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3同人卦原文解读
2017-07-17 | 阅:  转:  |  分享 
  
13同人卦原文解读张武忠初稿2015.6.2213.1卦辞【原文】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白话】之所以走到否卦闭塞不通的局面
,是因为暑往寒来是天地自然的大趋势,盛衰交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天道不可违,但人要有所作为,以求延缓否塞的到来。前十二个卦
对应一个人从出生到初出茅庐的时期,都在亲人的庇护之下,等到经受社会的大风大浪,很轻易就会败下阵来,遭遇挫折,所以要开始多交朋友融入
社会。同人卦就是讲如何广泛结交天下之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故称“同人于野”。不仅与远在郊野之人交往,还要做到以心交心,和同如
一人,朋友遍天下,事业就能畅达亨通,故称“亨”。得道多助,齐心协力,就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克服一切困难险阻,故称“利涉大川”。但在
同人之时要遵循正道,不能结党营私,才会利人利己利于社会,故称“利君子贞”。【解读】13.1.1“同人”二字本身就阐述了卦名的由来和
同人卦的含义。“同人”分为“同”和“人”,“同”指距离的远近,“人”指人心的亲疏。“同”是会意字,由“冋、冂、一”三个部首组成。“
冂”读作(jiong),表示很远的地方,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代表城外郊外野外。“冋”读作(jiong)
,指门内,从“冂、口”,“口”字四面合拢,既代表众多的人,又象征城邑四方边界。“一”既代表天道,又表示一个整体,遵循天道正道。所以
“同”字的本义就是将“冋内”和“冂外”之人和同成一个人。“人”指的是人心,有时候相隔天涯海角,却心有灵犀一点通,有时候近在咫尺,但
知人知面不知心,13.1.2“同人于野,亨”,直截了当指出同人的广泛性,并且要和同如一人。周易中只有两处“野”,坤卦上六“龙战于
野”,在天地之极阴阳大战,“野”就是极目而视,地与天相接之处。在本卦中,下离为“日”为“视”,下互巽为“升”为“高”为“远”,上互
乾和上乾表示天高地迥,同人卦上天下日,太阳上升,其光辉照耀到广袤的天地之极,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都有可和同之人。古人的距离大概分为户、
门、邑、城、国、郊、野,由近及远,表示与你的关系的远近,在这里圣人说“同人于野”,是说要团结全天下之人,可谓心胸之广阔,但这只是圣
人追求的理想世界,是终极目标。既然最后要达到同人于野,刚开始就要打破门户之见,宗族之堡垒,一家一国之区分,从“冋”内走出来,往“冂
”处去,最后实现“天下大同”。就像在比卦中,初六爻辞“终来,有它吉”,文明君王的恩泽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就连还处于“有它无它”穴居草
居的荒蛮部落,都感受到了君王的恩惠。13.1.3“利涉大川”,描述同人卦的巨大社会效应。古人把渡过大江大河视为最大的困难,在周易中
有很多处“利涉大川”和“不利涉大川”的断语,利涉大川的条件如下,有舟船可乘,有风势相助,或者本身极其强健,都能涉大川。在本卦中,下
离卦为“中空之木”,下互巽卦为“大木”又为“风”为“利”,凿空大木做成船,上为重乾刚健有力勇往直前,具有“涉大川”的有利条件。13
.1.4“利君子贞”,告诫君子要守正而“同人”。“贞”是守正而行的意思,在周易中,有很多处提到“贞”。与人和同要心志相同,要依正理
走正道做正事,天下为公光明磊落,不能结党营私狼狈为奸祸乱社会。所幸在本卦中,下离为“太阳”为“光明”,象征一个君子心怀光明外表刚健
,下互巽为巽顺跟随,上互卦上卦都是乾,乾为天道正道,遵循天道刚正做事。13.1.5中国历来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当年的华夏民族
,四面被“南蛮北狄西羌东夷”团团包围,后世的中国,也是世界上与外国接壤最多的国家。在外交上不能表现得与某些国家特别亲近,特别是不能
结成军事同盟,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否则必然得罪别的国家,这一国策根源于周易“同人于野”的思想。13.1.6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求同
存异”和“类族辨物”的思维习惯。其根源也来自于同人卦,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五十年代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不跟任何特定的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是几千年前圣人就已经总结出来的真理。与人和同就需要找到共同语言,万事万物
各不相同,人的秉性也千差万别,共性交集很小分歧却很大,如何与人和同就很有学问了。古人找到了好办法,就是“求小同存大异”,而不是“求
大同存小异”,将大的分歧先搁置,坐下来好好聊聊大家能谈得拢的事情,这个哲理也是从天地自然而来。圣人从自然界天和火的关系中得到了启示
,圣人描述说“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猛一看,火和天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东西,如何能联系在一起。但圣人却愣是找到了他们相
近的本性,同人卦上为天下为火,首先火焰向上,天本来就在上,都积极向上。其次,火光明磊落,天公正无私,这也是两者的共同点。第三,况且
火就是太阳,太阳冉冉升起,一定会如日中天照耀天下。由此可见,火和天的志向是一致的,有和同的基础。孔圣人在此是告诉君子,用这种找共同
点的方法,把万物和万民分门别类,辨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最大限度地与人去沟通结交。13.1.7“火”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将要进入
一个崭新的文明阶段。乾坤坎离震巽艮兑,是最基础的八个经卦,代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这八种宇宙间最大的物像,在初期阶段的十二个卦中,已经
出现了七个。尤其是代表生命之源的“水”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在开天辟地之后的第3卦屯卦中,水就登场了,前十二个卦都与水有关,充分证明“
水”是生命诞生孕育的首要条件,这跟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非常吻合。现在我们要探知外星球有无生命,首先要证明这个星球有水或曾经存在过
水物质,这说明,我们的先民在若干万年前,就已很清楚水对于宇宙生命的重要性。火与空气、水和阳光同为人类生命生存的四大因素,人类进化经
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演变和积累,在黑暗中徘徊了几十万年,是火的产生和利用促其发生了剧烈突变。东方人类崇拜燧人氏“火神”,即《千字文》中
“龙师火帝”的“火帝”,西方崇拜普罗米修斯,正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从原始蒙昧到文明智慧的过渡。燧人氏被中华民族誉为三皇五帝中的至尊
,普罗米修斯被马克思高度评价,赞其是“哲学史上最崇高的圣者和殉道者”。北京奥运“华夏文明之火”在燧人氏的故乡商丘点燃,希腊奥运之火
在普罗米修斯的故乡雅典点燃,其异曲同工之妙,皆渊源于东西方二位火神。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斗转星移数万年,火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火为人
类的进化、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立了首功。如果没有火,人类不知还要在茹毛饮血的生活状态中延续多少万年?如果不是因为有火而吃上熟食,也不
会有今天男性的光鲜和女性的颜如玉,可能还停留在浑身毛发与猩猿为伍的阶段。直立行走和劳动创造了人,人类在原始的蒙昧状态中徘徊了非常漫
