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好运用好人迎寸口脉法,做个明明白白的针灸人

 竹魂书屋 2017-07-16

上節課講的是一年四季治病的主要穴位。這節課我們講如何判斷陰陽,如何判斷病在那一條經!黃帝內經裡面提到有三種脈法,是互相結合起來使用的,第一種是三部九侯脈法,第二種是寸口人迎脈法,第三種是寸尺脈法。只是現在大多數醫者只用寸關尺的脈法,九侯脈法和寸口人迎脈法基本不用了。其實三種脈法在使用時,九侯脈與寸口人迎脈更易上手。其中,我認為易學易用的是寸口人迎脈法。中醫看病必分陰陽,九侯莫辨,陰陽不分,不足為醫。也就是說,這個脈是很重要的切入點,當然要四診合參。中醫看病主張的是八綱辨證,八綱是什麼: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要辯證八綱,首先要辨陰陽。先把陰陽定下,要從哪裡入手呢?就是從寸口人迎脈入手。為什麼在寸口人迎這2個地方做比較,就能判斷人陰盛,陽盛,陰虛,陽虛,把陰陽大方向定下來呢?

我們上節課講:人秉天氣生六腑,六腑為陽。人秉地氣生五臟,五臟為陰。在五臟六腑各選一個代表出來,最能代表六腑的腑和最能代表五臟的臟出來。那麼胃是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所以胃是六腑之首,選陽經最能代表六腑就選胃了。而胃的這條脈上最能把握陽氣大小的穴是人迎穴。人迎穴是在頸脖喉結半邊,動脈有點長,取把脈的點在喉結的水平邊上。肺為華蓋,統領五臟六腑,所以肺為五臟之長,最能代表五臟。我們在肺經上找最能代表肺經的脈點,就是我們寸口的位置。寸口脈也較長,寸關尺摸出來的脈也不一樣。根據黃帝內經描述,寸口的位置也叫脈口。內經中有'脈口不應尺寸'的說法。意思是說,脈口的脈相與寸尺部的不協調,但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看出,脈口不是寸也不是尺。那麼就是在關部。    這就是定位寸口人迎脈的位置。 要摸脈,首先交代比較常識性的專業術語,沒有搞懂的話,以後聽課就會雲里霧裡聽不懂。 學習黃帝內經的過程其實就是識'字'的過程。很多字,現在不怎麼用了,就算用意思和以前也不一樣了。

  第一個,什麼是脈?講脈就要講呼吸,搶救病人時,看病人有脈還是沒脈,有呼吸還是沒有呼吸來判斷病人的生死。脈者血之府也。府,是住宅的意思。血住在裡面,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管。它的作用:'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壅遏就是阻止,讓血不要亂跑。有管理血的作用,把血送到我們全身。血不僅是我們看到的血,還包括血裡面的氣,叫營氣。那脈為什麼會跳,血為什麼會流動?那就是營氣在推動了。

第二個,什麼樣的脈是平人脈。我們摸脈摸的是脈相,脈相裡面就有一個平人脈相,也就是沒病的脈,正常的脈。什麼叫平人脈呢?怎麼樣的脈相算是個正常脈相呢?一呼脈跳動二下一吸脈跳動二下,呼吸之間稍微有個停頓,脈動一下,那一呼一吸就是五下,再加上我們呼吸不是那麼均勻,有較長的呼吸多用的時間,平均下來每個呼吸裡面再加一下,那麼,做一個完整呼吸平均脈動六次,叫平人脈。一息脈六動為平人脈。

第三個,什麼叫一息?完整的一呼一吸就叫一息。

第四個名詞:定息。定息就是呼吸之間的停頓叫定息。

第五個名詞:太息。太息就是一息中最長的一次呼吸,叫太息。內經原文:'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閨以太息脈六動,命曰平人。

第六個名詞:少氣脈。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加上太息一動定息一動,做一個完整呼吸,動四下,就是少氣脈。 第七個名詞:躁脈。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加太息一動,定息一動。共八下,那麼這就是躁脈。

