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没有陈奕迅,《新歌声2》第一期实在看不下去

 laodongjia 2017-07-16

开播之前就预料到这一季学员质量肯定不会好,已经是办到第六年了,中国会唱歌的人才哪经得起这样挖,其实国外也一样,《美国偶像》去年寿终正寝,制作人出来说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挖不到好的素人了,对美国来说都如此,中国就更不必说,因为素人质量往往还是与乐坛的发展水平是呈正比的,当下华语乐坛的惨淡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开播前就有消息说,往年的零转学员,这季参加盲选都能得到四冲,那其他的更可想而知。


昨晚播了第一期,看得出制作方已经尽力想把节目剪到最好看,第一批仅有的两个四冲全放到了第一期、导师开场秀有史以来最长的20分钟串烧表演、陈奕迅现场清唱大秀唱功指导学员、导师间各种斗嘴不断……但可惜,学员实在是乏善可陈。


对比下近三季的的首播(为了对比方便,暂且把新歌声1、2称作第5、6季),尤其是前三期剪出来的学员,会发现节目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化的模式,它有了已经预设好的主要学员角色,这些角色都会在前三期中播出来,我总结了下,大概有八种角色:


1、典型的选秀式爆发型的大嗓门歌手:贝贝(4)、徐歌阳(5),对应唱《淘汰》的朱文婷(6);


2、音色清亮温婉、语感细腻、又不失技术的都市芭乐型女声:李幸倪(4)、李佩玲(5),对应唱《从前慢》的叶炫清(6),再远点还有陈永馨(3);


3、特色新奇型、怪咖类:四川话版《双节棍》的刘淼(5)、改编谢金燕“跳针跳针”的徐林(4),对应玩Beatbox的张泽(3);


4、少数民族:朗格拉姆(4)、吉克皓(5),对应唱《穷开心》的次仁拉吉(6);


5、用欧美曲风演绎华语老歌:李安的灵魂版《逝去的爱》(4)、朴翔的布鲁斯版《恋曲1980》、对应董姿彦的爵士版《恋曲1990》;


然后是《新歌声2》第一期没播的但我猜测一定会在第二期出现的几种“角色”:


6、华裔帅气型R&B男声:刘伟男(4)、向洋(5),这季对应的据说是一个台湾的,这类共同点就是长得帅、音色好、音域窄,唱腔欧美、选中文歌全在方大同、韦礼安这种类型里打转;


7、摇滚男声:谭轩辕(4)、刘文天(5)……


8、民谣:任伯儒(4)、蒋敦豪(5)……


当然,风格的多样化无可厚非,越多元越好,但看多了会发现这也是一种模式化的多元,或者是假多元,十种套路组合到一块也是套路,而真正的多元是让每一位选手充满展示出自己的性格与真实的人格魅力,而不是拿一个相近的风格模板或套子来装他,有的模板可能有幸与他本人相符,有的模板则只能是选手的综艺人设,与他本人相差甚远。换句话说,为什么要在风格上区分得这么明显,因为个体的性情与人格都实在面目模糊,所以只好用种类、标签等外在上大框架来粗暴区分每个人。


而具体到这季第一期每一个学员来看:


1、次仁拉吉《穷开心》,除了编曲加入红白机游戏8-bit复古风元素(Chiptune)外,整首歌几乎没亮点,声音完全就是一个笨重的藏族吴莫愁。


2、朱文婷《淘汰》,一个飙高音有严重问题的戴爱玲或丁当(还剩下些什么?)


3、张泽《天气这么热》,一个世界级的beatboxer来参加唱歌比赛?水平大概相当于让林俊杰去参加dota竞技大赛吧。


4、董姿彦《恋曲1990》,从技术与整体表现上来看是全场最好了,亮点是使用了一些人声爵士的Scat singing,不过这类靠经验与历练磨砺出来的歌手,尽管具有高于年轻歌手的音乐性,但往往会因为缺少年轻的冲动与生命力而人气低迷。

5、叶炫清《从前慢》,这是讨论度最高的一个的,技术不错,换声无阻碍,对于19岁来说已属于难得,但在同种类型上,水平也只是比第三季的陈永馨高一些,声音辨识度不如张碧晨,声音技术不如李佩玲。腔调与口吻与张碧晨很像,但是一个没有喉下共鸣的张碧晨,好比一个没有高音的迪玛希、没有乐感的常石磊,缺少了一种“稀缺性”,有没有稀缺性是属性问题,唱功好不好是能力问题。能力在选秀中,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属性才是。



听说目前盲选的录制还没有结束,而且后面的还没播,所以无法对这一季的学员整体质量轻易判断,但是如果说播出的第一期就是学员质量最好的(因为第一批仅有的四转全放到了第一期上),那么可以说这一季的学员质量已失去了可看性。


若真的如此,那还是件很遗憾的事情,因为上一季,即《新歌声》第一季的学员质量其实并不差,上一季有很多“意外之喜”的学员,个性十足,他们在“角色模板”之外或者说突破了模板,比如万妮达、朴翔、曾敏杰、刘文天,还有首次在新歌声上唱Jazz Fusion的姚希、唱Funk的赵小熙、唱粤语歌的汪晨蕊等。


