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遗第一大国意大利不收世遗门票

 铁血老枪 2017-07-17

?这几天,相信大家都被鼓浪屿申遗成功的好消息刷屏了。不过,一片赞赏声之中,也有担忧的声音出现“鼓浪屿申遗成功,门票会不会涨价?”

其实,鼓浪屿上岛是没有门票的。不过,大家的担忧也不是无中生有,的确国内很多景点在申遗成功之后,门票价格都有了大幅上调,有的价格甚至翻了一倍还多,比如西藏布达拉宫



四川九寨沟



和苏州园林。


为什么申遗一成功就开始涨价?专家的解释是:一,为了申遗,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需要有所回报补偿;二,成为“世遗”后,需要更细致的保护,保护就需要钱,就得从门票里拿。

听起来……好像也挺合理。

国外的世界遗产呢?也是这样一申遗成功就涨价吗?我们决定去看看意大利是什么情况。意大利是至今世界上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一共有53项,比中国还多一项。

结果一看才发现……人家的世界遗产大部分根本没有门票,更谈不上什么涨价了……

额。


意大利有个特点,就是由于保护十分完好,很多城市的历史中心城区整个都被纳入历史文化遗产,包括著名的罗马古城、佛罗伦萨古城、朱丽叶的故乡维罗纳古城等等,这些古城都是没有门票的。罗马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许多文物古迹都是露天展示,既没有圈起来收门票,也没有围起来收照相费。你去威尼斯,如果不去参观博物馆和宫殿,也可以不花一分门票钱逛一天。



意大利人还有一个原则,叫做“最好的维护就是使用”,相当部分的历史建筑至今被政府或议会使用。比如建造于17世纪的意大利财政部大楼,现在仍在使用,第一任财政部长用过的橡木写字台至今仍保存完好,并仍在使用。走在市中心街头,时不时就能看到住宅楼前保留着当年的拉丁文招牌。这些自然也不好收费。

当然,也有少数收费的世界遗产,比如斗兽场 帕拉蒂诺山古罗马广场的联票12欧,相当于人民币大约100元;比萨斜塔门票高一些,15欧,也不过是人民币大概130元,和意大利人的收入相比不值一提:2012年意大利人均总收入是2.5万欧,相当于21万元人民币。



即便是这样,意大利政府也考虑到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比如学生和穷人,他们也有参观世界遗产的需求啊,但可能连这个钱也付不起。怎么办呢?打折,甚至免票。在意大利,大部分景点对26岁以下的年轻人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行折扣幅度不等的优惠票价。从2000年开始,意大利还每年举办一次文化周活动。在文化周期间,主要的博物馆、文化遗产、景点都免费开放。此外,意大利的主要城市也会推出自己的博物馆和景点免费活动。

那么,意大利佬这么不热衷于收门票钱,怎么保护他们这么多的世界遗产呢?

他们的办法多去了。

首先大头当然是政府出钱。意大利的文物古迹一直由国家负责保护和管理,意大利政府每年都要从预算中拨出20亿欧元左右的经费用于文物保护。此外,从1996年开始,意大利法律规定,把彩票收入的8‰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

此外,意大利政府还鼓励个人或是企业参与文物保护,比如在税收政策上对投资修复文物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优惠。比如,位于米兰圣玛丽亚教堂里的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最后一次修复就是由意大利奥利维蒂计算机公司赞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政府经费的不足。



从另一个角度看,跨国大亨们赞助文化遗产也是为自身考虑,因为他们生意的好坏有赖于意大利的形象和声望。鞋业巨头德拉-瓦莱给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的捐赠超过700万美元。德拉-瓦莱说,“斯卡拉歌剧院是意大利卓越文化的象征,它的存亡对我们意大利在全世界的形象有很大意义。”


意大利的这些政策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首先,尽量让所有国民都有机会参观各种文化遗产,让每一代人都能深切感受在文物保护上对祖先和子孙的重大责任。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如今在意大利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族自觉。

其次,意大利的这些得到良好保护的世界遗产,不仅每年可以吸引世界各地近4000 万游客,直接创汇约300亿欧元,而且带动了交通、建筑、餐饮、古物修复、音像、出版等各个行业的发展。

看来,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者来说,除了收门票,涨价,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