  把脈最佳的時間是平旦。什麼叫平旦?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那麼為什麼這個時候是最佳的時間呢?平旦者,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均,氣血未亂,故乃可診。這是脈最平穩的時候,最能反應氣機的時候。直白講,把脈最佳時間是剛起床,什麼都沒做,上完廁所,不要吃早餐,也沒乾活,這個時候把脈最准。 下面講:寸口人迎脈具體脈相。在以前,寸口人迎脈是不讓亂講的。傳授這個必須吃齋三日,三日後割臂歃血,就是說滴血為盟意思,這樣才可以傳授。黃帝在教雷公寸口人迎脈時就是舉行這樣一個儀式。也就是告訴我們這個當時是不傳之秘。這個能說明寸口人迎脈的重要性。通過摸寸口人迎脈可以知道,陰有餘還是不足,陽有餘還是不足。陰陽是否平衡。如果陰陽平衡代表沒病。陰陽不平衡代表有病。平衡的意思就是大小如一。當陰陽不平衡時,就是代表病了,那麼陰陽不平衡分了好幾個情況。我們下面講訴陰陽不平衡的幾個脈相: 

一、人迎一盛。盛就是大的意思,也叫一倍,在經脈篇中就是寫一倍。人迎一倍於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病在手少陽。 

二、人迎二盛。當人迎脈是寸口脈的二倍時,表示病在足太陽,當人迎脈是寸口脈的二倍並躁脈,病在手太陽。 

三、人迎三盛。當人迎脈是寸口脈的三倍時,表示病在足陽明,當人迎脈是寸口脈的三倍並躁脈,病在手陽明。 

四、人迎四盛。當人迎脈是寸口脈的四倍時,且大且數,就是跳的又有力又快,叫溢陽脈,也叫外格脈。外格是死脈,叫死不治。 解釋一下什麼叫外格?人迎大寸口四倍,其實陽氣外越,陽氣回不去了,就代表死症。那為什麼陽氣回不去了呢?因為裡面陰寒太重了。寒到水似結冰了,陽氣就進不去了。 陽氣阻隔在外面這是一種解釋思路。還有一種解釋思路是陰氣絕於內陽氣就往外跑,就是身上沒有陰氣了,光剩下陽氣了。沒有陰氣拽著它,陽氣就往外跑。什麼叫溢陽症呢?  溢,滿而外流。所以出現死症,陽氣不回家了。本人更傾向於第一種解釋。裡面陰寒太盛,陽氣回不去了。陽氣被格在外,那麼裡面就沒陽氣了。這是人迎脈大的四個脈相。 

下面講寸口脈大的四個脈相: 

一、寸口脈是人迎脈的一倍,病在足厥陰。寸口脈是人迎脈大一倍,並而是躁脈,病在手心主。

二、寸口脈是人迎脈的二倍,病在足少陰。寸口脈是人迎脈傷二倍,並而是躁脈,病在手少陰。 三、寸口脈是人迎脈的三倍,病在足太陰。寸口脈是人迎脈的三倍,並而是躁脈,病在手太陰。 

四、當寸口脈是人迎脈的四倍,並而是躁脈,叫溢陰症,也叫內關症,也叫溢陰症,也是死脈。 什麼叫溢陰症呢?就是陰氣跑到外面回不去了。陰氣跑到外面,那麼裡面就沒有了。裡面陽氣重 陽氣關在裡面出不來,所以也叫內關脈。 關於外格與內關的解釋可能不那麼準確,大家瞭解一下就好。 以上是人迎大與寸口大的八種脈相。 寸口脈人迎脈出現四倍的脈相就是一個死症。還有一點,寸口人迎一倍二倍關係呢是為了便於大家學習。原文是一盛二盛。本人引用了經脈篇里講法。

還有另外一種脈相。寸口人迎俱盛四倍,叫關格症。就是外格,內關同時出現的脈相。陰陽純粹分離,不交了,這是必死無疑的症。也就是說只出現其中之一,那是九死一生。當它們同時出現就是必死無疑,神仙也無救了。 關於外格,內關脈大家要瞭解。現代人生命太脆弱了,猝死的情況特別多見。前幾天有個朋友就摸到這個脈,趕緊讓患者去醫院。結果那患者第三天就走了。

  下面講出現這樣的脈相時,我們該怎樣扎針?我們今天講的就是脈法與針法。

當人迎脈一倍於寸口脈,表示病在足少陽。那麼這時我們怎麼做呢?我們應該補足厥陰,洩足少陽。

針法:二瀉一補,先補後瀉。所謂二瀉一補,就是補一針,瀉二針。臨床運用,瀉二針:第一個穴位用的就是四時氣選出來那個穴位,第二個穴位經常用的是癮痛點或相關的穴位。當然不局限扎二針,有時也扎三針。我在配穴時,四時氣上扎一針,另一針根據病情取穴。很少在痛點上配穴。但有些病不在疼痛點上扎針還好不了。不過盡量避免哪兒痛扎哪兒。一般情況下的穴位比較好配。濕氣比較大,病由濕氣引起的就派經穴。那個病人偏向為風,那我們就派個滎穴。如果覺得還要扎一針,那一般不在五俞穴上了。不管扎哪裡,那一針都叫輔針。扎三針四針都可以,但是心裡要明白。哪一針是最主要的。

