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房协会长刘志峰:浅谈中国房地产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卢晓平 2017-07-16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7月1日-7月3日,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房地产经济国际研讨会——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16年会在杭州西溪喜来登度假酒店如期举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刘志峰会长作主旨演讲,他指出,面对房地产行业的矛盾和问题时,关键要发挥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刘志峰表示,当前,中国新经济、新技术快速发展。房地产创新发展和升级换代的同时,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四点:

第一,城市分化严重,库存压力大,由于城市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差别,不同城市房地产分化严重,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面临房价上涨的压力。三级城市库存压力大,已连续3个多月下降,但商品房的面积仍是高的。去库存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房地产杠杆带来风险。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量社会资金流向房地产,去年底以来去库存等政策,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均有较快增加,“十三五”释放了部分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也带了不少投资性需求。如果反复降杠杆有可能引发系统型和区域型风险。

第三,房地产成本不断上升。一是土地成本增加,二是材料成本增加,三是劳动力和管理成本也在增加。房地产是高度依赖土地和资金的行业,但土地不能无限供应,企业拿地的成本不断提高,引起社会的关注。

第四,房地产短板日益显现。新经济为房地产注入了新动力,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产品质量较低,是产业化推进不快,三是配套设施和服务没有提高,四是资源能源浪费严重。

刘志峰在谈及如何解决这样一些矛盾和问题时指出,关键要发挥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在房地产领域创机制、调结构、补短板、上水平,他把它概括为明确一项任务,补住四个短板。

一、明确一项任务

保持房地产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库存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去化,就会变成城市“负资产”,甚至引发金融风险或社会问题。但化解房地产库存,又与钢铁煤炭、化工等领域不同,房地产不是普通产能,无法像工业那样“关、停、并、转”。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看到长远,因城施策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结合所在城市未来人口和住宅需求进行科学测算,按照待建、在建、已建待售分类,摸清库存的成因和底数,各地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去库存。二是加快三四线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有效需求,结合大城市人口疏解计划,加强城市副中心的配套服务,在产业搬迁过程中实现人口的迁移居住,逐步盘活库存。三是在中小城市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吸引更多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到这些城市工作居住。从长远看,还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货币化安置,用促进产业发展和增加配套服务去库存,实现供需平衡。

二、建立两个体系

(一)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结构体系。

当前,中国的住房消费已经从“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房地产不是需求过剩,而是需求变了,供给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杭州临安有个别墅项目,库存占项目总量的50%。为什么近在杭州咫尺的项目得不到消费者认同?浙江蓝城集团接手后,从供给侧入手,重新规划设计,把原来500平方米左右的大面积、毛坯房别墅进行重新设计,改为83平方米的精装修+中式小别墅,增加了一系列配套服务。通过“一减一增”,让一个滞销产品变成畅销产品。

(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从供给侧看,去库存和改善供应结构是“表”,建立一个租售并举的住房市场才是“本”。改善供应形态,首先要改变“重售轻租”的观念,把一次性的住房购买,变成分时期、分时段、分年龄的合理投资。国外租赁市场都很活跃,一些国家50%左右的居民是靠租房解决居住的,而且租售比价合理。其次,要支持房地产企业从商品房销售向售租并举模式转变,鼓励投资者购买库存的空置房用于租赁,盘活更多沉淀的库存。三是培育发展房屋置换市场。一个家庭在不同阶段住房需求不同,可能需要置换好几次房。目前,大连在全国创建“先买后卖”的房屋置换办法,置换户在二手房或新房市场选中房源后,由置换机构联合银行提供“卖方信用”,以原住房评估价的60%贷款给置换户。该办法实行15年来,大连已置换房屋2.1万套。

三、创新三项机制

我认为,现阶段房地产供给侧、需求端有三项机制值得创新。

(一)土地供应机制。

从供给侧看,土地制度创新是关键。当前,对去化周期长的地区要减少供地或停止供地,从供给侧抑制低端和无效供应,如江苏常州市今年已是停止供地第三个年头,现在去化周期已减为9个月,到年底去化周期可实现6个月。同时严格控制商业地产等非住宅的用地供应,发展优客工场、长租公寓等新业态。

(二)高品质新型住宅激励机制。

供给侧改革也要有抑有扬。抑的,是低端和无效的供应;扬的,是高品质住宅。对用产业化、集成化、信息化手段和新型建造方式生产的高品质新型住宅,要给予信贷、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高品质新型住宅初期发展的建设成本,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展优质产品。

(三)新市民需求支持机制。

从需求端看,要支持有一定经济收入的农民进城买房,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使新市民的住房需求落到实处。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抓紧:一是简化收入证明和担保手续,切实解决农民购房贷款准入难、条件高、费用多、办理慢的问题,为他们扫清政策障碍;二是通过解决户籍、居住证、子女教育等手段,让新市民买房后顾无忧。

四、补足四个短板

加快供给侧改革,要将制约房地产发展的关键性短板补齐。补短板的过程,也是房地产业与新经济、新技术融合的过程。

(一)补设计短板。分析一些城市库存大的原因,设计单一是先天性短板,但如果设计好了,就能将普通的住宅产品变成城市的经典作品。首先要将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融合;其次,建筑设计要兼顾室内装修设计,二者合一,同步完成;三是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中要特别重视预制构配件设计,完善设计体系。如江苏龙信集团,在设计中有效融入装配式技术,既提高了住宅品质和城市形象,也降低了开发成本,企业从中获得经济社会效益。

(二)补产品短板。要有效利用新技术促进住宅的升级换代。一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化建筑,建立智能舒适、健康愉悦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二要依托互联网和智能技术整合产业链,推动跨界合作,促进房地产与健康医疗、休闲娱乐、服务业融合,满足群众对不同业态的需求,使住宅服务和价值得到拓展。

(三)补住区配套短板。首先完善住区规划,合理布局。要按“加密路网、划小住区、开放公区、组团封闭”的原则,补足住区规划,让小区居民享受敞开式的居住文明。早在15年前,万科就吸收国外经验,在住区规划上打破常规,运用街坊式的设计规划项目,建成后的住区尺度适宜、配套完善、安全便捷,至今还保持着良好的环境和服务。其次要落实配套,商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实现城市与房地产的和谐发展。

(四)补技术短板。“十三五”是科技创新在房地产行业突破的关键期,要推进住宅产业化和新型建造,为老百姓建造长寿命、好性能、绿色低碳的百年住宅;要大力发展支撑体和填充体分离的SI住宅体系,利用集成化技术扩大全装修住宅供应比例。一些先进技术如果再不应用推广,造成的短板,将让我们终生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