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二杂舞(乙)

 JwwooLIB 2017-07-17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二wbr杂舞(乙)
巴渝舞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二
杂舞(乙)
【魏俞儿舞歌】王粲(《晋书·乐志》曰:“《巴渝舞》,汉高帝所作也。高帝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从帝为前锋,号板楯蛮,勇而善斗(1)。及定秦中,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喜歌舞,高帝乐其猛锐,数观其舞,曰:‘武王伐纣歌也。’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弩渝》《安台》《行辞》,本歌曲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2)。”左思《蜀都赋》云:“奋之则賨旅,玩之则渝舞”也。颜师古曰:“巴,巴人也。俞,俞人也。高祖初为汉王,得巴俞人,并趫捷,与之灭楚,因存其武乐。巴渝之乐,自此始也。”巴即今之巴州,渝即今之渝州,名各本其地(3)。《宋书·乐志》曰:“魏《俞儿舞歌》四篇,魏国初建所用,使王粲改创其辞,为《矛俞》《弩俞》《安台》《行辞新福歌》曲,行辞以述魏德。后於太祖庙并作之。黄初二年,改曰《昭武舞》,及晋,又改曰《宣武舞》(4)”。《唐书·乐志》曰:“俞,美也。魏晋改其名,梁复号巴渝,隋文帝以非正典,罢之(5)。”)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安不忘备武乐修。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烝庶德,莫不咸欢柔。──《矛俞新福歌》(6)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应桴蹈节,俯仰若神。绥我武烈,笃我淳仁。自东自西,莫不来宾。──《弩俞新福歌》(7)
武力既定,庶士咸绥。乐陈我广庭,式宴宾与师。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抚民黎。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安台新福歌》(8)
神武用师士素厉,仁恩广覆,猛节横逝。自古立功,莫我弘大。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汉国保长庆,垂祚延万世。──《行辞新福歌》(9)
【自解】
(1)魏:三国曹魏政权。俞儿舞:也名巴渝舞。初为军前武舞。表演者身披盔甲,手持戈驽,以铜鼓击节,载歌载舞。此舞既用于练兵习武,又用于战前鼓动。俞儿,意应为巴郡渝水之儿郎,巴俞人。【汉典】登山之神,长足善走。古代善于辨别味道的人。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晋书: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述了晋朝和十六国政权的状况。乐志:礼乐的日志。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巴渝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魏晋后王粲、傅玄等人人有拟作。自汉至唐,为庙堂舞中武舞之一。魏更名“昭武舞”,晋更名“宣武舞”。汉高帝: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蜀汉:蜀郡和汉中的并称。三国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将定:即将平定。三秦:关中地区秦州、东秦州、南秦州的合称。阆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范因:人名。应是范目。范目人称范三侯,生活在秦汉之际,是阆中一带的大姓,巴人的部族长。由于他的远见卓识和勇敢,在巴人中很有影响。因助刘邦组劲旅,北定三秦。使刘邦得以统一天下。賨cóng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又称寅人、板楯蛮,也是现在土家族的“主源”。其存在于春秋战国之前,主要分布于嘉陵江畔,古书中记载,该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被称为东方的斯巴达人。从帝:随从汉高帝。号:号称。板楯蛮:古巴蜀地区的賨cóng人。殷夏时期,称彭人,或称板楯蛮或七姓蛮。善斗:善于争斗。
