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天书,原名“红岩碑”,是中国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处神秘景观,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十五公里的晒甲山,与关索岭对峙,紧靠滇黔公路。数百年来,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山岩上那些仿佛文字的古怪符号,似乎蕴藏着奇特的非凡意义,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格外重视。 ![]() 关于红岩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帝年间,当时一大批文人学士曾掀起过一场对红岩碑的研究热潮。在这次热潮中对红岩碑的研究出现了数个版本的说法:有人说是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还有人说是殷高宗伐鬼方的纪功碑,不过这些说法最终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新中国成立后,红岩碑又传出了很多种说法,而红岩碑的神秘自古以来就是当地人想要破解的一个谜题,于是在1995年,贵州安顺县政府悬赏100万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们破解红岩碑的秘密,因此这一问题再次被推向了高潮。 由于红崖天书所处的地区名叫关岭,相传这个地方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的宿营地,至今这里还有着许多当年诸葛亮部队在此屯兵打仗的遗迹。那么,晒甲山上的红崖天书会不会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关呢?红崖天书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来源于地方志《黔语》里的一首诗,诗的作者名叫邵元善,是一位在当地作过官的举人。 ![]() 据历史记载,邵元善是贵州盘县人,在贵州生活多年的他必然也会听到诸葛亮的一些事迹,在看到红崖天书后肯定也做过一些考证。他的诗描述中提到,红崖天书是当年诸葛亮与当地少数民族结盟纪念的一种图谱,这种把红崖天书说成是与诸葛亮有关的说法,在明代以后很多地方志中都有过描述,因此有人又把红崖天书称做诸葛碑。 ![]() 其实,在天书的破解中,有许多听起来荒诞不经的说法,也并不是全然无据,只不过习惯传统思维的人们,往往被自我设置的心理障碍所阻隔。如果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去冷静思索这一谜题的话,说不定心灵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