扎上針以後,還要做什麼呢?你扎針的標準是根據寸口人迎脈大小扎的,你起針的標準還是根據寸口人迎脈的大小起。所以,你過一會兒就要去摸一下脈。

什麼時候起針呢?陰陽脈平衡了就可以起針了。人迎寸口脈的不平衡脈相消失了,就變成平人脈,這時就可以起針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就起針了,雖然病人說好很多了,但是大多數人明天還會找你,叫雖見效,而病未去。 如果我們把針留到平人脈的程度再起針的話,可能病人病情有所改善,沒有全好,一般情況睡一覺醒來就好了。當然也有情況是脈也平了。症狀也好了,明天又來了,這種情況也常有,不過大多數人脈相脈變了,變成另外一種病了。也就是說昨天治的那個病好了,變成另外一個病了。還有就是昨天的脈和今天的脈一樣,說明病肯定減輕了,沒有全好,可能因為病較重,也可能操作過程中沒有做到位,那就繼續昨天的針法,繼續扎。

再講脈相。 人迎脈是寸口脈的二倍,表示病在足太陽,那我們瀉足太陽,補足太陰。先補後瀉。補一針,瀉二針。

關於一針二針的問題是個死規律:陰經上不管補瀉都是一針,陽經上不管補瀉都是二針。下面依此類推。 當人迎脈是寸口脈三倍,表示病在足陽明,補足太陰,瀉足陽明。先補後瀉,陰經一針,陽經二針。

當寸口脈一倍於人迎脈,病在足厥陰,洩足厥陰補足少陰。方法同上,陰經一針,陽經二針。先補陽經,後瀉陰經,先補後瀉,脈和起針。

當寸口脈二倍於人迎脈,病在足少陽,洩足少陽,補足太陽。方法同上 當寸口脈三倍於人迎脈,病在足太陰,洩足太陰,補足陽明。方法同上 這裡面的死規律陰經一針,陽經二針,還需不停的摸脈,叫切而驗之(摸寸口脈人迎脈)疏而取之(疏,過一會的意思),氣和乃止。上下脈平衡了,就證明你做到位了。

再講關於幾天扎一次針的問題。說今天扎了,明天還需要扎嗎?這裡還是有點講究的。 如果少陰與厥陰經病了,一日一次。如果陽明經與太陰經病了,一日二次。實際操作一般也是一日一次。為什麼可以二次?那就是氣血較盛。 太陽經與少陰經病了是二日扎一次。這點很重要,因為我們經常是一日扎一次。


下面總結: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盛而躁在手少陽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盛而躁在手太陽 

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盛而躁在手陽明 

人迎四盛且大且數曰溢陽為外格死不治 

寸口一盛病在足厥陰,盛而躁在手心主 

寸口二盛病在足少陰,盛而躁在手少陰 

寸口三盛病在足太陰,盛而躁在手太陰 

寸口四盛且大且數曰溢陰為內關死不治 

人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曰關格關格必死 

人迎盛針法 :

一盛一補足厥陰二瀉足少陽,一日一刺 

二盛一補足少陰二瀉足太陽,二日一剌 

三盛一補足太陰二瀉足陽明,一日二刺 

切而驗之疏而取之人迎寸口,氣和出針 (先補後瀉,間時切驗人迎寸口脈,氣和出針) 

寸口盛針法 :

一盛二補足少陽一瀉足厥陰,一日一刺 

二盛二補足太陽一瀉足少陰,二日一刺 

三盛二補足陽明一瀉足太陰,一日二刺 

先補後瀉,間時切驗人迎寸口脈,氣和出針) 做法裡面,陰盛者,瀉陰,陽盛者,瀉陽,先補後瀉,陰一針,陽二針。起針標準:脈和而止。所謂脈和:人迎與寸口脈相等,很多時候做不到脈和。現代人一般病較重,做不到脈和,可以做二、三次,這種情況經常碰到。 完畢,謝謝大家!


本篇由海风老师主讲,真真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