长的时间,自从有了火以后,才真正加速了人类进化的进程。才有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才有了陶器、青铜器的烧制冶炼,进而发明了火药蒸
汽机,更进一步有了工业经济文明,有了当今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文明,进入高度文明发达的新时代,所有这一切文明进步,都与火有着千丝万缕的直
接关系。离开了火,人类的整个生存和发展将一筹莫展。从燧人氏开始的早期人类,由自然之火启迪学会燧石取火,逐渐掌握了生火用火的本领,广
泛应用于熟食照明取暖驱兽制陶冶炼等方面,对人类的进化产生了巨大作用。是火的产生和使用,人与猿才有了根本区别,通过火所衍生的一系列革
命性变化,促使人类全身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也加速了头脑的发展,增长了智慧,产生了语言,有了文明,并逐步产生了文化。恩格斯指出的“劳动
创造了人本身”,而由低级劳动向高级生活的根本性跨越式过渡,没有火是完成不了这一跨越的。从同人卦开始,火就正式登场了,天下有火,表示
人类告别了愚昧的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的彼此之间可以交流的崭新的阶段。13.2彖传【原文】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
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白话】彖传说:同人卦是讲广泛与人和同之
道,六二柔爻当位得中与乾卦相应,就像一个人内怀光明之德外表刚健,所以能够与人和同。同人卦卦辞说“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这是因为
像太阳一样跟随乾卦所代表的天道刚健而行,所以畅通无阻。象征一个君子既文明又刚健,居中守正而相应,这是君子的正道。自然界的鸟禽择良木
而栖,那么君子的眼光也要放高一些,遵循天道放眼天下积极作为,就一定能沟通全天下人的志向。【解读】13.2.1“彖传”和“大象传”与
卦辞的关系。卦辞是文王所做,因其过于简练晦涩难懂,故孔圣人博采前贤见解精华阐释卦辞,分为彖传和大象传,孔圣人一般只述不作,比如在《
论语》中,凡是孔子之言,都注上“子曰”二字。“彖”读作(tuan),本义是宰猪,泛指动物解剖,引申为剖析分析。彖辞一般是从内卦到外
卦,从下卦到上卦,从开始到结束,从内因到外果,一层层地展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各种情况,就像现在所说的“可行性报
告”,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彖传一般强调困难消极因素多。而大象传是从相反的角度来注释卦辞,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已经形成的
的现象和结果来看走过的路,就像“事后总结”,捡取一两个关键点给君子以忠告。彖传和大象转珠联璧合,像两颗夜明珠一前一后映照着文王的卦
辞。13.2.2“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从六二柔爻的角度,解释卦辞的“同人”。圣人一上来就指出同人之道的三个条件,“
柔得位”、“得中”和“应乎乾”。我们在前几个卦中讲到,比卦之后新成立的国家力量还弱小,还不能大展宏图,需要卧薪藏胆,以一阴周旋于五
阳之间。经过小畜卦的力量积累,再到履卦一阴履五阳的谨慎实践,造就了通泰的局面,不曾想否塞很快来临,痛定思痛,又以柔弱的姿态出现在大
家面前,六二柔爻居下离卦中位,应乎上乾。13.2.3“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突出九五和上乾的作用,解释卦辞的“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涉大川”并不是由于六二的上应之力,主要得益于九五的下应之功,柔顺者必须得到刚健者的济助,否者难以成功
。13.2.4“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解释卦辞的“利君子贞”。内卦为离,心怀光明,有文明之德。外卦为乾,外表刚健。六二柔
中,九五刚中,上下中正相应,能依正行事。13.2.5“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这是孔圣人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挥,用“鸟禽择良木而栖”
比喻君子有远大的志向。继续强调“利君子贞”,行同人之道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和坚定的方向,鸡肠狗肚鼠目寸光之人无法做到,也一定成不了大
事业,无怪乎孟子赞扬说“大禹有大焉,善与人同”。“惟”在此是一个动词,从“忄(xin)”从“隹(zhui)”,“隹”指鸟头锐头尖头
,合起表示“心尖起来”,心像鸟头一样尖起来,比喻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卦象来看,下离卦为“心”为“鸟”,下互巽为跟随巽顺为“升”为“高
”,巽卦又是长成的大木,这就是俗话说的“鸟择良木而栖”。“为”,作为做事,下互巽为大木,远古之人将“做木工活”统称为“做工”。上互
乾上乾为天道正道,是说君子要像鸟择良木而栖那样,眼光向上坚定跟随天道,连起来称“惟君子为”。周易正文中共有两个“惟”字,另一处在第
3卦屯卦,六三爻辞说“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孔圣人小象传解释“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周
公说逐鹿穷追不舍,如果没有向导领路,就会像小鸟一样迷入山林。孔圣人怕大家看不出“惟”字的“小鸟”之象,所以在小象传中特意系了个“禽
”字,既指鸟禽也代表禽兽。“志”从“之”从“心”,下离卦为“心”,下互巽卦为升为高为“之”,合起来就是个“志”字。乾天之下的“人心
”既能向上看齐,又能像太阳一样升起,其“志”必能相“通”,故称“能通天下之志”。周易正文中共有5卦六处“通”字,都出自孔圣人之口,
其余是,第11泰卦彖辞曰“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第12否卦彖辞曰“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第38睽(kui)卦彖辞曰“男女睽
,而其志通也”,第60节卦彖辞曰“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节卦初九爻小象说“不出户庭,知通塞也”。还有一个卦虽然没有提到“通”字,其
实与本卦的“通”最相近,第30卦离卦,九四爻辞曰“突如,其来如”,离卦是上离下离,本卦是上乾下离,只有第五爻不一样,离为火为太阳,
离卦是上火下火薪火相传,本卦是火焰向上烧,都说的是火,两卦的下互巽卦都有“烟囱”的火道之象,故称“通”。整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界的
鸟禽飞到大树上择良木而栖,那么君子的眼光也要放高一些,遵循天道放眼天下积极作为,就一定能沟通全天下人的志向。13.3大象传【原文】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白话】象传说:天与火亲和,象征人与人和同。君子由此领悟,要找出万物的共同点聚合族群,又要辨析
众物各自的特性,求小同存大异。【解读】13.3.1“大象传”和“彖传”的互相补充。“大象”一般是从上卦到下卦,从现象到原因,从外卦
到内卦来解释卦辞。先说上下卦的组合,再指出它对人的启发,先说已呈现在外的存在的现象,再启迪君子该如何应对。彖传如“可行性计划”,一
般都如实地逐步剖析事物的客观情况,以及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和趋势。而大象传就像“事后总结”,保留着切实可行的正确的策略措施,给君子以忠
告。彖传的篇幅比较长,详细描述事物的发展过程。而大象传则是摘取其中的关键点,言简意赅给君子以善意的提醒。彖传和大象转珠联璧合,像两
颗夜明珠一前一后映照着文王的卦辞。13.3.2“天与火,同人”,找出天与火的共性。“与”是亲和的意思,这是寻找天与火的共性,火焰向
上,太阳向上,天体在上,两者亲和,其心其志相同。况且在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中,乾卦和离卦都位于“南方”之位,位置相同。13.3.
