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个问题搞不明白,糖尿病越来越严重!

 昵称6HEN1 2017-07-17

  在控制糖尿病的路上,糖友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如果这些疑问弄不明白,很可能形成认识上的误区,从而误导糖尿病的管理,使得病情越来越严重。今天我们讲到的三个问题,就是糖友在控糖过程中首先要搞明白的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糖尿病?是因为我吃糖太多了吗?”

  “得了糖尿病是不是每顿饭都得少吃,每天从早饿到晚吗?”

  上面这些问题是糖友经常问到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得糖尿病时间不长的糖友,以及那些对糖尿病了解还不够深入的糖友。



  控制血糖≠饿肚子

  前不久,家住石家庄元氏的魏大妈说:“我每顿饭只吃半个馒头或一小碗米饭,菜是少荤多素,水果、甜食一点儿都不沾,天天饿着肚子,为什么血糖还是会升高?”魏大妈说,有时为了使早晨空腹血糖降下来,连早饭都不吃。即便是这么严格控制饮食,魏大妈的血糖还是常常升高。

  其实,过分饿肚子,血糖反而会升高。如果过分饿肚子,就会出现低血糖。而机体为了维持重要器官如脑的能量供应,往往通过代谢调节来升高血糖,以保证血糖的稳定和脑的葡萄糖供应。这样代谢调节的结果就会使血糖升高。正常人胰腺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分泌亦随之增多,使血糖仍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存在缺陷,不能使代谢调节后升高的血糖降下来,反而使血糖升得更高。如果糖尿病患者主食吃得过少,而过多食入脂类、肉类或豆制品,血糖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所升高,甚至合并高脂血症。



  患上糖尿病≠吃糖太多

  许多人一提到“糖尿病”,马上会联想到“糖”。其实,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就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但截至目前,并没有相关糖吃多就会患糖尿病的阐述。

  虽然过多食用白糖等单糖食品容易引起肥胖,肥胖可以诱发糖尿病。但是,很多肥胖型糖尿病往往是“糖类+脂类”结合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脂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糖类。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糖简单画“等号”。



  餐后血糖高≠糖尿病

  许多老年人会出现餐后血糖高的现象,于是不明所以的老人常常误以为自己患了糖尿病。事实上,老年人餐后血糖增高并不能说明就是糖尿病。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对葡萄糖的不耐现象,即由于年龄增长及其他一些因素,使机体组织主要是肌肉和肝脏转化糖元功能减退,加之胰岛素活性的降低,当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时,使较多的葡萄糖滞留于血中,血糖浓度在餐后的2小时内呈现一过性增高现象。如果老年人餐后测定血糖增高时,不要轻率下糖尿病的结论,应再做测定空腹血糖、尿糖及其他糖耐量试验,以最终排除或确定糖尿病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