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人工智能是多领域融合的技术,由于背景不同,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会有不同。
人工智能需要技术融合,不同背景的人认识需要统一
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最有意思的是百度百科对人工智能的解释:
人工智能是一门边缘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涉及到: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其研究范畴包括: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现,智能搜索,推理,规划,机器学习,知识获取,组合调度问题,感知问题,模式识别,逻辑程序设计软计算,不精确和不确定的管理,人工生命,神经网络,复杂系统,遗传算法。
同时在百度百科上,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将百度百科这两条拿出来,有一点点的分歧,因为百度百科知识的整理是众多编辑者共同贡献的,而不同的编辑者,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是不一致的。
笔者大学专业是自动化,在大学期间有一门专业选修课就是神经元网络,其实BP神经网络模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所以笔者一直以来都认为人工智能属于控制理论范畴。

真正让笔者重新审视人工智能的是IBM的Waston在2011年的危险边缘Jeopardy游戏中战胜人类,实际上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里程碑;而大众对人工智能的里程碑中,一个是IBM的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一个是Alpho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
但深蓝实际上是利用程序战胜人类,不属于机器学习。而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Waston战胜人类早于AlphoGo战胜人类。
在Jeopardy的游戏中,Waston就是具备了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大量的人类互联网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战胜人类。
所以不同背景的人,因为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是不同的,真正了解人工智能,需要跨界学习,从更多维度了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成为基础工具
人工智能在跨行业、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更大范围内替代人脑的思考范围,是类人思考的工具。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瓶颈将会转变为创造、思考类生产能力的瓶颈,而创造、思考类瓶颈的突破,需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所以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工具普及的方向。
根据人类发展历史,每一次社会的重大进步都是因为新工具的使用,而每一次颠覆性工具发展,在工具制造领域都有巨大的机会,而当工具普及,这个工具就融为生活的一部分,工具的不再特别提出,但人类已经离不开工具。

就如汽车、计算机的发展,在发展早期,这两个产业是巨大的产业。但现在随着这些工具的普及,虽然这些工具对生产力的发展不再被特别重视,但人类已经离不开这些工具。
而人工智能现在就处于刚刚普及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帮助人类解放思考能力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