3“君子以类族辨物”,确立“求小同存大异”的同人原则。孔圣人《系辞传》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系辞传》还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
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大家都知道,开天辟地,轻盈者上升为天,浑浊者下沉为地,都是讲万物如何分类的。“类族辨物”的卦
象来源,“类”是分类,“辨”是观察分辨,“物”指万物,“族”指人群。下离卦为“目”能“辨”。下互巽为“绳直”,为春夏之交的万物生长
“整齐”,有比较和标准的意思,为“类”。上互乾和上乾,代表不同的君子群体为“族”,下离之“火”和上乾之“天”代表不同之“物”,整个
意象就是既聚合族群,又辨析众物。周易中共有5个卦出现“辨”,都与离卦之“目”有关,第10履卦大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
民志”,第14大有卦九四爻小象说“匪其彭,无咎,明辨晢(zhe)也”,第23剥卦六二爻辞曰“剥床以辨,蔑贞,凶”,第64未济卦大象
说“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13.3.4中国人“类族辨物”的模糊思维。《论语》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聚合
族群又辨析众物,求同存异,同人卦就是“求小同存大异”,哪怕找出一点点的相同点,都可以作为“同人”的依据和对象,天体在上,阳气向上,
火焰趋上,其性相同,就有共同点,这种思维方式在别的民族看来,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则司空见惯。孔圣人在此是告诫君子,用
这种找共同点的方法,来把物和人分门别类,辨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最大限度地与志同道合的人去沟通结交。中国人“类族辨物”的独特思
维习惯,是来源于数千年前的易经思维,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周易是如何“类族辨物”的。在《说卦传》中,孔圣人总结了八个
经卦的类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根据各自的特性,又归纳了各个卦所类比的物象,只要能够沾上边,就归为一类。拿乾卦为例说明,乾为“天道”
,故天文的基本取象为“天”。天行健故动物取象为“马”,乾为领导故五官取象为“首”,在家为“父”,在国为“君”,天圆地方故形状为“圆
”,纯洁无暇故为“玉”,本质刚健故为“金”,高处不胜寒故为“寒”,寒气凝结故为“冰”,取其盛阳之色故为“大赤”,健行之马故为“良马
”,老马识途故为“老马”,终日乾乾勤劳之马脊背凸显故为“瘠马”,能吃老虎之刚猛之马故为“驳马”,结于上的坚硬圆形果实故为“木果”。
再看离卦的类象,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任何物质本身都含有能量,木柴煤炭看似不活跃不起眼,一旦燃烧就会发出火光,照明取暖做饭熔化物体
,其实任何物质只要达到其燃点都能燃烧,石头金属等无所不烧,离卦中间一阴外面二阳,阴为物质,阳为能量,所以离卦的基本物像是“火”。古
人仰观天象,发现太阳也是一个燃烧体,就像燃烧的木柴和煤炭一样,故“离为日”。古人还发现,震雷是潜伏在坤地中的阳能迸发而出的声响,而
闪电是大地中的阴能激发的光芒,古人将整个地球当成是一个独立的物体,其发出的“火光”就是闪电,地球之“电”就是物之“火”,故离为“电
”。现代物理学的原子弹氢弹等原子武器,也是将物质内部的潜能激发出来,虽然能量比燃烧成火大得多,但原理是一样的,所以离也可是“原子武
器”。离卦是乾父和坤母所生的第二个女儿,故离为“中女”。铠甲称“甲”,头盔曰“胄”,离卦外面二阳保护里面一阴,故离为“甲胄”。刀兵
武器保护柔软的人体,故离为“戈兵”。坤为“釜”,离卦得坤卦中爻,有“小坤卦”之称,故离“其於人也,为大腹”,周易以离卦“大腹”之象
比喻人心胸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寓意能吃饱肚子。火能烘烤万物,又处乾卦之体,就借用“乾”字,在此读音为(gan),风也能吹干物体
,但二者有别,所以圣人用“乾”字来区别于巽卦的“干”。对应动物,像甲鱼、螃蟹、蜗牛、河蚌、乌龟等都有坚硬的外壳,故“离为鳖、为蟹、
为蠃(luo)、为蚌、为龟”。坎卦是中坚之木,离卦中间阴爻则是中空之木,木既中空,上必枯槁,长不高也成不了材,故“离,其于木也,为
科上槁”,可以将大木中间加工挖空,比如,周易第4卦山水蒙卦初九爻“利用刑人,用说桎梏(zhigu)”,比拟木制的刑具,在手为“桎
”,在脚为“梏”。第37家人卦九三爻“妇子嘻嘻,失家节也”,比拟像树木没有硬节那样失去了家教,还可以比拟凿空大木做成“舟船”。离为
日,太阳鸟颜色火红,古人观察天象,南边天空的星系连起来的形状像一只“鸟”,称为“前朱雀,后玄武”,故“离为雉为鸟”。离卦两阳夹着一
阴,像是编制的网,古人以此捕鸟网鱼,故“离为网,为编织,为维系”。坎卦是“心加忧,为心病”,离卦与坎卦相反,则离卦为平静的心,内心
热情似火,故“离为心”。坎卦在地为水,在人身为血,离卦与坎卦相反,在人身则是“气”,合起来就是中医注重的“气血”。其它六个经卦都
有各自的类象,孔子在前人的基础上总共总结出了一百一十多个类象,在类象的取象方法上,有相对取象,相反取象,相因取象等等,这些类象是解
读周易卦象的最根本的基础,要融会贯通灵活组合,从卦中找出众多的卦象,这充分显示了远古时期中华先民丰富的想象力,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思考
方式,这种模糊的思考方式,一直深深地植入华夏民族的神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语言和思想模式。从乾卦和离卦所类比的
各种物象来看,很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就是如此巧妙地显现出来了,以此来借天象说人事。13.4爻辞和小象传解读。概述:卦辞是文王所写
,彖辞和大象传是孔圣人总结的,从前后终始两个不同的角度注释文王的卦辞。周易有六十四个卦,将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处境细分成六十四种情形
,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时”。那么在这个具体的环境中如何作为,就是六个爻辞所要讨论的问题了。“爻”读作(yao),既像远古时的“结绳纪
事”,小事打小结,大事打大结。也像是切肉,切成小块大块,描述万事万物的变化之象。六个爻就是将事物的发展过程细分为六个阶段,根据不同
“地利人和”的千变万化,如何去“趋吉避凶”。六个爻辞是文王的四儿子周公所撰,就是中国人崇拜的“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孔圣人逐句注释
爻辞称为“小象传”。如何一步一步与人交往,圣人在同人卦中就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做背景,记载了“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的场景,描述炎帝
