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家具话禅椅

 苏迷 2017-07-16
明清家具话禅椅
1
 
  苏州园林博物馆家具厅中收藏了一件清中期楠木禅椅(如图)。说到禅椅,这是一种椅面比较大的椅子,因禅师可以盘腿坐在里面修禅而得名。这种禅椅的造型,也是符合人们打坐需要的。禅椅的座盘宽敞,故能盘腿而坐。此为禅椅的特性,造型风格则趋于多样。
  禅椅因跏趺坐修禅而得名,早期禅师跏趺坐多用绳床,后来演变成禅椅。禅椅在敦煌壁画中的一些画作上都有反映。在五代时期,出现类似四出头大官帽椅的大椅坐禅。到宋代至明时期,逐步演化出专门用于坐禅的禅椅。另外,王世襄先生认为矮南官帽椅,很可能是寺院禅椅,专供趺坐而制的。故目前,我们所能归纳出明代用于坐禅的椅子可分三类:四出头大官帽椅、禅椅和矮南官帽椅。
  苏州园林博物馆家具厅中陈设的这件禅椅的搭脑十分低,大概只到人的腰部,这是为了让打坐的人一坐上去,搭脑正好抵住人的腰眼,令人的腰身直起,成为标准的打坐姿势。再者,它的椅面十分长,禅椅的扶手缩进去,非常短,扶手只到椅面的一半,椅面的前半部分空着,这是让打坐的人可以盘腿。而前面一块非常长,坐在椅子上靠不到靠背,只有盘腿而坐才能靠到靠背。所以说,这种椅形完全是为人所考虑,再加上做工精良,靠背和扶手装饰协调,正是古代家具中人文精神和高超技艺的完美组合。
  禅椅在宋代的禅师与罗汉画像里,也展示了如此宽阔坐面的椅子。禅椅主要以木料、竹材或原生树枝干制作。晚明木匠手册《鲁班经匠家镜》也记录了一张禅椅的尺寸细节,以及以天然枝干形板材所制作的大禅椅的一帧图像。现在,我们在流传下来的宋画里,也能找到禅椅的清晰脉络,像赫赫有名的《张胜温画卷》《五山十刹图》,以及佚名的《十八罗汉图》《十六尊者》《六尊者像》等,都描绘着宋时禅椅的具体图像。动人心魄者莫如《张胜温画卷》里的“禅宗七祖”,七位宗师神情体态各异,但都前置足承、盘腿趺足坐于形制宽大、气度超凡的禅椅之上。这些禅椅均以四出头扶手椅为基本形格,取材天然、盘根错节,或随形就势、或突显奇幻,朴素而具诡谲之趣,在中国家具的庸雅格局之中,可谓别生一枝。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禅椅”条目记:“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槎牙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斤者为佳。近见有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颇为添足。”不管怎么说,宋代以降的禅椅,其形制还是有迹可寻的。一般而言,禅椅形出扶手椅的基本款制(这种扶手椅,可以日本正仓院藏的宋代木椅为其标准形态,到明代衍变为出头官帽和玫瑰椅两个方向的造型),比例低平阔大,便于盘腿打坐。至于气度的超脱,往往求助于局部的夸张变异,特别是以搭脑的形态表达为显著特征。《遵生八笺》记:“禅椅较之长椅,高大过半,惟水磨者佳,斑竹亦可,其制:惟背上枕首横木阔厚,始有受用。”说明禅椅的形制有不同寻常的尺度、奇特的取材以及靠背、搭脑上的夸张处理。由于清代开始流行根节式家具,禅椅逐渐式微没落。
  苏州园林博物馆家具厅的这件禅椅是用楠木制作的。楠木是一种樟科常绿大乔木,它主要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楠木为中国特有,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四川有天然分布。楠木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属高档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故宫博物院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也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等。
  说到这种禅椅,最后还是要提及一下中国的禅宗文化。古代,禅宗文化与文人士大夫的山野田园生活的精神意趣相互融合。但禅宗文化至唐代末年以后,已经不再是丛林里的梵我冥思,禅宗本身就是佛教在中原土壤上与世俗融合的产物。白居易《香山寺二绝》:“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釀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这让我们看到,唐代文人已经把自己的意念时空转移到了空寂境界的山门之前。到了宋代,禅宗全面与中国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生活相互渗透,成了儒释道熔炉里的一道风景。

  □姜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