而学员质量最差的一季,我认为是《好声音》第四季,除了一些选秀常客关诗敏、孙伯纶外,学员都普遍没有个性,人设感非常强,最后选出了张磊、李安、谭轩辕、陈梓童、贝贝这些虽然有唱功、但是没有人格辨识的学员。


学员质量第二差的,说出来可能会感到意外,是《好声音》第二季,这季虽然实力都非常强劲(还有姚贝娜这样极其难遇的选手),但是编导在盲选上台的选人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误把唱功=高音,聚集了太多的大嗓门、嘶吼型、声音粗糙无法录制唱片的现场蛮力型学员,所以第二季整体听起来非常吵,最后除了姚贝娜其他人都毫无存在感。当然,这一季也有很不错的学员,比如邓鼓、戴荃、葛泓语、王洪迪等,但是都没有走到最后,淹没在整季错误的价值取向里。


而《好声音》第三季的学员质量与《新歌声》第一季持平,不过第三季有绝对鹤立鸡群的张碧晨与帕尔哈提,即人群中非常明显且亮眼的那种选手,这种亮眼的程度,《新歌声》第一季只有万妮达一个,《好声音》第二季有姚贝娜一个,《好声音》第四季一个都没有,而第一季有梁博、吴莫愁、袁娅维三个。


所以把学员质量排个名,好声音1〉新歌声1≥好声音3〉好声音2〉好声音4


至于新歌声2,具体会排在哪里,盲选播完后会知道。


然而幸好,第一期节目还有陈奕迅,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唱的太好了。开场曲唱了三首歌,《天地在我心》、《印第安老斑鸠 谢谢侬》、《菊花台》,让人意识到一个十分全面、不动声色就能内功尽显的真正的歌手是什么样子。


《天地在我心》展示了一个在乐坛达到顶端地位的歌手在唱场面式的、普世价值观的、整整截截的大歌的气场与能力,这是金字塔顶端的歌手必须要有的一种场面式的能力,陈奕迅把《天地在我心》唱出了一种《公元1998》的感觉,而且丝毫没有充大装强,而是四两拨千斤就显得宽阔而有胸怀。


《印第安老斑鸠 谢谢侬》展示了一个entertainmenter或叫做大娱乐家的能力,乐感一流、声音动态非常丰满、表演精彩自如,既有娱乐感又有不俗的格调,这是八十年代港乐巨星必备的能力,而如今拥有的歌手却少之又少,格调来自于他对节奏的掌控、即兴的演唱、氛围的控制、还有略带戏剧化的腔调与表情,每一部分都是人格赋予与千锤百炼而来。



《菊花台》展示了他作为唱片歌手扎实的业务能力与商业价值,这个音色本身就是一个能大卖唱片的声音,在华语歌手里,声音既有扎根于世俗的人情味,同时美感与格调又不俗的歌手有几个?林忆莲、周华健……

而且更难得的是,在第一期节目中,他还现场清唱教唱选手《无条件》,短短的几句演唱,你能听到十分松弛且自然的状态、气感与磁性兼备的音色、口吻的微妙拿捏与慢歌中紧扣的律动,他要表现的重点是,力量不是通过音量或音高来体现的,而是通过口吻与律动强弱来体现的,这是展示唱功的高段位,黄绮珊、谭晶、韩红、张杰等一大票外在唱功型歌手真的需要仔细体会下这一点。


选秀究竟该选什么?听完陈奕迅的演唱与示范,再听选手的表演,我愈发感觉到,选秀不应该选一个人的能力或唱功,而是该选一个人的属性或心性,因为能力是努力的结果,心性却是属性上的出众,努力是有限度的,而且努力可得的东西并不能在艺术上产生同等价值的魅力,而属性则有着着更深的潜力,它能焕发出更多无限的可能,属性才决定了一个人唱歌与做音乐的档次。


我曾经写过“有一个自由生长的心性、不受羁绊的自我才更有可能成为偶像,而一个自卑、隐忍、压抑天性、靠苦练一身功夫走到了舞台上的人多少都有一点苦大仇深、卧薪尝胆的气质,这种气质脱离了舞台当时塑造出的氛围,步入歌坛成为艺人后是没有太大魅力的”,所以以选唱功为主的好声音/新歌声尽管收视率非常高,但后续发展好的学员却寥寥无几。


二十岁出头,是一位新人歌手最有可能爆发的年龄,因为这个年龄既没有青涩到乳溴未干,又还能保持着旺盛的年轻的生命活力,看中国选秀史上的几个里程碑,2005年的《超级女声》,作为80后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都是二十岁出头,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作为90后的梁博、吴莫愁也是二十岁出头;不算里程碑但却有很大意义的2014、2015年的《中国好歌曲》,霍尊、苏运莹也同是90后的二十岁出头。我想下一次中国选秀的爆发点,则要等到00后在二十岁出头的横空出世了,那一代或许有着与80、90后完全不同的视野、完全不同的审美、完全不同的生命力,可是再看国内的当下却越来越有一种文化上封闭的趋势,00后一代究竟是会更加放眼世界,还是会更加闭塞禁锢,在我们满怀期待的同时再多一点祈祷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