和黄帝化干戈为玉帛的过程,如何从对峙联合到了一起,并从中提炼出了普遍的同人策略。同人卦以炎黄的结盟作为主线,还辅助以其它现象。首先
,圣人在同人卦中设置了六个角色,就好比是日常生活中的男女婚配,五个阳刚的小伙子去抢一个媳妇,僧多粥少男女失调必然会发生争执,以此说
明同人之道是不容易实现的,其间还可能刀兵相见。其次,将同人的过程分成六个阶段,古人的距离大概分为户、门、邑、城、国、郊、野,由近及
远。第三,还代表不同阶层和素质的人,他们如何作为,最后结果如何。第四,将个人的交往,上升到国家联盟的层面。同人卦涵盖了方方面面,尽
可能真实地模拟同人之时的各种复杂情况。13.4.1初九爻【原文】初九:同人于门,无咎。象曰:岀门同人,又谁咎也。【白话】初九:同人
之初,先做到与门内的家人亲人和同,当然没有过错了。况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象传说:刚出门就与人不期而遇,真心和同,没有拉帮结派
,又有谁责怪呢?【解读】13.4.1.1第一个阶段,也是同人之始,先与门内人和同。同人卦的终极目标是“同人于野”,是说要团结全天下
之人,可谓心胸之宽广,但这只是圣人追求的理想世界,就像共产主义。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在同人之初告诉我们“同人于门,无咎”,
有两层寓意,既说位卑力弱之人一开始就要勇敢迈出家门,又说出门同人之前先要与门内人和同。13.4.1.2“同人于门,无咎”,描述初九
的行为和结局。“同”是与人聚合沟通的意思,初九与九四敌应不能上行。但下卦为“离”,“离”为“系”为“附着”,初九就近与六二亲比,有
“同人”之象。同人卦以距离远近而言,在屋为户,窗户。在家为门,大门。出门为邑,邑外为城,城外为国,国外为郊,郊外为野。初九处在卦的
最下方,出不去门,故称“同人于门”。“咎”字的取象,初九与六二亲比,六二柔爻乘刚初九阳爻,似乎“有咎”。但六二处下互巽卦,巽卦的覆
卦是兑卦,兑为口舌是非,为“有咎”,覆卦取反象,则是“无咎”。引申到人事上,初九位卑力弱,与九四爻不应,不能出门与外人交往,有所遗
憾。但要注意在出门同人之前,先要与门内人和同,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如何孝顺别人的父母,不敬重自己的兄长,如何敬重别人兄长,不
爱护自己的妻儿,如何爱护别人的妻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这个角度来看,“同人于门”是没有错的。13.4.1.3“岀门同人,
又谁咎也”,孔圣人加以阐释。周公爻辞曰“同人于门”,孔圣人小象传稍微改动说“出门同人”,两者的含义略有不同。周公讲的是初九出门之前
先与自己的亲人们和同,孔圣人则是称赞其一开始就勇敢地迈出家门与人和同,更进了一步,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爻辞中“门”的取象是卦的最
下方,就像是人的“脚”。小象传中的“门”是从艮卦而来的,在周易中艮卦代表门阙,初九爻如果是阴爻,那么下离卦就变为艮卦,反爻取反象,
所以初九爻不在门内,而是出了门,故称“出门”。在同人初期,虽然初九位卑力弱“潜龙勿用”,但要鼓励其走出去见世面。“谁”字很有意境,
其繁体字为“誰”,从“言”从“隹(zhui)”,“隹”是鸟,所以“誰”字的造字本义是,古人模仿鸟鸣问候陌生人的口哨。13.4.1.
4“同人于门”和“出门”的取象。以距离远近而言,在屋为户,窗户。在家为门,大门。出门为邑,邑外为城,城外为国,国外为郊,郊外为野。
从六爻所代表的身份而言,初爻元士,二爻大夫,三爻三公诸侯,四爻近君大臣,五爻天子,六爻宗庙。初九所处的地方为“户”,身份是老百姓,
在同人初期,虽然初九“潜龙勿用”,但在同人之时,要鼓励其走出去见世面。“出门”的取象,在周易中,“门”对应的卦是艮卦,初九如果是阴
爻,那么下卦就变为艮卦,艮为家为“门阙”,现在初爻是阳爻,反爻取反象,那么初九就有“走出家门”之象,故称“出门”。13.4.2六
二爻【原文】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白话】六二:六二与初九九三亲比,独与九五正应,虽然能够做到和同,但还
局限于同宗同族,有违“同人于野”的大道,视野狭窄有所憾惜。小象传说:只与同宗同族之人和同,吝啬憾惜之道。【解读】13.4.2.1第
二个阶段,与同宗同族之人和同,要注意守正。走出自家大门与人开始交往,朋友多了起来,但要注意不可结党营私。圣人告诫我们“同人于宗,吝
”,“宗”就是同宗同族,虽然迈出了自己的家门,但还没有走远,仍然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还在自己的村镇和部落。13.4.2.2“同人于
宗”,描述六二的同人之道。“同”,六二处下离之中爻,离为“系”为“附着”为“网罗”,处下互巽卦为绳索,同样有“同”的象,邻里和睦,
君臣相得。“宗”,二爻为“大夫”位,大夫的家为“采邑”,九五为六二的“宗主”,“宗”是会意字,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
宗庙,在室内对祖先进行http://baike.baidu.com/view/34817.htm祭祀,本义为宗庙祖庙祖宗,在本卦中
为同宗同族,非常亲近的关系,表示“朝里有人照应”。周易中共有4个卦提到“宗”,其余3卦分别是,第38睽卦六五爻辞曰“悔亡,厥,宗
,噬肤,往何咎”,六五是九二的宗主。第51震卦彖辞曰“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震之长子将来是祭祀之主人未来的帝王。第63
既济卦九三爻辞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高宗”是商朝的一个帝王。13.4.2.3“吝”,周公指出六二同人之道的局限性
。六二阴柔得正,具备坤卦之德,坤地养育万物就像母亲护子,谁也不愿舍弃,有“吝啬”之象,故称“吝”。在本卦中只有六二一个阴爻,其它五
阳都争相与其和同,如果六二一心只与九五正应亲近,势必引起九三九四的猜忌不满,隐藏祸患。但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六二不可能舍弃刚中的九
五,而与相亲比的九三和同,一臣不事二主,这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为臣之道,虽然有违“同人于野”的理想,但圣人只能无可奈何地称其“吝道
”而已。在现实世界,六二与九五的上下亲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是人类社会,就会有远近亲疏之分,不可能做到一视同仁,那种“同人于野
”的社会,只是终极的一个理想目标。13.4.2.4“同人于宗,吝道也”,孔圣人从人道角度加以阐释,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赞扬六二邻
里和睦,君臣相得的同人之道。六二亲比于初九和九三,上应九五之君,处下离卦有光明之德,处下互巽卦有巽顺之德,上承天道能遵循正道,故孔
圣人称赞其在“道”。其次,指出六二同人之道的局限性,与周公在爻辞中表达的含义相近。周公从六二具备的坤卦之德,看出了“吝”之象,而孔
圣人侧重于人道,是从六二爻所处的下互巽卦看出来的卦象。下互巽卦的覆卦是兑卦,兑为口舌是非为“吝”。下互巽卦的反卦是震卦,震为大涂为
“道”,反卦覆卦都取反象,所以孔圣人巧妙系辞曰“吝道”,就有了全新的含义,这是不是中国人常说的“负负得正”的思维模式?13.4.2
