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秦岭之尖 2017-07-17

北宋时期朝廷有一份309人的黑名单。

黑,很黑,真的很黑,因为这份黑名单就刻在一块黑色的石碑上。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元祐党人碑又称作元祐党籍碑。北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所代表的改革派又称元丰党,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神宗死,哲宗立,司马光代表的保守派当政,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恢复之前的旧法,保守派又称元佑党,元佑是宋哲宗的年号。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不管是元丰党还是元佑党,都是后人的说法,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时代,是没有这个称谓的。到了宋徽宗的时代,改革派再度当政,宰相蔡京为代表,蔡宰相未必多么反对司马光,但既然必须呈现一幅改革派的面孔,蔡宰相就上奏皇帝,建立了历史上有名的元祐党人碑。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其时,司马光和苏轼为代表的保守派大都死掉了,让这些家伙千秋万代背负骂名,是立碑的主要目的。碑上刻字大意为:奉皇帝旨意,此309人及其后代终生不得为官,皇室子女不得与其婚配,已有婚约的必须废掉。

元祐党人碑除了立在皇城端礼门 ,各府县也都得找个山头立上。数量多多益善,务求把碑上这些人搞臭。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除了司马光和苏轼,碑上的名人还有秦观、黄庭坚等。并不像碑身和刻字那样黑白分明,司马光、苏轼与王安石、蔡京的关系有些复杂,苏轼对王安石的免役法就很认同,司马光与王安石属于政见不同的君子之争,对新法本也是想修补而不是废除,新法之存废更多是出自帝后旨意。

遍立全国的党人碑把党人到底搞臭了没?实话讲,效果一般。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皇城立的碑没有周折,各地方立碑时,出现插曲,苏轼、黄庭坚粉丝众多,很多刻字的石匠平时就是以刻苏、黄的文字为生,思想上的疙瘩很明显解不开。九江刻工李仲宁拒绝刻碑,理由就是自己衣食用度全靠刻苏黄词作,今天把他们刻画为奸人,良心上通不过这个坎儿;长安刻工安石同样拒绝,后被地方官施以鞭刑,没办法,他才发话,刻字可以,不能刻自己的名字,小小刻工,也怕自己的名字会遗臭万年。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刻工的担心显然是多虑了,事实上,即便是309名党人的子孙,大多也未曾引以为耻,甚至还引以为荣。后来在他们的先人恢复名誉后,石碑又被奉旨毁掉,正是这些子孙,反而对各地的党人碑多加保护,毁了也要复制,唯一令他们不爽的是,党人碑上的名字似乎很难被全部定为忠良,很明显有一些滥竽充数之辈,又埋藏有一些因官员个人恩怨被任意添加进来的角色。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宋徽宗手迹

徽宗崇宁五年正月,天降彗星,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祐党人碑遭遇雷击,一分为二,徽宗认为,老天爷发怒了,吓得他赶紧把端礼门的党人碑也一并毁掉,恳求上天原谅。

雷劈事件五年后,一位道士向徽宗奏称,曾亲见苏轼魂灵在玉皇大帝前担任文曲星,掌管诗文。徽宗这回真害了怕了,赶紧把苏轼恢复名誉,另封高位,一改十年前的禁止发行传播并销毁苏轼词文的作法,改为由皇室斥巨资收购苏轼词文手稿、题字。

北宋两党之争的后世启示

苏轼手迹

忽如一夜,改革派失势,蔡宰相被贬,传言百姓不卖饮食与其家人,致使老人家饿死于途,可见刻碑不刻碑统统没关系,人心才最可畏。

没搞臭党人的党人碑,流传到现今仍有两块,其中一块在四五十年前被一帮年轻人到底是搞臭了,它被拆下用来做了茅厕盖板,如何不臭。

袅袅臭气中,人们抢救性发掘出了徽宗和蔡京的手迹,怎不令人庆幸。

党争已然忘却,风骨可以模糊,真理从不重要,题字真是个宝贝,甚至可以用来跪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