(2)及定:到达平定。等到平定。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也称关中。封:封赏。因:范因,即巴人的族长范三侯范目。阆中侯:阆中地区的诸侯王。阆中地区的最高官员。史实记载范目被封长安建彰侯。复:恢复。賨人七姓:賨人的罗、朴(piao)、昝(zan)、鄂、庹、夕、龚等七大主姓。其俗:賨cóng人的风俗。高帝:汉高帝刘邦。乐其:喜欢賨cóng人舞蹈的。猛锐:勇猛而富有锐气。数观:数次观看。曰:说。武王:周武王。伐纣:讨伐商纣王。歌也:的战歌啊。后使:以后指使。乐人:古代指掌管音乐的官吏。歌舞演奏艺人的泛称。习之:学习它。阆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渝水:古水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賨族聚居水滨,善歌舞,汉“巴渝舞”即出于此。今合川以下一段嘉陵江,因与渠江合流,古时亦通称渝水、宕渠水。因其所居:因袭他们的所居住之地的名字。故曰:因故叫作。巴渝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魏晋后王粲、傅玄等人人有拟作。自汉至唐,为庙堂舞中武舞之一。魏更名“昭武舞”,晋更名“宣武舞”。矛渝:又作矛俞。拿长矛的俞儿。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弩渝:又作弩俞,安弩。执弓弩的巴俞人。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安台:应是《巴渝舞》之祭祀乐舞。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行辞:歌颂德行的歌辞。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既古:已是古老。莫能晓其:莫能知晓它的。句度:句子的度量。【汉典】犹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3)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蜀都赋:与《魏都赋》、《吴都赋》并称《三都赋》,均为左思所著。是魏晋赋中独有的长篇。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国都。这篇赋实际上不只是写蜀都,而是蜀国的概况。云:说。奋之:激奋他们。则:表示因果关系,就,便。便是。賨cóng旅:賨人组成的军旅。翫之:玩耍他们。翫,同‘玩’。渝舞:巴渝舞。四川省渝水一带的舞蹈。颜师古: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俞人:渝人。渝水一带的人。高祖:汉高祖刘邦。初为:初期作为。汉王:汉中地区的诸侯王。秦末项羽入关后给刘邦的封号。《史记·高祖本纪》:“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巴俞人:巴渝人。巴郡渝水一带的人。并:具备。趫qiáo捷:矫健敏捷。趫,敏捷有力。与之灭楚:与他一起消灭西楚霸王。因存其:因此保存他们的。武乐:颂扬武功的舞乐。同“文乐”相对。巴渝之乐:巴渝地区的乐舞。自此始也:自从这里开始啊。巴州:今四川巴中。渝州:即今重庆。后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名各:名字各自。本:原本代表。执掌,统辖。其地:它们的地区。
(4)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乐志:礼乐的日志。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魏:曹魏政权。俞儿舞:也名巴渝舞。初为军前武舞。表演者身披盔甲,手持戈驽,以铜鼓击节,载歌载舞。此舞既用于练兵习武,又用于战前鼓动。俞儿,意应为巴郡渝水之儿郎,巴俞人。【汉典】登山之神,长足善走。古代善于辨别味道的人。魏国:三国曹魏政权。初建所用:初期建立时所使用。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改创其辞:更改创造它们的歌辞。矛俞:矛俞新福歌。矛渝。拿长矛的俞儿。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弩俞:弩俞新福歌。执弓弩的巴俞人。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安台:安台新福歌。应是《巴渝舞》之祭祀乐舞。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行辞新福歌。歌颂德行的歌辞。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行辞以述魏德:所谓行辞是用以叙述曹魏德行的歌辞。后於:以后在。太祖庙:太祖的庙宇。太祖,开国皇帝的通称。三国魏追尊曹操曰太祖武皇帝。并作之:一并作乐演奏它们。黄初:三国曹魏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共计7年。改曰:改称。昭武舞:昭明武功的乐舞。古乐舞之武舞名。及晋:到了晋朝。宣武舞:宣扬武功的乐舞。
