。

【作用】 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治】 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呕吐,消化不良,厌食,痢疾,脱肛,疳积等症。

【临床应用】此穴能补能泻,用补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治疗寒湿、脾虚、五更泄泻、消化不良、慢性痢疾、气虚脱肛等;泻之能消食导滞,治疗湿热型泄泻、痢疾、便秘等;治疗腹痛多配合揉天枢、拿肚角等;平补平泻能健脾和胃,用于治疗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乳食积滞、厌食、也可用于儿童日常保健等。抖脐和推脐多用于治疗肠梗阻。

 

4.丹田

【位置】 小腹部脐下2.5寸处。

【手法】 医师用掌摩之,称摩丹田(图3-15);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丹田(图3-16);用指端按之,称按丹田。

【次数】 摩2~3分钟;揉100~300次;按0.5~1分钟。

【作用】 培肾固本,温补下元,泌别清浊。

【主治】 小腹胀痛,癃闭,小便短赤,遗尿,脱肛,便秘,疝气,腹泻等症。

【临床应用】 本穴临床常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用于小儿先天不足、腹痛、腹泻、遗尿、脱肛、疝气等。虚实皆可,但主要用于虚证,常配合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等;对于癃闭、小便赤则取其分利之功,常配伍清小肠、推箕门等。

5.关元

【位置】 腹正中线,脐下三寸处。

【手法】 医师用中指面或掌按揉之,称按揉关元;用艾条灸之,称灸关元。

【次数】 揉100~300次;艾灸3~5分钟。

【作用】 温肾壮阳,培补元气。

【主治】 虚寒性腹痛,腹泻,痢疾,遗尿,五迟,五软等。

【临床应用】本穴为小肠之“募穴”,按揉本穴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痢疾等,多与补肾经、按揉足三里配用;治疗遗尿多与揉百会、揉肾俞等合用,亦可用灸法效果更佳。本穴尚可用于身体保健。

6.揉腹

【位置】在腹部的正中从剑突向下到耻骨联合,再以肚脐为中心,至两侧胁肋边缘。

【手法】 医师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呈波圈状一圈一圈扩大揉腹,到第九圈时揉至腹部边缘,再重新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呈波圈状一圈一圈扩大揉腹,到第九圈时揉至腹部边缘,连续九遍,为泻法;反之揉腹,则为补法。

【次数】 揉81~300圈。

【作用】(1)腹部温热:一般认真做到第九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点穴后再揉腹内气汇聚的表现。

(2)胃肠蠕动有声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患儿逐渐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头脑清爽愉快认真作完揉腹保健法,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食欲改善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面色光润、身体健壮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主治】经常揉腹,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肠套叠、肠粘连、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临床应用】西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环,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从而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和便秘等疾病。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