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位移成像

 jazzwong 2017-07-17

  

我是柳桂勇!

我在MR技术培训工作室

在此呼吁大家一起学习MR,欢迎大家加入!

每天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不要懒惰,不要任何理由的懒惰!



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

1.技术原理

化学位移成像又称为同反相位。其原理如下:

氢质子与脂质子进动频率相差大约150Hz/T,当射频脉冲激发后,二者处于同相位,但是由于其进动频率不同,导致一段时间后两者相位差为180°,其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相互抵消,此时采集到图像称为反相位,再延长一段时间后,二者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又会重叠,此时采集的图像就是同相位。

TE计算方法:

同相位TE=1000ms÷[150HZ/T X场强(T]

反相位TE=同相位÷2

如1.5T,同相位TE=1000÷(150X1.5ms=4.44ms

        反向位TE=4.44ms÷2=2.22ms

 3.0T,同相位TE=1000÷(150X3ms=2.22ms,反向位TE=1.11ms

2.反向位信号特点

    反向位的图像信号不仅是脂肪信号的消失,还有与脂肪信号相等量的水的信号被抵消。如下图:反向位的信号为60%的水信号,是组织的20%脂肪信号衰减了,同时这部分信号还抵消了20%的水的信号,故组织只剩下60%水的信号。

3.化学位移伪影

  化学位移伪影是由于化学位移现象导致的,氢质子比脂质子进动频率快150HZ/T,在频率编码方向上,质子进动频率呈现线性排列由高到低,此时同一组织内的氢质子和脂质子进动频率不同,导致傅里叶变换识别时氢质子处于场强高(进动频率高)的一侧,而脂质子处于场强低(进动频率低)的一侧。

 原始状态下,氢质子与脂质子在无外加磁场下,二者位置没有明显变化,当施加频率编码梯度场后,由于脂质子比氢质子进动频率慢,因此向低频方向移位,图中为突出脂质子的移位,其移动位置较大,便于大家理解,二者位置变化后再采集其图像,出现脂肪侧(低频侧)信号高,氢质子侧(高频侧)信号低。

  此类伪影特点为:(1)一般发生在频率编码方向上;(2)出现在脂肪与其他组织的界面上;(3)脂肪组织的信号向场强低的一侧移位;(4)主磁场场强越高,此类伪影越明显。

  解决措施:

(1) 改变频率编码方向,这仅能改变化学位移伪影的方向,并不能减轻或消除化学位移伪影。

(2)施加脂肪抑制技术。脂肪信号被抑制后,其化学位移伪影将同时被抑制。

(3)增加频率编码的带宽。

(4)增加图像分辨率。

(5)采用水脂分离技术。

下图中的肾脏T2WI横断面及腰椎的T2WI矢状位就存在此类伪影:

4.勾边伪影

   勾边伪影也是基于化学位移现象产生的,一般发生于反向位图像上。纯脂肪与纯水的信号在反向位图像上并无明显衰减,但是在二者交界的地方,同时含有脂肪和水,由于其信号明显衰减,进而信号降低出现勾边效应。上面讲化学位移现象的时候,在反向位图像上仅仅保留了60%的信号,信号出现了极大的衰减。

   此类伪影特点:

1)仅仅出现在梯度类回波序列上;

2)出现在脏器与脂肪组织的交界处;

3)常见于SPGR的反向位图像上;

4)总是表现为一条黑线包绕在脏器周边。


化学位移成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大家应熟练掌握其原理及相关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