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把镜头对准癌症妻子

 GXF360 2017-07-16
他把镜头对准癌症妻子

他把镜头对准癌症妻子

文/李晨赫

他说:“和妻子一起抗争病魔的过程,就像一场旅行的升级版。”

资深媒体人陈晓夏在妻子确诊患乳腺癌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为妻子拍了无数张照片,抱着每天都是最后一天、每张照片都是最后一张照片的心情去记录。他用镜头记录了家庭的每个瞬间——痛苦的、失控的、崩溃的、幸福的、快乐的、感恩的、成长的……他说:“和妻子一起抗争病魔的过程,就像一场旅行的升级版。”“在我看来,只要活着,一切就有希望,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幸福就离你不远了。”

记录下每个情感瞬间

陈晓夏的相机曾经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方被举起。作为一名爱旅行的资深媒体人,他曾经距离象牙能刺穿野牛的非洲象只有五六米,曾在南海搜救演习拍摄过程中脑部受伤,曾经被困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挡他举起他的相机。

然而这一次,手臂却格外沉重。因为相机前是他最爱的人——被查出患有三阴性乳腺癌的妻子王晨岑。

王晨岑被确诊患癌的那一刻,让陈晓夏和王晨岑都觉得接受不了。对于这个病,除了“很严重”,他们一无所知。

当天晚上,陈晓夏安顿王晨岑睡去,他躲在被子里用手机查了一夜资料。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就下了床,在床边端详着妻子。上午9点多,王晨岑醒了,伸着懒腰给了陈晓夏一个微笑。陈晓夏用相机拍下了妻子醒来的样子,这是生病后,他为她拍的第一张照片。

从确诊到入院手术只有一周左右时间,陈晓夏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同医院间奔波,讨论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时间,通知家人。他们得到通知,保乳治疗已经没有可能,只能全部切除患侧乳房。

2015年2月4日,王晨岑的父母来到病房,陪伴第二天就要手术的女儿。陈晓夏的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岳父岳母在病房的一侧故意说笑着,另一侧在床上吃饭的王晨岑面无表情,桌上摆着的牌子写着“明日手术”。

那天晚上,陈晓夏对妻子说:“我给你的患侧乳房拍一张照片吧。”他还故意开玩笑:“给你记录下你最后一天做个完整的女人。”

第二天,近5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陈晓夏记录下从麻醉中醒来、肩膀上血迹未干的王晨岑,她吃力地睁开双眼,给丈夫一个微笑。

之后,王晨岑接受了8次化疗,15次放疗。王晨岑曾有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在陈晓夏的镜头里,即使在手术前一天,她还在病床上梳头。因为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让王晨岑的头发一把一把地掉,直到光秃秃的头顶上留下刚长出来的几乎看不到的稀疏的发丝。不仅如此,她的身上还用红色的笔画上了骇人的分区,在照片上看起来,就像娇嫩的皮肤被直直地砍了几刀。

陈晓夏说:“当时我举着相机是靠专业和理性来支配的,但情感又不停地问自己:“这还是我美丽的妻子吗?我的妻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镜头里的她并不苦情

陈晓夏曾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名南极内陆科考队随队记者之一,拍下南极科考队的“南极精神”。他在著作《世界尽头的奇迹》中写道:“刚走不到5米,我就被一个冲上船舷的巨浪给打倒了,摄像机的电池也被打掉了……我重新安好电池后,就不停机地拍摄……另一方面,自己也做好了发生不幸的准备,万一这次拍摄发生什么意外,手里一直工作的摄像机至少还记录了我是怎么离开这个世界的。”

举着相机对着病妻的陈晓夏,也是抱着每天都是最后一天、每张照片都是最后一张照片的心情去记录。

照片里的王晨岑却并无苦相。化疗后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她索性对着垃圾桶自己把头发往下顺,发现被丈夫拍,她捂脸大笑;陈晓夏给她买了一顶假发,她却没有戴出去过,镜头里的她一直带着花头巾,笑靥如花。即使在刚做完全乳切除手术、上身裹着绷带时,她也对着镜头抿嘴微笑。

结婚后,王晨岑问陈晓夏:“为什么你会选择和我结婚呢?”陈晓夏开玩笑地用一个经典答案,回答这个女生的经典问题:“因为我是上帝派来拯救你的啊。”陈晓夏说:“没想到,我们的婚姻竟然真的要面对这样的搀扶与陪伴、拯救与坚守。”

这个习惯了遇到问题就立刻寻找解决办法的探险家很快想通了:之前经历过生死,都挺过来了。也许这是上天对我另外的考验,让我最爱的人承受这些。

陈晓夏决定,一定要做一个比病人更坚强的家属。“当时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我的想法是不管是什么结果,一定让她剩下的日子过得有质量。”陈晓夏说。

治疗过程结束后,陈晓夏带着王晨岑自驾去内蒙古,带着头巾和帽子的王晨岑在镜头里很虚弱却面带微笑。陈晓夏为妻子安排了很多活动——音乐会、病友分享会、接触自然。

王晨岑夫妇十分喜欢小孩,在生病的照片里,至少有10组是王晨岑抱着干女儿或其他来家里的小孩时拍的照片。两人还没生小孩。手术前,为了保证今后生育的卵子质量,王晨岑考虑过要冷冻卵子。但由于这个过程需要打催卵针,很可能对她的病情产生催化作用,陈晓夏否决了这个提议。

把每一天看做最后一天

乳腺癌复发的观察期是5年。到那时,王晨岑的答卷才算真正写完。陈晓夏说:“到时候还要看妻子的身体是不是恢复好了。不管任何时候需要在孩子和她的身体中做一个选择的话,我的答案永远是保大人。”

2016年5月20日,陈晓夏在自己的公众号“说一小下”上推送了一篇叫做《陈晓夏:520,5分钟,20年》的文章,里面近5分钟的视频,记录了他20年来,从地中海到赤道、从南极到可可西里的影像记忆。王晨岑撒娇地问丈夫:“怎么你的520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呀?”

陈晓夏说:“那明天521做个和你有关的。”陈晓夏花了两个小时整理了这一年多的影像。对他来说,该是给自己、给妻子、也给关心自己的亲友和社会一个记录的时候了。陈晓夏用40分钟写完了《这次我把镜头对准了癌症妻子》这篇微信文章,发送前给妻子看了一遍。

这里面的很多照片也是第一次进入王晨岑的世界,夫妻俩看着一年多走过的路,不时流泪,没有太多的交谈。对他们来说,在身边也许就是最好的陪伴。

一开始,王晨岑对于公布这条微信文章有抗拒,因为很多照片“很丑”,爱美的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这一面。但她很快和丈夫达成了一致——应该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获取这些信息。

王晨岑希望通过自己的治疗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死。“我们中国人一向慎谈死亡。但是有生就有灭,看待生死的态度可能比治疗更重要。”他们希望讲出一个道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高高兴兴面对生,坦坦荡荡面对死。

在高校讲授视觉人类学的陈晓夏,曾经不止一次和学生开玩笑说:“如果你想看清一个人,你就和他去旅行。旅行就是一场探索,经历一件事情才更能看清自己和对方。” “和王晨岑一起抗争病魔的过程,就像一场旅行的升级版。”陈晓夏说,“在我看来,只要活着,一切就有希望,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幸福就离你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