(5)唐书: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五代后晋时刘昫、张昭远等撰。乐志:礼乐的日志。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魏晋:曹魏政权和晋朝。改其名:更改它的名字。梁:南朝梁。复号:又号称。又名号。巴渝:巴渝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魏晋后王粲、傅玄等人人有拟作。自汉至唐,为庙堂舞中武舞之一。魏更名“昭武舞”,晋更名“宣武舞”。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以非正典:以为不是出自正统经典。罢之:罢废它。
(6)汉初建国家:汉朝初期建立国家。匡:匡正。匡扶。辅助,帮助。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蛮荆:古代称长江流域中部荆州地区,即春秋楚国的地方。亦指这一地区的人。《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讎。”朱熹集传:“蛮荆,荆州之蛮也。”震服:慑服,畏惧屈服。震动屈服。五刃:五种兵器。韦昭注:“五刃,刀、剑、矛、戟、矢也。”泛指兵器。三革: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安不忘:哪里不忘记。备武:完备武事。乐修:乐意修理(战车)。宴我:宴请我的。宾师:宾客和老师。古指不居官职而受到君主尊重的人。敬用:尊敬有用之人。尊敬地使用他们。御天:控御天道,统治天下。松乔: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泛指隐士或仙人。烝庶:众人,民众。莫不:无不;没有一个不。咸:都。全。欢柔:欢乐温柔。【汉典】犹和乐。矛俞新福歌:拿长矛俞儿的新福歌。矛渝。拿长矛的俞儿。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
(7)材官:量才使用官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选士:选择士子。士,指读书人。剑弩:宝剑和弩弓。错陈:错杂陈列。胡乱摆列。应桴fú:应和着鼓声。桴,击鼓的槌。蹈节:踏着节奏舞蹈。应桴蹈节,喻学习礼节和礼乐。俯仰:指前俯后仰。礼拜。若神:若有神明。绥:安抚。绥靖。我武烈:我朝的武功烈绩。笃:笃厚。笃行。淳仁:敦厚仁慈。亦指敦厚仁慈的人。莫不来宾:莫有不来宾服的。莫有不来作宾客的。弩俞新福歌:拿弓弩俞儿的新福歌。弩俞,执弓弩的巴俞人。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
(8)武力:武事。军事力量。军事行动。既定:既然已经平定。庶士:众士。众将士。咸:都。全。绥:安抚。绥靖。乐陈:礼乐陈设在。我广庭:我朝的宽广朝庭。式宴:仪式宴请。宴请。式,有说句首语气词无实义。宾与师:宾客和老师。宾师。昭文德:昭明文德。昭彰文德。宣武威:宣扬武威。九有:九州。佛教语。指众生轮回之三界九地。民黎:黎民。荷天宠:负荷上天的崇信。承受上天的宠爱。延寿尸:延长国家寿数和代表皇家祭祀的受祭人。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千载莫我违:千年也莫要违背于我朝。安台新福歌:安顿祭台的新福歌。安台,应是《巴渝舞》之祭祀乐舞。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
(9)神武用师:神武地使用军队。神武,用武神奇睿智。威服天下而不用杀戮曰神。师,军队。士:将士。素厉:素来勇猛厉害。仁恩:仁爱恩德。广覆:广泛地覆盖各地。猛节:猛烈的时节。横逝:远远离去。横流逝去。自古立功:自从古代的立功者。莫我弘大:莫有我可弘大者唉。桓桓huán:勇武、威武貌。广大貌。四国:四方邻国。亦泛指四方,天下。指四方诸侯国。爰及:于是到达。海裔:海边。常形容边远之地。裔,边,边远的地方。汉国:汉朝的国家。保长庆:保持长久庆祝。垂祚:国祚永垂。国祚传留后世。延万世:绵延万世。行辞新福歌:歌颂德行歌辞的新福歌。歌颂德行的歌辞。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
沌意:王粲,曹魏政权的“建安七子”之一,却作了一篇歌颂汉朝的《俞儿舞》。还美其名曰歌颂曹魏。不知何故?
