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慎初临床惯用方

 循天园 2017-07-16

俞慎初先生,原名建镳,又名谨,号静修,1915年农历10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城关的中医世家。其尊翁介庵先生为当时邑之名医,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急性热病,行医数十载,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乡人和医界所敬重。

俞慎初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医史学家,一生精研医理,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医术精湛。在60多年的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均取得卓著成绩,论著丰硕,学验俱丰。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俞慎初先生积极参加卫生部主持的对两批重点中医古籍整理校勘的审定工作,又承担《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内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史分卷》两书的编审任务,主持古医籍《李濂医史》和《陈修园医书16种》的整理校注,又承担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的编审工作,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卓著、硕果累累。

1.止咳定喘汤

炙麻黄6克,杏仁5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葶苈子、炙款冬各6克,炙橘红5克,茯苓10克,清半夏6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宣肺平喘,止咳祛痰。主治风寒咳喘证。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等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如兼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者,加荆芥、防风;如咳喘痰白清稀者加干姜、细辛;痰黏稠、咳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胸闷不舒者加瓜蒌、郁金;痰黄,咳喘者加鱼腥草、黄芩、前胡等。

2.朴杏二陈汤

厚朴、杏仁、炙橘红各5克,茯苓10克,半夏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燥湿化痰,止咳下气。主治咳嗽气急,痰白清稀,口不渴,苔薄白,脉滑。临床痰黏稠,咳吐不利者加海浮石;如兼鼻塞流涕者加荆芥、薄荷、辛夷花;痰黄者加鱼腥草。临床发现,虚胖、面白、肉松、手足热、发育较差或有奶癣症的痰蕴状态的小儿,易罹患本病。俞先生治此症,辨分寒哮,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痰白不黏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滑紧;热哮,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胁胀闷,咳呛阵作,痰黄稠厚,咳吐不利,汗出,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上为发作期。倘为缓解期,则分为肺虚畏寒自汗,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肾虚,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3.利胆五金汤

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金铃子、川郁金各10克,玉米须1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利湿,化结排石。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胆囊炎症。临床如兼见寒热或黄疸加柴胡、黄芩、绵茵陈;伴脘胁胀闷、嗳气加枳壳、川朴根;尿路结石加石韦、猫须草、车前草;胆区疼痛较甚者加延胡索、杭白芍等。胆囊炎有急、慢性之分,胆石症有胆囊、胆总管及肝管内结石之别,两者均为胆道系统常见病,往往互为因果,同时存在。中医将本病归属“胁痛”、“结胸”、“黄疸”等范畴。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

4.蠲痹四藤汤

海风藤、络石藤、忍冬藤各12克,鸡血藤15克,威灵仙12克,豨莶草15克,冬桑枝、木防己各12克,川牛膝10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治风湿湿痹,肢体关节痛。临床见风邪偏胜者加防风、秦艽、羌活、桂枝;寒邪偏胜者加川草乌、附子;湿邪偏胜者加羌活、薏苡仁、蚕沙;痛在上肢加羌活、防风、桂枝;痛在腰以下者加独活、寄生、续断、木瓜。

5.加味苍耳散

辛夷花、苍耳子各6克,北细辛3克,薄荷叶、香白芷各6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疏风散寒,通利鼻窍。主治急、慢性鼻炎,症见鼻塞、流涕者。兼见前额头痛或眉棱骨处疼痛者加川芎、甘菊花、蔓荆子;兼风寒表证、恶寒发热者加荆芥、防风、羌活;流涕黄浊者加金银花、甘菊花、桑叶;流涕腥臭者加龙胆草、蒲公英、黄芩等。

6.理气止嗽散

荆芥、杏仁、百部各6克,浙贝母10克,陈皮、紫菀、款冬花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理气化痰,疏风止咳。如咳嗽气喘痰多,与三子养亲汤合方(莱菔子易葶苈子)加蜜麻黄;肺热咳嗽者加枇杷叶、蜜兜铃、黄芩;风热咳嗽者,与桑菊饮合方;痰白量多者加半夏、莱菔子。

7.胸痹通络汤

丹参12克,桃仁6克,赤芍、白芍各12克,川芎5克,当归6克,瓜蒌15克,薤白、半夏各6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宣痹。主治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舌紫黯,脉沉涩者。如胸痛甚者加降香、郁金、延胡索;痰多色白者加陈皮、茯苓;若神疲倦怠、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者加黄芪、党参。

8.清上止痛汤

川芎、白芷、羌活、独活各5克,麦冬9克,黄芩5克,防风3克,蔓荆子9克,细辛1克,菊花、钩藤、葛根各6克,柴胡5克,粉甘草3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平肝祛风止痛。主治头痛经久不愈,多于忧思烦恼或受风寒时发作,伴有口苦口干,心烦失眠,脉弦数。如兼痰浊内蕴者去麦冬加半夏、陈皮;如肝火偏盛者加夏枯草、龙胆草、栀子;久痛入络者,可酌加化瘀通络的桃仁、红花、赤芍。

9.理气和胃汤

柴胡6克,白芍12克,枳壳6克,甘草3克,延胡索、川楝子各9克,乌药6克,砂仁3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症见胃脘胀痛,痛及两胁,胸闷嗳气,舌苔薄白,脉弦缓。临床如肝郁化火,胃脘灼痛,泛酸者与左金丸合方加海螵蛸;呃逆嗳气,胃失和降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伴胃阴不足,口燥咽干者加麦冬、沙参、玉竹。

10.利咽桔梗汤

鱼腥草、车前草、鬼针草各12克,粉甘草3克,桔梗6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解毒,宣肺利咽。主治咽喉肿痛。用于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有较好疗效。如兼恶寒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兼口干咽燥者加天花粉、麦冬、沙参;兼咳嗽有痰者加杏仁、浙贝母、枇杷叶。

11.散结消瘿汤

玄参15克,浙贝母10克,牡蛎30克,山慈姑6克,海蛤壳、黄药子各12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主治气瘿,瘰疬,痰核。症见咽干、舌红、脉弦滑者。若兼胸胁胀闷,心烦性急者,加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汗多加北荞麦、五味子、麻黄根等。

12.加味百合汤

百合15克,丹参12克,乌药6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理气清热,活血止痛。主治气滞化火之胃脘痛。症见胃痛且胀,嗳气嘈杂,纳减,口干。如脘胁胀闷较甚者,与四逆散合方加川朴、佛手干;以胃痛为主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川郁金;泛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海螵蛸;口干咽燥者加石斛、玉竹、麦冬;倦怠乏力者加太子参、黄芪;食欲不振者加茯苓、白术、谷麦芽、鸡内金;大便溏泻者加薏苡仁、白扁豆、怀山药。

13.新订五皮饮

茯苓皮20克,制陈皮6克,五加皮、桑白皮各12克,大腹皮10克,白术9克,车前子15克(包煎)。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主治脾虚湿盛,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如脘腹胀闷,嗳气者加川朴、枳壳;水肿较甚者加赤小豆;倦怠乏力、四肢沉重酸楚者加黄芪、党参;兼寒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利水;兼热者加木通、滑石,以清热利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