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霜霉病应该怎样防治

 打包回农村 2017-07-16

由提问者推荐

  • 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害,最初在叶面上产生半透明、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状不一,有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干枯的大型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孢子梗与孢子囊)。后病斑干枯呈褐色,病叶易提早脱落。嫩梢、卷须、叶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病斑呈黄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较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病梢生长停止,扭曲,严重时枯死。幼果感病,病斑近圆形、呈灰绿色,表面生有白色霉状物,后皱缩脱落,果粒长大后感病,一般不形成霉状物。穗轴感病,会引起部分果穗或整个果穗脱落。对付霜霉病,可以用25%金协多米尔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600倍液,防治效果明显,并可提高葡萄的抗逆性,增加产量。

    紫荆花

    2008-07-03

    0

    8

    0

  • 葡萄常见病害有白腐病、黑痘病、褐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如防治方法不得当,往往造成果穗大量腐烂、新梢枯死、叶片早落、削弱树势、减产降质。防治葡萄病害,首先树立健壮就等于抗病的新观念,以综合栽培措施促使葡萄茁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葡萄施肥中,一定要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葡萄有“钾质植物”之称,应注重施用钾肥。由于钾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积累和运输有关,对加厚细胞壁和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减低了病原菌的侵染机率,增强了抗病能力。1.选择理想的防病药剂。首先应该是与环境相容的、低毒的、对人畜安全的、无致畸、无致突变、无致癌的物质;其次是特效期长而减少施药次数,具有预防、治疗、铲除效果的杀菌剂。①世高为新一代高效、广谱内吸杀菌剂,可防治大多数真菌性病害,对炭疽病、褐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黑腐病、锈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霜霉病无效。世高对环境无污染、在葡萄果粒中无残留危害。②金雷多米尔锰锌是21世纪高活性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的双重作用,对霜霉病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它能阻止真菌菌丝体在植物组织内部生长,防止孢子形成,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施药后30分钟内可被植物的绿色组织迅速吸收,经维管束系统向顶端运输,最后分布在叶面,持效期14天左右,新生长组织可得到同样保护。金雷多米尔锰锌不含致畸、致突变、致癌物质。③阿米西达对四大类致病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真菌均有效,首次实现了喷施一次杀菌剂即可控制多种混合发生的病害,无需为了有效控制多种病害而采取几种杀菌剂混用。阿米西达持效期长,施药间隔期15天左右,不仅减少施药次数,而且具有预防、治疗、铲除三种效果。阿米西达及其代谢产物,在食物中几乎无残留,无神经毒性,无致畸、无致癌作用,不在环境中持久残留。阿米西达能完美地结合到葡萄的综合病害管理中,有效的防治各种真菌性病害,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2.葡萄病害防治新方案①葡萄展叶后施用1∶1∶120波尔多液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病原菌的侵染和滋生。配制波尔多液应把硫酸铜液慢慢倒入稀石灰乳中,并边倒边搅拌,且不可把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液中。②花序初现至开花期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600~8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10%世高1500倍液防治白腐病、白粉病、黑腐病等。③开花中期至果实膨大期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喷3次,间隔期15天,可预防、治疗、铲除葡萄上的真菌性病害,实现了喷施一种杀菌剂即可控制混合发生的多种病害。