【吴俞儿舞歌】唐·陆龟蒙
枝月喉,棹霜脊,北斗离离在寒碧。龙魂清,虎尾白,秋照海心同一色。纛影吒沙干影侧,神豪发直。四睨之人股佶栗,欲定不定定不得。舂牍残,儿且止,狄胡有胆大如山,怖亦死。──剑俞(1)
手盘风,头背分。电光战扇,欲刺敲心留半线。缠肩绕脰,衤盖合眩旋。卓植赴列,夺避中节。前冲函礼穴,上指孛彗灭,与君一用来有截。──矛俞(2)
牛来开弦,人为置镞。捩机关,迸山谷,鹿骇涩,隼击迟。析毫中睫,洞腋分龟。达坚垒,残雄师,可以冠猛乐壮曲。抑扬蹈厉,有裂犀兕之气者,非公与?──弩俞(3)
【自解】
(1)吴:三国孙吴政权。俞儿舞:也名巴渝舞。初为军前武舞。表演者身披盔甲,手持戈驽,以铜鼓击节,载歌载舞。此舞既用于练兵习武,又用于战前鼓动。俞儿,意应为巴郡渝水之儿郎,巴俞人。陆龟蒙:唐代农学家、文学家。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枝:【康熙字典】又散也。《易·下繫》中心疑者其辭枝。【汉典】枝qí,古同“歧”,岔。月喉:月亮般的喉咙。棹zhào:同‘濯’。濯濯,光秃貌。肥泽貌。【汉典】划船。霜脊:落满霜露的脊背。【汉典】刀剑的脊。亦借指刀剑。北斗:北斗七星。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离离:远离貌。旷远貌;空貌。明亮貌;光鲜貌。寒碧: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指代寒凉的碧空。龙魂:龙泉剑的魂。剑花,剑的光芒。虎尾:老虎尾巴。虎尾刀。应是指虎尾刀舞出的刀花。秋照:秋月。【汉典】秋日。海心:大海中心。海中。纛dào影:大旗的影子。纛,军队里的大旗。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吒zhà沙:咤zhà沙。晃动貌;翕动貌。干影:盾牌的影子。旗杆影子。神豪:精神豪放。发直:头发直立。四睨nì:四下张望。【汉典】犹四望。眺望四方。睨,斜着眼睛看。股:大腿。佶栗jí
lì:战栗貌。耸动貌。欲定不定定不得:想安定又不安定就是安定不得。舂牍chōng
dú:顿奏体鸣乐器,亦称“顿相”。取大竹筒,长者七尺;小者二尺。凿通,两头开孔,筒身绘彩画。演奏时,双手持以顿地,如使舂杵。此器历史久远,拍板出现后渐被取代。残:舂牍声残。变得残破不全。儿:俞儿。且止:暂且停止。狄胡:北狄人和胡人。狄,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胡人,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匈奴人。怖亦死:恐怖也得死。剑俞:持剑的巴渝人。
(2)手盘风:手握长矛在头上盘旋出风。头背分:头颅和背脊分家。电光:闪电的光亮。战扇:战栗扇动。【汉典】闪动。欲刺:欲想刺穿。【汉典】佛教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恼人,如针刺肤,故称“欲刺”。敲心:敲打心脏。咚咚跳的心脏。留半线:留着半线希望。雕刻时下刀留出半线余地。长矛刺心时留出半线余地唉。缠肩:舞动长矛缠绕肩背的动作。绕脰dòu:缠绕脖子。脰,脖子、颈。衤盖合:合上衤盖裆。夹紧裤裆。【康熙字典】衤盖裆,前後兩當衣也。眩旋:令人眩晕地旋转。卓植赴列:长矛列阵的名称。卓植,东汉末的董卓和卢植。赴列,赶赴军列。列,军职。夺避中节:夺取和避开中路关节。长矛的战术之一。前冲:向前冲刺。函礼穴:应是人体穴位。上指:长矛向上指。孛彗:孛星和彗星。亦特指彗星。与君一用:给君子或君王一用。给您一用。有截:齐一貌;整齐貌。有,助词。《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后人割取《诗》句“有截”二字代称九州,天下。矛俞:矛渝。手持长矛的巴渝人。
(3)开弦:拉开机弩的弓弦。好强硬的机弩。人为:人为它。置镞:安置箭镞。捩liè:扭转。机关:设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迸:爆开。迸裂。骇涩:惊骇呆涩。犹吓呆。隼sǔn:鹰隼。击迟:出击迟钝。析毫:解析毫毛。分解极其细小的东西。形容辨析仔细而透彻。中睫:击中睫毛。非常准确。洞腋:洞穿腋窝。分龟:分解乌龟。达:射达。达到。坚垒:坚固堡垒。残:致残。使残废。雄师:雄劲善战的军队。冠猛:冠以勇猛。乐壮曲:喜欢雄壮的乐曲。抑扬:控驭自如貌。按下与上举。浮沉,进退。蹈厉:形容舞时动作的威武。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有裂:有撕裂。犀兕sì:公犀牛和母犀牛。指犀兕的皮。指以犀兕皮制的甲或盾。者:的人。非公与:不是诸公又是谁。不是你还有谁?与,同“欤”。助词,表感叹、反诘、疑问语气。弩俞:持弓弩的巴渝人。
