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七雄并立前的形势

 liuhuirong 2017-07-17
春秋晚期,晋国的政权被不是公族的赵、韩、魏、智、范和中行氏六家大夫把持,他们之间不断地互相兼并。先是联合起来的赵、韩、魏、智四家消灭了范氏和 中行氏,紧跟着,韩、赵、魏三家联手将智氏消灭。公元前403年,事实上已经毫无实权的周威烈王被迫正式承认他们的诸侯地位。于是,韩、赵、魏三家分晋, 各自成立国家,与原来的秦、齐、楚、燕四大国一起,并称战国七雄。三家分晋标志着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中国的春秋时期就此结束,战国七雄之间的争霸渐渐展开,而中国也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的步伐。

  从整个战国的形势来看,主要有秦、楚、齐、赵、魏、韩、燕等七个大国在进行着相互间的兼并战争,它们被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的形势是在战国前期逐步确立的。

   战国初年,文献记载当时中国的“天下”实有赵、魏、韩、齐、秦、楚、燕、越等八个较大的国家,以及宋、鲁、郑、卫、周、中山等十余个小国,周边地区则有 肃慎、东胡(东北方向)、代戎、林胡、楼烦(西北方向)、义渠、绵诸、豲、衍、乌氏(西方)、蜀、巴、滇、夜郎(西南方向)、百越(南方)等少数族或少数 族建立的国家。

  八个大国中,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离出来的,号称为“三晋”。其时晋国名义尚存,但只保有绛(今山西曲沃)、曲沃(今山西闻喜)二邑,形同三国的附庸。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借口伐齐讨平齐乱,迫使周威烈王封自己为诸侯。到公元前369年,已沦为附庸的晋国最后一位国君桓公最终为赵、韩二国所废,晋绝祀。在这段时间内,赵、魏、韩三国趁着过去晋国的余威,各自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