.5“大同”与“小康”的区别。这是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最先提出的两种理想社会模式。孔子对“大同”社会阐述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小康”社会阐述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同”社会是大道运行的社会,“小康”社
会是礼教运行的社会,“同人于宗”充其量属于“小康”范畴,故曰“同人于宗,吝道也”。13.4.3九三爻【原文】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
陵,三岁不兴。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白话】九三:九三阳居刚位过于刚猛急躁,在外没有可和同的对象,所以
向内争夺六二。潜伏兵戎于草莽之间,不时登上高陵眺望,但三年之久终究没敢兴兵交战。引申到人事上,当刚猛之人没有和同对象时,容易心生芥
蒂滋生事端,是社会的隐患。小象传说:“伏戎于莽”,是因为与九四九五相敌,敌方力量太强大。“三岁不兴”,敌众我寡,怎敢冒然行进。【解
读】13.4.3.1第三个阶段,产生争斗,滋生了社会隐患。此时人长大了,过于刚健急躁冒进,觉得有能力与别人争夺同盟军,圣人描述说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从字面上已经闻到了战争的硝烟。九三阳居刚位,不中过刚,上不够天下不着地,与上九不应,但与唯一的阴
爻六二亲比,虽然六二一心向往九五之夫君,不理九三,但九三近水楼台先得月,想捷足先登,截住六二,与九五抗争,争夺同盟军,会有争端发生
,暗藏着刀光剑影。13.4.3.2“伏戎于莽”,描述九三的静态之举。“戎”是会意字,从“戈”从“十”,九三处下离卦之上爻,离为“戈
兵”,九三处上互乾卦下爻,乾为天,“戈”是兵器,“十”是十天干之首的“甲”,引申为铠甲的“甲”,本义为古代兵器的总称,“http:
//baike.baidu.com/subview/53515/5122169.htm弓、http://baike.baidu.c
om/subview/53540/10522725.htm殳(shu)、http://baike.baidu.com/view/5
3532.htm矛、戈、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3535/16449016.htm戟”为古
代五戎,“戈、十”合起来故称“戎”。“伏”为“埋伏、隐伏”,九三处下互巽之中爻,巽为“隐伏”,故称“伏”。“莽”是会意字,从“犬”
从“草”,下互巽卦为“草木”,九三同时身处上互乾之初爻,乾为“刚”为“密”,草木很茂密。本义为犬跑到草丛中追野兔,后引申为隐身山林
的野兽草寇,比如草莽英雄,鲁莽,莽撞等词,加上“虫”旁就是蟒蛇。下离卦为“目”为“观察”,九三看到九五位居天位,比自己力量大,所
以不敢轻易兴兵,埋伏在深草之中,伺机动武。13.4.3.3“升其高陵”,描述九三的动态之举。“伏戎于莽”是九三的静态处境,而“升其
高陵”是九三的动态作为。“升”的繁体字为“昇”,上“日”下“升”,像太阳一样升起来,九三处下离卦为“日”,处下互巽卦为“升”为
“高”,故称“升、昇”。“高陵”,下互巽卦为长高的树木,上互乾卦为天,快与天齐了,故称“高”。九三阳居刚位急躁冒进,阳极变阴,下离
卦变为震卦,震为震起大地成“丘陵”,故称“陵”,二义相合,就有“高陵”之象。九三处离卦之上爻,离为“目”,观察瞭望,整个卦象连起来
,就是不时地登上高高的山陵树梢瞭望,伺机截击和出击。“伏戎于莽,升其高陵”,把九三想要进攻又不敢进攻,一会儿埋伏一会儿抬头,心急
火燎焦躁不安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13.4.3.4“三岁不兴”,描述九三的结局。“三岁”,在本卦中,九三处于下离之上爻为太阳,九三
又处上互乾之下爻为“天道运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一“岁”,九三想与九五争夺六二,那么从六二到九五,要经过九三九四九五“三”
个爻位,故称“三岁”。“不兴”,是从代表“兴兵征伐”的震卦延伸而来。在周易中表示战争行为,常用词有“师、征、伐、征伐、侵伐”等等
,如果表示师出有名正义之战,一般与震卦相关,震为雷,万物出乎震,帝出乎震,震代表天道,没有了震卦,就表示是不义之战,必定失败或者发
动不起来。在本卦中,九三处于下离之上爻,离为戈兵,有了兵员和武器,但如果没有震卦,就缺乏正当的理由,战争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如何与震
卦扯上边?可以想办法变出一个震卦来,有两层取象,首先,九三变为阴爻,下离正好变成了一个震卦。其次,九三处下互巽卦,巽卦的反卦是震卦
。反卦和反爻都取反象,故九三卦象为“无震”,震为雷为“兴兵”就能出征,但如果出征,代表“戈兵”的离卦就又不见了踪影,有兵没理由,有
理由却没兵,所以圣人系辞曰“不兴”。“三岁不兴”,同人卦说的是以心交心不能动用武力,霸权主义强扭的瓜不甜,对于九三虽然在主观上有动
武之心,但在客观上没有动武的有利条件,这就给同人卦提供了不提倡动武的天道依据。13.4.3.5周易中的“年、岁”和“三岁”。在周易
中,“岁”和“年”都表示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做一下总结。第3卦屯卦六二“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第24卦复卦上六“至于十年,不克征
”。第27卦颐卦六三“十年勿用,无攸利”。第63卦既济卦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第64卦未济卦九四“贞吉,悔亡,震
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第13卦同人卦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第29卦坎卦上六“系用徽纆(mo),寘(zhi)于
丛棘,三岁不得,凶”。第47卦困卦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见”。第53卦渐卦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第55卦丰卦上六“丰其屋,蔀(bu)其家,窥其户,阒(qu)其无人,三岁不见,凶”。13.4.3.6“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
安行也”,孔圣人阐释其原因。“敌刚也”是孔圣人解释“伏戎于莽”的原因,九三的假想敌是九五,九五位居天位既刚且正,九三当然不敢轻举妄
动了,只得悄悄行事做小动作,在现实世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安行也”是反问句,如何能行得通?我们参考一下第25无妄卦,大象曰“无妄之
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口气一样。从卦象来看,九三处下互巽卦为隐伏,巽卦的反卦是震卦,震为“行”,反卦取反义,所以九三就是
“安行”?与“不兴”的意境相近。“安行也”还有另一层含义,因为九三过刚急躁,所以圣人劝诫其要收敛一些,然后才能安然而行。13.4.