○晋宣武舞歌(傅玄)(《晋书·乐志》曰:“魏黄初三年改汉《巴渝舞》曰《昭武舞》。景初元年,又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籥。及晋,改《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舞》曰《宣文舞》。咸宁元年,诏庙乐停《宣武》《宣文》二舞,而同用:《正德》《大豫舞》云(1)。”)
【惟圣皇篇矛俞第一】惟圣皇,德巍巍,光四海。礼乐犹形影,文武为表里。乃作《巴俞》,肆舞士。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豹起。如乱不可乱,动作顺其理,离合有统纪(2)。【短兵篇剑俞第二】剑为短兵,其势险危。疾逾飞电,回旋应规。武节齐声,或合或离。电发星骛,若景若差。兵法攸象,军容是仪(3)。【军镇篇弩俞第三】弩为远兵军之镇,其发有机。体难动,往必速,重而不迟。锐精分镈,射远中微。弩俞之乐一何奇,变多姿。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宣武象,赞天威(4)。【穷武篇安台行乱第四】穷武者丧,何但败北。柔弱亡战,国家亦废。秦始徐偃,既已作戒前世。先王鉴其机,修文整武艺,文武足相济。然后得光大。乱曰:高则亢,满则盈,亢必危,盈必倾。去危倾,守以平。冲则久,浊能清,混文武,顺天经(5)。
【自解】
(1)晋:晋朝。宣武舞:宣扬武功的乐舞。晋朝乐舞之武舞名。有《巴渝舞》更名而来。傅玄: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傅玄的文辞之美,深为世人所赞,足可以与《杨子》《墨子》《孙子》《孟子》齐名。晋书: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载了晋朝历史。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乐志:礼乐的日志。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魏:曹魏政权。黄初: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共计7年。改汉:修改汉朝的。巴渝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又名俞儿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自汉至唐,为庙堂舞中武舞之一。魏更名“昭武舞”,晋更名“宣武舞”。昭武舞:昭明武功的乐舞。曹魏政权初期乐舞的武舞名。景初: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历时3年。元年:第一年。武始:武功的开始。曹魏政权后期乐舞的武舞名。咸熙:全部熙和。曹魏政权后期乐舞的文舞名。章斌:彰明文德武功。曹魏政权后期乐舞名。皆执:全部手执。羽籥yuè:古代祭祀或宴飨时舞者所持的舞具和乐器。羽,指雉羽。籥,一种编组乐器。在乐舞中击打节拍。及晋:到了晋朝。宣武舞:宣扬武功的乐舞。晋朝后期乐舞之武舞名。由《昭武舞》更名而来。羽籥舞:手持雉羽和籥笛的乐舞。乐舞中的文舞。曹魏政权初期乐舞的武舞名。宣文舞:宣扬文德的乐舞。晋朝初期乐舞之文舞名。咸宁:西晋晋武帝司马炎第二个年号,共6年。诏:皇帝下诏。庙乐:太庙礼乐。正德:纯正的道德。晋乐舞名。大豫舞:晋雅舞名。豫,和豫,犹安乐。安康;安适。云:如此说。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
(2)惟圣皇:唯有圣明的皇帝。篇:篇章。矛俞:矛渝。手持长矛的巴渝人。巍巍:崇高伟大。光:光亮。四海:古以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犹言天下,全国各处。礼乐:礼教和礼乐。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犹:犹如。好像。形影:外形和影像。文武:文德和武功。表里:表面和内部。事物的内外情况,一切原委。乃作:于是制作。巴俞:巴渝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又名俞儿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自汉至唐,为庙堂舞中武舞之一。魏更名“昭武舞”,晋更名“宣武舞”。肆:陈列,陈设。放肆。放纵。剑弩:宝剑和弓弩。齐列:整齐列队。一齐陈列。戈矛:戈和矛。亦泛指兵器。之始:它们的开始。疾:迅疾如。鹰鹞:老鹰和鹞子。龙战:本谓阴阳二气交战。后遂以喻群雄争夺天下。豹起:豹子跃起。勇士四起。如乱:遇到混乱。如,遭遇,际遇。动作:行为举动。顺其理:顺从它的道理。顺从其纹理。离合:分合;聚散。统纪:统率和纲纪。头绪;条理。