    时光的秘密

    2008-07-03

    0

    13

    0

其他2条回答

其他回答
2条回答

  • OnlyB-)tou牛

    2008-07-03

    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主要危害叶片,常常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严重削弱树势,致使葡萄果穗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不能成熟,使之当年减产,同时枝条成熟不良,易受冻害,影响下年产量。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病害症状 葡萄霜霉病病菌可以侵染枝蔓、果穗、叶片等所有绿色幼嫩组织,但以危害叶片最重。 1、叶片。发病初期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摘下叶片向阳光透视清楚可见),数日后病斑部位变淡绿色,形状不规则,边缘界限不清,病斑背面着生白色毛绒绒霜状霉层,因此得名霜霉病。霜霉层后期变灰白色,病斑逐渐扩大到1cm以上,呈黄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像火烧焦枯,病叶早期脱落。叶从受害至脱落的颜色变化为水渍状--→淡绿--→黄绿--→红褐色和叶片背面着生白色霉菌层,这是识别霜霉病的主要特征。 2、新梢。新梢感病后,被害处生水渍状病害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病斑纵向扩展较快,颜色逐渐变褐色,稍凹陷,严重时新梢停止生长而扭曲枯死。 3、果粒。幼嫩果粒极易染病,病幼果变灰色,果粒和果柄表面密生白色霉菌,较大的果粒染病处形成褐色病斑,生长受阻发育不均衡,近成熟期遇雨易形成裂果。后期即是叶片严重发病果粒却发病很少,此特点与炭疽病、白腐病有明显区别。白绿色品种果粒病部变灰绿色,红色品种病粒变粉红色,一般不生霜霉菌层,病粒近成熟时易脱粒。穗轴发病处变褐色,易折断。 二、病源及发病规律 1、病原。葡萄霜霉病是葡萄单轴霉菌寄生引起的。 2、越冬。葡萄霜霉病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芽中,或以孢子随病残叶片在土壤中越冬,来年春萌发后进行初次侵染。 3、传播方式。当气温达11℃时,卵孢子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萌发,生出孢子梗,其顶部形成孢子囊,借风、雨和露水传播,在有水滴的情况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及溅到近地面的葡萄幼嫩组织进行侵染。另外,卵孢子开裂释放出游动孢子,必须在潮湿的空气条件下进行,风是迅速有效的传播介质。孢子囊一般在晚间形成,侵染多在早晨进行,孢子囊在阳光下暴露数小时即失去活力。 4、传播过程。传播过程总是在水中发生。一般要经过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的释放和萌发,以及侵入寄主三个时期。 5、潜育期。葡萄霜霉病潜育期为5--18天,大多数为7--10天。主要随环境条件和寄主抗性不同而变化,7月末到9月初的潜育期常常是5天,以温度高低而转移。感病品种在22--24℃条件下潜育期最短仅4天,而在12℃时则延长至13天。 6、气象条件。葡萄霜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低温、多雨、多雾、多露的条件有利此病的发生和流行。辽宁北部地区一般在6月中下旬雨后开始发生,7月份加重,8月份进入发病盛期。笔者观察,夏季气温在22--27℃,连续10天阴雨,或每隔8--15天降1次暴雨,空气湿度达95%以上时,便出现1次发病高峰。这是因为水雨对葡萄霜霉病害流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阴雨连绵刺激葡萄幼嫩组织,产生高感新梢,另一方面又加速病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 7、栽培技术。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比较明显,如巨峰、黑奥林、先锋、红富士、早生高墨等品种比较抗病,而新玫瑰、玫瑰香、山葡萄等品种则易染病。栽培管理不佳,如施肥不当,偏施或重施氮肥,枝梢徒长,组织成熟度差,会使病害加重。 三、综合防治 1、清除病源。晚秋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枝叶及地面残枝落叶、病果,集中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毁。 2、科学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管理。及时整枝、及时掰副梢,摘心,去徒长枝,防止枝蔓和叶片过于密挤,使枝、叶、果留量保持适宜比例。保护地栽培应重视通风排湿、温度和光照管理。另外,选用抗病品种。 4、喷药保护。抓住病菌初次侵染前的关键时刻,喷施1:0.5--0.7:200倍式波尔多液(必须选择优质的生石灰和硫酸铜,以正确的方法配制成的),第1次喷药后,每隔半月喷1次,一般喷3--4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由于病菌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的特点,因此喷药的重点是叶片背面。这是预防霜霉病发生行之有效的经验,同时节省开支,特别是对发展无公害葡萄有一定意义。这一经验值得果农朋友借鉴。 5、喷药治疗。发病后立即改用50%瑞毒霉锰锌600倍液喷施。施用后瑞毒霉立即进入植株体内,随水分运输至各部位杀死病菌。代森锰锌成份残留于表面,防止病菌侵入,起保护作用,尤其是侵染盛期用此药效果最为明显。同时锰锌又是葡萄生理所需元素。但瑞毒霉锰锌喷施次数过多或逐年长期使用,会引起抗药性,要和其它保护剂配合使用,每年限用2--3次。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