3.7引申到人事上。九三爻辞,展现了在同人之时隐含的巨大的矛盾和危机,潜伏着战争的危险,但同时又从天道运行所显现的卦象上分析出,同
人之时,九三不敢挑起战争,这样就为和平践行同人之道提供了信心和依据。在现实世界中,当刚猛之人没有和同对象时,容易心生芥蒂,滋生事端
,是社会的隐患。13.4.4九四爻【原文】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白话】九四:
九四登上城墙,作为屏障横在九三和九五之间,使得九三不能发起进攻。引申到人事和国家治理上,九四作为近君大臣,刚柔兼济从中调停九三诸侯
与九五君王的矛盾,化解了战争危机当然吉祥。小象传说:“乘其墉”,九四刚柔兼济行事中庸,无比无应不夹杂个人利益,行为适宜反而可以说服
九三,理应会阻止九三的进攻化解危机。“其吉”,之所以最后可获吉祥,是因为九四也陷入困境,象征天道法则被困不得施行,九四作为近君大臣
有巽顺之德,又处上乾卦,领受天命,返回头劝导九三,使得国家万民吉祥如意。【解读】13.4.4.1第四个阶段,要有人站出来调解矛盾。
圣人描述说“乘其墉,弗克攻,吉”。首先象征一个人跻身高层,对于个人来说,刚柔兼济不急不躁,不会与别人发生争执和冲突,能获吉祥。但圣
人更看重的是他作为中间调解人的作用。13.4.4.2“乘其墉”,是说九四的作为。“其”在此可以指“九三”,九三“升其高陵”跃跃欲试
。“乘”,骑、坐的意思,九四处下互巽卦为“股”,巽卦有“高高城墙”之象,况且九三之下离卦“戈兵”在九四之下,故称“乘”。“墉”从“
土”从“庸”,城垣,在九三爻中,已经有“山莽、高陵”之象,九四在九三之上,象征登上了城墙,横亘在九三九五之间。“庸”也暗含“中庸”
之意,中道行事不偏不倚,因为九四与六二无比无应,不牵扯利益纷争,所以完全可以从中调停,如果九四有自身利益,那么九三就不太容易听九四
的建议了。13.4.4.3“弗克攻,吉”,是说所取得的吉祥结局。本来九三处下离卦,看到了九五所代表的上乾的强大,已经“三岁不兴”
了。现在九四又来调解,九三就坡下驴打消了念头,九四制止了九三的躁动,使之“弗克攻”。“弗”是象形字,“弓”字中间加两弦,象两根不平
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http://baike.baidu.com/view/7047390.htm矫正。从卦象来看,九三处下离卦为
戈兵为“弓”,九四处下互巽卦为“绳直”为“矫正”,九四用绳索绑缚住九三之弓,故称“弗”。“攻”是进攻,九三爻辞已经说“三岁不兴”
,九四处下互巽卦,巽卦的反卦是震卦,震为征伐为进攻,反卦取反义,故称“弗攻”。“吉”,描述的是九四爻制止了九三的刚猛冲动,使之回归
正道,这样就阻止了战争,家国幸甚,所以吉祥。周易中共有4个卦出现“弗克”,其余3卦分别为,第14卦大有卦九三爻辞曰“公用亨于天子,
小人弗克”,第41损卦六五爻辞曰“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第42益卦六二爻辞曰“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周易共有
7卦出现“弗”字,分别是第13同人,第14大有,第17随卦,第22贲卦,第41损卦,第42益卦,第62小过卦。13.4.4.4“乘
其墉,义弗克也”,孔圣人阐释爻辞“弗克攻”的原因。“义”代表公正适宜的行为举动,在本卦中,九四处下互巽之上爻,巽为“巽顺”为“服从
”,九四又处上互乾和上乾卦,乾为“天道”,九五为上乾之主爻,九四巽从九五就是巽从天道,同时九四把天命也传达给不安顺的九三,阻止九三
的不轨,其行为合乎正义天道,故称“义”。“义”指的是人的适宜的举措和作为,是后天养成的,所以在文王的卦辞和周公的爻辞中没有,只出现
在孔圣人的彖辞大小象传中,共在21个卦中出现。一般描述为“其义吉也”,“其义凶也”,“义无咎也”,“天地之大义”,“不失其义”,“
革之时义大矣哉”等等。13.4.4.5“其吉,则困而反则也”,孔圣人解释爻辞“吉”的原因。“则”,《http://baike.ba
idu.com/view/6189.htm说文解字》注释“则,等画物也,从刀,从贝,古之物货也”,http://baike.bai
du.com/view/393169.htm本义为定出差等而区划物体,后引申为法则制度道义。下离为“贝壳”,上乾为“金”,下互巽
为“绳直、标准、整齐”,区分万物,定出高低贵贱的规矩,就像大象传中所说“类族辨物”。“困”,“木”在“囗(wei)”内,九四处下互
巽卦为“木”,与初九不应,与邻近的九三九五敌比,没有和同的对象,故称“困”。“反”返回进退,九四处下互巽之上爻为“风”,风向不定,
可前行可反转。所以整个的意思就是,九四无比无应被困,象征天道法则被困,由于九四能够及时醒悟,返回到道义之中,就脱离了困境。这句话中
有两个“则”字,读起来比较拗口,是因为对于现代人来说太过简练。“则”都是“道义”的意思,“困”是说违反了道义而陷入困顿,由九四的个
人之困引申到国家社会被困,想要跳出困境就要返回“道义”的正轨。九四作为九五之君的辅佐大臣,尽心尽力地支持九五,教导臣民,是同人卦之
时的大功臣,同人局面的形成与九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引申到人事和国与国的外交,九四作为中间调停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13.4.5
九五爻【原文】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白话】九五:九五为中正之君,
本应聚合天下众人,但是如果只与六二一人正应,则会产生矛盾,隐伏着争斗祸患。所幸九五和六二都居中得正,既光明磊落又公正无私,消除了天
下人的疑惑,在同人之初就奔走呼号,感动了天下人,得以后来喜笑颜开,皆大欢喜。下离为戈兵为出“师”,九五居上乾为“大”,九五以刚正
的大人之德,征服了天下之人心,消除了战争隐患,让天下众人得以遇合。小象传说:“同人之先”,为行同人之道奔走呼号在先,是因为六二九五
都居于中位行为正直。“大师相遇”,后来喜笑颜开,化干戈为玉帛得以遇合,是说以德服人,没有用武力征服。【解读】13.4.5.1到了第
五个阶段,九五之尊的君王以大德征服天下人心。圣人描述说“同人,先号咷(tao)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君王居中得正,既光明磊落又公
正无私,消除了天下人的疑惑。13.4.5.2“同人”,描述九五和六二实现了同人之道。九五位居天位,与六二正应,下离为依附网罗,下互
巽为绳索,上乾为君子,有“同人”之象,故称“同人”。但是九三从中作梗阻挠不能相会,九三“伏戎于莽”,而从六二爻到达九五爻,则是“三
岁不聚”,“三”取上互乾卦三个阳爻的象,“岁”取“下离太阳在天上运行一周”的象。第3卦屯卦六二爻“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六二与
九五正应,九五是六二的真龙夫君,但受到六三六四两个柔爻的阻挠,不得与九五团圆,需要经历十年的磨难,“十”取互坤“数为十”的象,“年
”取二至五互大离的太阳运转的象。在本卦中,九五与六二和同,本来就需要经过三年的时间,再加上九三的阻挠,很不容易。13.4.5.3“