(3)短兵:持短兵器的士兵。刀剑等短武器。篇:篇章。剑俞:持剑的巴渝人。短兵:短兵器。其势:它的态势威力。险危:危险。谓使之处于危险之境。疾逾:迅疾超过。逾,越过,超过。飞电:飞速的闪电。回旋:旋转,盘旋。指回环旋绕。应规:应和规律。应该规矩。武节:尚武和节操。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齐声:齐名。犹齐誉。并齐的声誉。电发:闪电发作。雷电发作。比喻行动迅速或声势猛烈。星骛wù:星星乱跑。火星乱溅。骛,乱跑,奔驰。若景:如同景象。如若影子。若差:若有时差。若有差距。兵法: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攸象:是其所象征。军容:指军队和军人的礼仪法度、风纪阵威和武器装备。是仪:是其容仪。
(4)军镇:军阵的镇守之物。指镇守边地的驻军。驻军的镇守地。篇:篇章。弩俞:持弓弩的巴渝人。远兵军:使用远兵器的军队。镇:镇压之物。镇守之物。其发有机:它的发射有机关。体难动:弓弩的体位难以移动。往必速:前往时必须迅速。重而不迟:沉重但不迟钝。锐精:谓用心专一,专心一志。谓磨砺武器使锋利。分镈:分解大钟。镈,古代乐器,大钟。射远中微:射击远处击中细微之处。一何:为何;多么。变多姿:变化姿态多种多样。退若激:撤退如若激流。进若飞:前进好似飞行。五声:指宫商角徵羽五音。协:协调。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泛指音乐。谐:和谐。宣武象:宣扬武功的象征。赞天威:赞扬皇家的天威。
(5)穷武:谓滥用武力。篇:篇章。安台:应是《巴渝舞》之祭祀乐舞。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行:行辞,歌颂德行的歌辞。古《巴渝舞》的舞曲名之一。乱:魏晋大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者:的人。丧:丧乱,灭亡,失败。何但:如何只有。岂止。犹何必。但,只。败北:战败逃跑。打了败仗往回逃。北,败逃。柔弱:柔弱者。亡战:灭亡于战争。国家:国与家。亦废:也荒废。秦始:秦国开始于。徐偃:徐偃王。相传周穆王时徐国国君。《尸子》卷下:“徐偃王有筋而无骨。”杨倞注:“徐,国名。僭称王。其状偃仰而不能俯,故谓之偃王。周穆王使楚诛之。”既已:既然已经。作戒:作为戒训。作为警戒和教训。前世:以前的时代。以前的世代。先王:前代君王。指上古贤明君王。鉴其机:鉴别它的时机。修文:修养文德。【汉典】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整武艺:整理准备武事技艺。文武:文德武功。足:足以。相济:互相帮助、促成。互相周济。互相调济。光大:显扬;发展。光辉扩大。乱:魏晋大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说。高则亢:太高则会高傲。亢,高傲。满则盈:太满则会盈溢。盈,溢出。危:危险。倾:倾倒。守以平:遵守以平均平静平和。冲则久:谦虚淡泊。冲,平和,谦虚。淡泊。浊能清:浊水能够变清。混文武:混合文德武功。顺天经:顺从天意经营。天经,天之常道。天之经典。
○晋宣文舞歌(傅玄)
【羽籥舞歌】羲皇之初,天地开元。罔罟禽兽,群黎以安。神农教耕,创业诚难。民得粒食,淡然无所患(1)。黄帝始征伐,万品造其端。军驾无常居,是曰轩辕。轩辕既勤止,尧舜匪荒宁。夏禹治水,汤武又用兵(2)。孰能保安逸,坐致太平。圣皇迈乾乾,天下兴颂声。穆穆且明明(3)。惟圣皇,道化彰,澂四海,清三光,万几理,庶事康。潜龙升,仪凤翔。风雨时,物繁昌。却走马,降瑞祥。扬侧陋,简忠良。百禄是荷,眉寿无疆(4)。【羽铎舞歌】昔在浑成时,两仪尚未分。阳升垂清景,阴降兴浮云。中和合氛氲,万物各异群。人伦得其序,众生乐圣君。三统继五行,然后有质文。皇王殊运代,治乱亦缤纷(5)。伊大晋,德兼往古,越犠农,邈舜禹,参天地,陆三五。礼唐周,乐《韶》《武》(6)。岂惟《箫韶》,六代具举。泽沾地境,化充天宇。圣明临朝,元凯作辅,普天同乐胥(7)。浩浩元气,遐哉太清。五行流迈,日月代征。随时变化,庶物乃成。圣皇继天,光济群生。化之以道,万国咸宁。受兹介福,延于亿龄(8)。
