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照片对比

 牛肥马壮 2017-07-17

     百年照片 世纪情缘

  铁臂阿童木拥有这组有价值图片后,长时间苦于无法与大家分享。得知新浪博客平台后,便紧锣密鼓、挑灯夜战,开通空间、上传图片、写下开山博文《百年照片世纪情缘》。此文不仅是阿童木的处女作,更包涵着阿童木对人生的部分理解与寄托。将其置顶,希望不会引起博友的视觉疲劳。相信:多看一遍您会多一些感悟,或许还有收获。

    

    您将图片下载用看图软件品赏时,定会发现一百年里发生了什么,想到一百年后会发生什么。会否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慨?能否想到“雕栏玉砌应由在,只是朱颜改”的沧桑变化?是否品出“庭树不知人去尽,来年还发旧时花”的滋味.......

    总之,这组图片令阿童木睹物思人,而一切又物是人非...........

    需要说明的是,阿童木拍摄照片仅是玩耍,未刻意为之,之前也没接触老照片。只是有幸浏览老照片后才发现,自己的照片在机位选择、构图理解上与逝者的惊人相似。阿童木无话可说,只有激动。另,所有照片均原图上传,未进行丝毫PS或者剪切。

    一百年,整整一个世纪,人亡物在。1907后的2007,阿童木无意重走了逝者的道路,记录下逝者记录过的东西,感受星转斗移,感叹做人的渺小,更觉亲情、友情的珍贵。不同的是逝者用胶片,阿童木用数码;逝者用挑夫,阿童木用汽车;逝者用纸笔,阿童木电脑......说到这里,我们还能想到什么!

    2009年5月,我们能够分亨,只有感谢。感谢柏石曼,感谢沙畹,感谢网络,感谢缘份......

    感谢之外更有期待。试问:一百年后有谁会重走阿童木的道路...... 

 百年前的曲阜万古长春坊:(恩斯特·柏石曼摄于1906~1909年间):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百年后的曲阜万古长春坊(铁臂阿童木摄于2007年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孔庙前太和元气坊:(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太和元气坊(铁臂阿童木摄于2007年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孔庙前金声玉振坊:(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金声玉振坊(铁臂阿童木摄于2007年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城门:(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100年后的城门(误差是100天)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孔庙前棂星门:(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棂星门(铁臂阿童木摄于2007年初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阙里:(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整整一百年,还是阙里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颜庙:(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过了一百年还是颜庙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孔林大门:(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一百年后(铁臂阿童木摄于2007年初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颜庙前的牌坊:(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一百年后的样子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百年前的兖州府拱桥:(德国人:恩斯特·柏石曼摄于1906~1909年间):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百年后的兖州府桥(铁臂阿童木摄于2008年秋):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天下第一的兖州范家牌坊给我们的只有照片(恩斯特·柏石曼摄于1906~1909年间):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再看一组百年前的万古长春坊:(法国人沙畹于1907年6月26日-29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百年后的曲阜万古长春坊(铁臂阿童木摄于2007年春):

新老照片对比 <wbr>感受百年沧桑

    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建筑师。1902年,柏石曼首次途经印度来到中国,产生了考察中国古建筑设想。这一设想后来在德意志帝国政府支持下展开。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间,柏石曼穿越中国12个省,行程数万里,拍下了数千张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等照片。回国以后,他根据考察所获的资料,连续出版了至少六部论述中国建筑的专著。1923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国建筑和景观》,是柏石曼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的图文集,共有二百多幅高质量的照片。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是学术界公认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师,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继他之后成为法国中国学与敦煌学大师的伯希和与马伯乐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和于连是整个西方学术界公认的汉学大师,他一生治学谨严,涉猎广泛,其著述博大精深。他翻译《史记》,研究中国佛教,考察文物、碑帖,钻研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中国地理、道教……等等,成就斐然。1907年沙畹第二次来到中国,对中国北方——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诸省进行考察。他在这些地区,尤其是在龙门和云岗石窟地区,在考古和碑铭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从而成为第一个系统地考察这些石窟的人。这次考察,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回国时带回了丰富的文物、碑铭,还有两大箱壁画,为他的两卷本著作《华北考古考察图谱》做了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这样使他在研究古代历史的过程中,增加了考古学和碑铭学研究,开拓了视野,也为欧洲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开了先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