先号咷而后笑”,描述九五与六二遇合的艰难过程。六二处下互巽卦为“风”为“命”,风声怒号,处下离卦为“大腹”,就像婴儿发自肺腑的大声
啼哭,又像一个人真诚地奔走呼号,故称“先号咷”。九五下应六二,与六二相遇合,此时的离卦就变成了“笑”,离卦为眼睛,眉开眼笑,下互巽
之“风”把笑声传播很远,故称“而后笑”。我们参考一下第56旅卦,上九爻辞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同人卦是以真诚感动民众先泣
后喜,旅卦是得意忘形乐极生祸。13.4.5.4“大师克,相遇”,以“大”克“师”,展现吉祥结局。六二处下离卦为戈兵,有“师”之象。
九五君王地位崇高为“大”,九五用公正无私的大人之德,消弭战争于无形之中,以“大”克“师”,故称“大师克”。九四爻“弗克攻”的“
克”,是指九四地位比九三高,以此克制住了九三。而九五爻辞的“克”,既指九五说服了民众,又能克制自己不用武力征服别人。“遇”是形声字
,从“辶(chuò)”从“禺(yù)”,本义为相逢不期而会,心理上没有准备。本卦的初九“出门同人”是不期而遇,九五代表天道,六二代
表地道,他们的相遇就像是天地相遇,就像太阳升到中天,不夹杂一点私心。周易中有十几处“遇”字,是没有事先规划的“不期而遇”,无心之为
,或者是“冤家路窄”躲也躲不开。比如“噬腊肉,遇毒”,“遇主于巷,无咎”,“无初有终,遇刚也”,“君子夬夬(guai),独行遇雨”
,“姤,遇也,柔遇刚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遇其配主,虽旬无咎”,“遇其夷主,吉”,“过其祖,
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弗过遇之”,“弗遇过之”。13.4.5.5“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孔圣人加以阐释
。先说“言相克”的寓意,六二处下互巽卦为风为号令为君命,九五处上乾卦为天。下离为民心,下互巽为绳“直”为规矩,君王号令天下谆谆教诲
,统一了天下人的思想,完成了同人之道,故称“言相克也”。再找“言相克”的取象,九五爻如果变为阴爻,上互乾卦就变成兑卦,兑为口能“
言”,那么上乾卦也变为离卦,这样上离下离都是戈兵,以“言”为武器,故有“言相克”之象。第2卦坤卦六二爻具备“直方大”的品德,故称
“直”。九五爻是刚中的大人,故称“中”。正因为九五“中”六二“直”,才能以“言”相“克”,再次强调在同人之时,不能动用武力以势压人
,君子动口不动手,以理以德服人,一张嘴用天理辩退百万雄师。13.4.5.6“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直接出自于同人卦的卦象。行同人之
道,不赞成动用武力,要以理服人,功劳在于六二和九五的配合,六二处下离卦为“戈兵”,九五处上互乾卦为天干为“干”,合起来为“干戈”,
象征同人之时隐伏的战乱之象。但是,六二同处下互巽卦为绳子,引申为丝绸织成的“帛”,九五处上乾卦为金为“玉”。九五既中且正,六二光明
磊落,感化了天下之人,平息了即将发生的战争。这样,下离之“戈”,下互巽之“帛”,上互乾之“干”,上乾之“玉”,四个连续的卦象,呈现
了一幅“化干戈为玉帛”的画面。13.4.5.7孔圣人在《系辞传》中,继续就九五爻的哲理加以发挥。《系辞传》曰“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圣人可谓把同人卦九五爻的义理发挥到了极致。“处”
和“默”是指九五爻的静态处境,“出”和“语”是说九五爻的动态之变,在九五爻变化之中,孔子又看出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和“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的意境,表明九五和六二之相遇,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全天下人的福祉,所以就能产生非常大的功效。九五爻变,上乾变离,离为
“心”,上离下离,互相依附,上心下心,同心同德。下离为“戈兵、刀枪”,下互巽为“近利市三倍”为“利”,上互乾为“金”,九五爻变,上
互乾变为兑卦,兑为“毁折”为“附决”为“断”,所以孔圣人赞扬“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九五爻变,上互乾变为“兑”卦,兑为“言”为“说
话”。下互巽为“风”为“臭(xiu)”,上离下离,上下同心,产生共振。下互巽为草木,处于离卦为美好为兰花兰草,九五六二言语交流,说
出的话就像兰花一样芬芳,容易让人接受,故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13.4.6上九爻【原文】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
”,志未得也。【白话】上九:上九远离内部的利益纷争,走出国门到郊外和同于众人,虽离开了亲人略显孤单,但刚柔兼济,致力于与天下人和同
,无怨无悔。小象传说:“同人于郊”,是说“同人于野”的志向远远未能实现,所以要走出国门,路漫漫其修远兮。【解读】13.4.6.1到
了同人卦的最后一个阶段,还远未达到天下大同的目标。圣人描述说“同人于郊,无悔”,众人经过前五个阶段的努力,在城内实现了与人和同,现
在终于走出了城门,来到了“郊外”。同人卦的最终目标是“同人于野”,到了最后才刚刚走到郊外,还远未达到“野”的境界,以此说明“同人于
野”的理想是不容易实现的,国父孙中山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13.4.6.2“同人于郊,无悔”,描述上九爻的处境。上九
已到同人卦之终,从距离上来讲已经来到了“郊外”,初至五爻都是同宗同族的和同,上九与九三不应,与九五敌比,与唯一的六二爻也没有关系,
走出国门,到郊外与其他宗族之人去和同,故称“同人于郊”。“无悔”,“悔”是形声字,从“忄(心)”从“每”,“每”意为“一种有机
体自身滋长并笼罩在其表面的灰暗事物”,“心”与“每”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心里面自发产生的阴郁心情”,本义为阴郁心情,不高兴,ht
tp://baike.baidu.com/view/312391.htm引申为懊恼懊丧恼恨。上九爻变,上乾变为兑卦,二至上这五个
爻变为一个“大肚子坎卦”,坎为“加忧”,心中懊恼为“有悔”。但同时,兑卦也有“喜悦”之义,同人卦是讲要与全天下人和同,而不局限于一
族一国,初至五爻都是内部的和同,所以上九必须要走出国门,虽然远离了亲人孑然一身孤孤单单,但广泛结交天下朋友,心中喜悦,抵消掉之前的
“有悔”,起码也算是无怨无悔,故称“无悔”。13.4.6.3“同人于郊,志未得也”,孔圣人加以阐释。“志”从“心”从“之”,九三爻
处下离卦为“心”,处下互巽卦为“升”为“之”,合起来为“志”,但上九与九三不应,有“不合志”之象。上九爻居同人卦之极,物极必反阳极