【自解】
(1)晋:晋朝。宣文舞:宣扬文德的乐舞。晋朝初期乐舞之文舞名。羽籥舞:手持雉羽和籥笛的乐舞。乐舞中的文舞。曹魏政权初期乐舞的武舞名。羲皇:伏羲我皇。即伏羲氏。李善注:“伏羲为三皇,故曰羲皇。”开元:开始新的纪元。泛指开端,开头。指开国。罔罟wǎng
gǔ:捕鸟兽及捕鱼的网。用网捕捉。罔,捉鸟兽的网。罟,鱼网。伏羲时人类开始用网捕捉禽兽。禽兽:鸟类和兽类的统称。群黎:万民;百姓。黎,古通“黧”,黑色。黎首,有黑色头发的人。百姓。以安:得以安宁。神农: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神农氏。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炎帝,谓以火德王。教耕:教人用耒耜耕作。创业:开创基业。开创事业。诚难:诚然困难。诚,的确。粒食:谷粒爲食。泛指粮食。淡然:淡泊坦然貌。犹漠然,淡漠。无所患:无所为忧患。无所为灾祸。
(2)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黄帝。始征伐:开始征战讨伐。万品:犹万物,万类。造其端:达到其极端。造,达到。到,去。军驾:军事和车驾事宜。常居:长久的居住。指固定的住所。是曰:这称作。轩辕: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车辕。轩,有围棚或帷幕的车。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既勤止:既已然勤政停止。已然死去。《周颂
赉》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又说,止,<</FONT>语气助词>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尧舜: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匪荒:盗匪引起的灾祸。盗匪引起的灾荒。夏禹: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其号曰禹。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治水:治理河水。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3)孰能:谁能。孰,谁,哪个。安逸:安闲舒适。安稳,太平无事。坐致:坐着就致使。轻易获得;轻易达到。圣皇:圣明我皇。对本朝皇帝的尊称。迈:通“劢”。勤勉。努力。乾乾:自强不息貌。《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颂声:歌颂赞美之声。穆穆:端庄恭敬。肃穆貌。且:并且。明明:明智明察貌。多用于歌颂帝王或神灵。
(4)惟圣皇:唯有圣明我皇。道化彰:道德风化彰显。澂:同“澄”。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三光:日月星。万几:一万多项政务。《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庶事康:庶民的事物都安康。潜龙:潜水的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没有登位的皇帝。喻储君。喻太子。比喻失时不遇的贤才。仪凤:凤凰的别称。来仪的凤凰。语本《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时:及时。合时宜的,适时的。物繁昌:万物繁茂昌盛。却:退还。不受。回转,返回。走马:良马,善走的马。降瑞祥:降临祥瑞。侧陋:处在僻陋之处的贤人或卑贱的贤者。《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简:通“柬”。选择。忠良:忠诚善良的人。百禄:百种福禄。犹多福。《诗·小雅·天保》:“罄无不宜,受天百禄。”是荷:负荷。承载。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眉寿:长寿。《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毛传:“眉寿,豪眉也。”孔颖达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
