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起跑线

 你是不一样 2017-07-17


 

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有人说6岁上小学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有人说3岁上幼儿园是孩子的起跑线,又有人说孩子出生那一天就是起跑线,还有人说胎教是孩子起跑线的。我认为他们说得都对,但也不完全对。说它对,是因为这些环节都不可少,而且是在母亲腹中就可开始的;说它不全对,是因为孩子还小,需要快乐成长,健康成长,不可竞争,不可攀比,不可有压力。

我认为,孩子成才是由:个人智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人勤奋努力五个要素来决定的。人生百年,起于哭声;出发之地,始于家庭。最近在成都市青羊区家庭教育基地,听了张祥荣教授一堂家庭教育课,才找到了正确答案。张老师说:“孩子的起跑线就是家庭教育,起跑就是开始竞争,但这个竞争不是孩子个人的竞争,而是家庭这个团队的竞争(这个团队包括直接与孩子亲密接触的人,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波、哥哥姐姐)。”我很赞成这个结论。他又说:“家庭教育就是是给孩子投资,搞得好父母有收获,将来孩子也一定会有收益;不搞或者搞得不好,将来父母可能要还债,孩子也可能会有还不完的债”。婴儿只是一个幼小的生命,他需要父母的细心关爱,呵护,他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孩子的起跑线是家庭教育,整个人生的起跑线也都是家庭教育。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只具有爱学习,爱劳动,习惯成自然,爱探索事物规律的“潜意识”,没有“是非、曲直、好坏、优劣、善恶”的“显意识”。在知识层面上,孩子完全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画什么,写什么?首先由家庭教育来决定,然后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人勤奋努力来完成。

一说孩子的智商。孩子的智商是遗传基因决定的,这是孩子的潜能,它是受递减法则支配的。孩子的智商再高,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慢慢地就退化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报纸上刊登的“印度狼孩子”,德国卡尔.威特著作中说的“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小司各特的故事”都是证明。

有科学研究说:孩子的智商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有不到1%的孩子智商高一些,另有不到1%的孩子智商低一些,其余的孩子智商虽然有差异,但并不太大。过去也有人说天才。有位名人说过:“什么是天才?1%的聪明再加99%的汗水就是天才”。这样说来,人生的成功主要在于个人的勤奋努力了。当然也不完全是,还必须加上教育的功劳。

二说家庭教育。孩子的底色源自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人勤奋,就是在这个底色上去添枝加叶,作色增彩。如果底色不好,这幅画就不好作了。所以孩子的起跑线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启蒙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宽泛。它包括健康知识、热爱劳动、勤奋好学、安全危险、清洁卫生、饮食习惯、家风家训、爱国爱家、尊老爱幼、道德礼让、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公平正义、爱惜生命、乐善好施、纪守法;还要协助学校对孩子搞好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指导孩子接受社会教育,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等等。

家庭教育的课堂无处不在,家庭教育的教材无处不有。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长在玩中教,孩子在乐中学,孩子就会乐于学习,没有压力地学习。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一是可以阻止孩子潜能的退化,活跃孩子的脑细胞,开发孩子的潜能;婴儿期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心里明白。二是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形成、固化爱学习、爱劳动、习惯成自然、爱探索事物规律的好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根据孩子在不同月龄、年龄段的不同需要,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情况进行教育,多称赞优点、长处,好言告知缺点、错误;在建立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合孩子接受能力的教育;不能把父母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孩子,也不能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更不能用打骂的办法,给孩子施加压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才,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顺其自然,充分地发挥孩子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成为具有独特优势的人才。

三说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法律法规的系统教育,内容也十分广泛,但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来进行的,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家长要协助学校和老师,鼓励孩子好好学习。除了孩子自己努力,别人是帮不了忙的,这是孩子自己的责任。所以家庭教育,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爱学习的习惯,还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万丈高楼从地起,只要在小学阶段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在学习上就不用父母多操心了。

四说指导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就是报纸、书刊、新闻、广播、电影、电视、文学、艺术、美术、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等等;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也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特别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好的、坏的都有,家长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指导孩子学会取舍。孩子一旦走错了路,就会造成终身的遗憾,这是每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

五说个人的勤奋努力。个人是否勤奋,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极大,一是身体要好,二是学习环境要好,三是学习习惯要好,四是勤奋好学;善于学习,对人和气,智商和情商同样重要。无论家庭环境如何,社会环境如何,“五个要素”同时都具备的孩子极少,能够满足三个、四个要素就很好了。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勤”字,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离开了勤奋、苦读,一切都无从谈起。“习惯成自然”是一切动物的本性,也是孩子的本性。孩子的本性都是爱学习、爱劳动、习惯成自然、爱探索事物规律的,孩子从小养成爱学习,爱劳动、习惯成自然、爱探索的好习惯,他就不会觉得学习、劳动、探索是什么艰难、困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享受,是人生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共富共享的需要。

这个勤字是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一切好习惯,都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养成的。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第一要素,是人生的起跑线;个人的勤奋努力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孩子成才的内生动力。学校教育再好,个人不努力,没有人能够帮得了他;社会环境再好,个人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什么也干不成。人与人之间是“性相近,习相远”,虽然都是鲜活的人,性格相近,但因所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个人的性格、思想、行为、习惯却相差很远。个人学习什么,接受什么,为了什么,也是个人决定的。所以“人生的路只能靠孩子自己去走,父母管不了他一辈子。就是给他留下一座金山,也总是要被挖空、吃尽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在起跑线上的发令员,家庭教育这个第一步,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在家庭教育中,从孩子3岁开始,就要个给孩子讲这个道理,在每个关键节点上,比如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就业,都要再给他好好讲一次,帮他加加油,让他在新的环境中尽快适应,进入角色,努力奋斗;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但要做人中人;财富、荣誉必须有,权力、地位莫强求。要让孩子们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一切,要劳动才能生存的道理。要健康、平安地走完人生之路才是胜利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