变阴,上九爻变,上乾变为兑卦为毁折为失败为“未”。同时兑卦的覆卦是巽卦,巽为“利”,兑卦的反卦是艮卦,艮为“得”,反卦覆卦都取反象
,所以为“未得”。所以上九爻不变是“未得志”,上九爻变是“不得利”,以此象征“同人于野”的志向远远没有实现,故称“志未得也”。文王
在卦辞中提出了“同人于野”的终极目标,是要告诫君子们不要局限于一门一户之见,也不能只与同宗同族和同,而应把眼光放远一些,放眼天下,
才是真正的“同人之道”,虽然难以实现,但要时刻牢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3.4.6.4周易中“志未……”描述的
总结。在周易中,共有七个卦出现“志未….”的描述,都出自孔圣人的小象传,是孔圣人的感慨。本爻的“同人于郊,志未得也”,第15谦卦上
六爻“鸣谦,志未得也”,第20卦观卦上九小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第45卦萃(cui)卦九五小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第47困
卦九五小象曰“劓刖(yiyue),志未得也”,这五个爻都是说目的没有达到,壮志未酬。第37家人卦初九小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第61中孚卦初九小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是说防患于未然。13.5同人卦总结。从上面同人的六个过程和六种人可以看出来,与人真诚
和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争夺同盟军还会出现刀光剑影,潜藏着战争的隐患。可以从同人卦的哲理,引申出普遍的与人和同之道。同人之初要心怀
诚信,首先做到与家人亲人搞好关系,否则别人会对你的人品产生怀疑。其次,走出家门与外人和同,不要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不能与某些人过于亲
近。第三,在同人之时总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啊,当刚猛之人没有和同对象时,容易心生芥蒂滋生事端,这是社会的隐患。第
四,在同人之时产生了矛盾,总得有人出来调解,这个人既要有地位还要身端行正,并且也不牵扯利益关系,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充当好这个角色
。第五,在同人之时,要有一个领袖作为定海神针,既光明磊落又公正无私,更不能动用武力,而要用刚中的品德感化天下之人。到了最后,“同人
于野”的志向还远远未能实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同人卦中列举了很多自然天象和人文典故。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的自然规律,炎帝黄帝“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史事,远古时期对距离远近的描述和命名,中国人不结盟外交政策的由来,中国人“求同存异”思想的渊源。还引申出了很多个成语,求同存异,类族辨物,伏戎于莽,三岁不兴,升其高陵,号咷大哭,破涕为笑,化干戈为玉帛。13.6远古“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考证。同人卦中记载了远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阪泉对峙”的过程,还夹杂着黄帝蚩尤“涿鹿之战”的一部分场景,以此描述同人之时的艰难,来引喻普遍的同人策略和哲理。为了更好地解读同人卦的曲折过程,我们特意对这两场战争进行详细的解读。炎帝与黄帝是神农氏末期的两大部落首领,二人同宗,故同人卦中说“同人于宗”,到神农氏时期,黄帝和炎帝已经发展为两个大的诸侯联盟,神农氏晚期诸侯相侵伐,其中影响历史的最著名战争是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还有涿鹿之战,后世中国人常说“逐鹿中原、逐鹿天下”,就是借用了“涿鹿”的“鹿”字。“涿鹿”和“阪泉”这两个地方都在山西运城,历史学者一般认为在河北张家口的“涿鹿”。黄帝在河南轩辕,故黄帝也称“轩辕氏”。炎帝在运城市南边的永济县,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也是《西厢记》的发生地。炎帝和黄帝部落发生“阪泉之战”,战场就应该在中间地带的运城。第三个主角蚩(chi)尤也是运城人,占据着“盐池”,当时古中国只有这一个产盐的地方,运城就是因“运盐之城”而得名,所以蚩尤有财力物力与炎黄抗衡,蚩尤也是“中国战神”的象征,黄帝在“涿鹿之战”斩杀蚩尤后,将蚩尤安葬在蚩尤的老家运城安邑镇,“安邑”离运城市十多里地,也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国都。之所以“涿鹿”不是河北的涿鹿,是因为远古时期交通不便,两军不可能在千里之外对垒。《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pi)、狼、豹、貙(chu)、虎为前驱,雕、鶡(jie)、鹰、鸢(yuan)为旗帜”。“二帝用师以相济”,相济即相克,犹如同人卦所言“大师相克”,二帝的军队动用武力将要决战。同人卦描述“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当是暗指作乱的蚩尤。“乘其墉,弗克攻”,这可能是描述炎帝撤退到阪泉山驻营以防御黄帝的情景,《大戴礼·五帝德》云“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阪泉之战一共三次,战争历经三年,最后炎帝归服黄帝,此后炎黄二帝又联手灭掉蚩尤,实现了天下大同。所以圣人借用这些史实中的内容,比如“伏戎于莽”,“三岁不兴”,“乘其墉,不克攻”,“大师克,相遇”等,只不过赋予了新的含义,与原来的情形有所不同。“先号咷而后笑”,先“相克”而后“遇”,是说炎黄由战争走向和平,同人卦唯言“大师、相克”,省去了具体的人名和事件,黄帝炎帝阪泉“用师以相济”,周易是从具体的事件中,抽象出普遍的哲理,不必拘泥于具体的细节,正是这种抽象使得周易成为象数哲学。13.7从同人卦到大有卦的过渡。同人卦和下一卦大有卦,合起来就是中国人向往的“大同世界”。要实现天下大同和同如一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从卦中描述的战争隐患就可见一斑,大同世界就好比我们所向往的“共产主义”,既然不好实现,所以圣人退而求其次,先实现“小康社会”,再慢慢往大同世界,同人于野的最终目标努力。真诚地与人和同,就能朋友遍天下,大为富有。同人卦的卦象是太阳在天下,到了大有卦,犹如太阳冉冉升起,迟早会如日中天照耀天下,这就自然而然过渡到了下一卦火天大有卦。张武忠2015.6.24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