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昱:算无遗策的兖州智士(10)

 liuhuirong 2017-07-17

  嘉禾五年(公元 236 年),张昭走完了他漫长而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与世长辞,死后谥文侯。

  五

   张昭是一位为东吴集团的草创、建立都立下大功的著名谋士,也是东吴集团的士人领袖。他数十年的兴衰荣辱,都是同孙氏兄弟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孙策 的个人魅力和知遇之恩深深打动了张昭,使得张昭死心塌地地为孙氏家族贡献一生,在孙策时期如鱼得水。也正因为如此,在孙权继位以后,张昭才会尽心尽力,全 力辅佐。但是,由于身受托孤之恩,张昭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孙权面前,张昭的那种“顾命大臣”的优越感体现得比较明显。正是因为这种优越感,把张昭自 己给束缚住了。在张昭的心里,他就像是孙权的“仲父”,孙权就是自己的一个孩子,需要自己经常提醒、督促,这样才能完成孙策的遗愿,确保孙权不至于偏离自 己所定下的作为君主的标准。一旦出现张昭自己认为不对的地方,张昭动辄以“遗诏顾命之言”来震慑孙权,逼其改正。但是张昭没有想到:刚刚继位的孙权的确需 要有自己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辅导,但等到孙权羽翼丰满,正待一展抱负的时候,张昭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完成角色的转换,从师傅重新变成 了下属。

  其结果是到最后孙权终于忍无可忍,双方的裂痕不断加大,多次发生口角和冲突,逼得孙权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打压张昭,降低其在朝中的影响力。而张昭在东吴发展战略上出现的重大失误,也是导致他在东吴集团逐渐失势的重要原因。

  张昭地位的下降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东吴建国的过程中,孙权一直在大力推行政权的江东化进程,而作为淮泗士人的代表人物,张昭在东吴集团被逐渐边缘化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孙权与张昭之间这种复杂的内在关系,是中国古代君臣之间常见的一种现象。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众所周知,晚年的孙权昏庸无道、多疑滥杀,很多年富力强的 朝廷重臣被孙权借故迫害致死,而孙权唯独放过了张昭这个数怒龙颜、固执己见的臣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权还算处理得当,虽然不重用张昭,但始终以礼相待, 就算有时怒不可遏,事后也是主动赔礼道歉,体现出了一种豁达与大度,这也是张昭能够安享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