(5)羽铎舞:晋宣文乐舞的一部分。羽,雉羽。乐舞文舞的道具。铎,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行军或宣布政教法令用,亦为古代乐器。昔在:昔日在。浑成:浑沌成形。天地初开。天然生成。两仪:天地两极。阴阳。尚未分:尚且没有分开。阳升:阳气升起。垂:垂现,垂挂。留传。清景:清丽的景色。天地清亮的影像。阴降:阴气降临。兴浮云:兴起浮云。中和:天地混成现象。酸碱的中和反应。中正平和。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合:合成。生成。氛氲: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万物: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异群:分成异类分别聚合成群。人伦:人类。伦,辈,类。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得其序:得到他们的秩序。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乐:喜乐热爱。圣君:圣明的君主。三统:指三统历。指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亦谓之三正。继:继承有。五行: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质文:内在的实质和外在的文德。【汉典】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谓其资质具有文德。皇王:皇帝和诸侯王。指古圣王。后亦泛指皇帝。殊:不同的。运代:天运和世代。运行的世代。【汉典】谓时序的变换。指世运的变换。治乱:治世和乱世。亦yì:也。缤纷:纷乱貌。繁盛貌。
(6)伊:那,彼,他。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有说,助词,发语词,无义。大晋:大晋王朝。晋朝。德兼:德行兼并兼备。往古:往昔的古人。古昔;从前。越犠农:超越伏羲神农。邈舜禹:远过虞舜和夏禹。参天地:参拜天地。通达天地。陆:通“踛”。跳跃。【康熙字典】《玉篇》厚也。《廣韻》高也。三五:指三皇五帝。礼唐周:礼教尊从唐尧和周朝。乐:礼乐是。韶:传说中的虞舜时代的礼乐乐舞名。武:大武。周朝的礼乐乐舞。
(7)岂惟:岂唯。难道只是;何止。箫韶:韶乐。虞舜礼乐名。《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六代:指唐尧、虞舜、夏、殷、周、汉。具举:俱举荐。泽沾:恩泽沾满。地境:大地的边境。犹大地。化充:教化充满。天宇:天宫。天空。犹天下。圣明:英明圣哲,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皇帝的代称。临朝:莅临朝廷。降临朝野。元凯:“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舜举之于尧,皆以政教称美。作辅:作为辅助。普天:遍天下。亦指遍天下的人。乐胥:喜乐。《诗·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祜。”朱熹集传:“胥,语词。”胥,全,都。相互。
(8)浩浩:广大无际貌。水盛大貌。元气: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泛指宇宙自然之气。遐哉:遐远哎。哉,表感叹,相当于“啊”。太清:天空。天道,自然。五行: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流迈:流传超越。谓传播远方。犹流逝。代征:替代远征。轮流出征。随时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庶物:各种生物。乃成:才能生成。于是长成。圣皇:圣明我皇。对本朝皇帝的尊称。继天:继承天命。光济:犹普济。以阳光救济。犹广益,光大。群生:成群的生物,一切生物。指百姓。化之以道:教化之以王道天道。万国咸宁:万国都安宁。受兹介福:接受此介护和福祉。延于:延绵于。亿龄:一亿年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