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八月,东吴集团的第一任领袖孙策病 逝,年仅十九岁的孙权继位,此时困居曲阿的鲁肃正在为祖母的去世而悲痛不已。按照当时的风俗,鲁肃亲自护送祖母的灵柩回到了故土东城。就在办完丧事准备返 回曲阿之时,鲁肃当年在东城时结识的好友刘晔给鲁肃来了一封信。这封信激发了鲁肃的浓厚兴趣。刘晔在信中说:当今天下豪杰并起,以子敬兄的旷世之才,非常 适合在这种局势下发挥自己的才能。你还是尽快赶回曲阿去迎接家人,不要在江东久留。近来在巢湖一带有个叫做郑宝的英雄人物,不仅兵力雄厚,拥有数万之众, 占领地区土地肥沃,就连附近庐江等地都有不少人依附他,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如此大好的时机希望子敬兄及时把握,尽快做好去巢湖投靠郑宝的准备吧。 刘晔的这封信无疑又勾起了鲁肃压抑已久的雄心壮志。他很快从东城动身去曲阿,打算带着家人前往巢湖投奔郑宝。但等他回到曲阿之后却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 被好友周瑜接到了吴县,于是鲁肃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吴县找到周瑜,并将自己打算离开江东投奔郑宝的计划告诉了周瑜。谁知鲁肃刚刚说完自己的想法,周瑜立即表 态强烈反对。周瑜表示: 当年名将马援曾经向光武帝刘秀说过:如今这个世道不仅仅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同样在选择合适自己的君主。目 前执掌江东地区的孙权将军年轻有为、思贤若渴,正在积极招揽天下的能人异士。我曾经听到一些贤人的私下议论,他们都认为大汉气数已尽,以后承接天命代替汉 朝的,必定兴起于东南,孙权将军就是不二人选,他终将成就帝王之业。在这种情况下顺应天命,效忠孙将军才是正道,也更加适合发挥你的才能。我正打算向孙将 军推荐你,你还是一心一意地留在江东吧。至于你提到的巢湖郑宝,我看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人物,终究难成大器,刘晔的话你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在周瑜的劝阻下,鲁肃终于打消了前往巢湖的念头。不久,周瑜果然向孙权引荐鲁肃,并在孙权面前称赞鲁肃具有旷世之才,希望孙权亲自接见并加以重用。孙权 立即召见鲁肃,对鲁肃赞赏不已。等到其他宾客离开之后,孙权又单独召见鲁肃,向他询问江东的发展大计。此时的鲁肃已经强烈地感受到孙权的热情和诚意,两人 同榻对饮,畅谈天下大势及江东未来的发展策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榻上对”。在“榻上对” 的一开始,孙权便向鲁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孙权表示,如今汉室衰落,天下大乱,自己继承父兄的遗志,力图实现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那样领导诸侯、匡扶天下的功业,希望鲁肃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实,孙权的这个说法并不是什么新战略,而是兴平元年(公元194 年)张纮向孙策提出的,孙策时期也一直是按照这个策略发展的。六年时间过去了,这个策略是否符合当前的天下大势呢?鲁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鲁肃认为: 过去高祖刘邦也一心想着全心全意辅佐怀王,但却始终未能如愿,因为有项羽一直在横行霸道。而今的曹操正是昔日项羽这样的人物,将军是不可能成为齐桓公、 晋文公的。以我的判断,如今汉室已经不可能复兴,曹操的势力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内被铲除。将军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变,相机行事,才能力图长远。目前北方 地区正值多事之秋,曹操暂时无暇南顾,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铲除江夏的黄祖,之后讨伐荆州的刘表,将整个长江流域控制在我们的手中,然后建号称帝,直至夺 取天下,这正是当年高祖刘邦所创建的宏图伟业。 鲁肃的这个意见,是对当年张纮向孙策所提出的、也是东吴集团之前六年采取的发展战略的 否定。经过中原一系列战事之后,汉末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操集团力量日渐强大,已经成为中原霸主,并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在这种 情形下,东吴集团之前采取的策略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来代替。 而鲁肃所提出的意见正是在新的形势下符合东吴 集团发展的新战略。鲁肃的战略构思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鼎足江东打好基础,其次是通过击败黄祖解除刘表集团对江东地区的威胁,第三是向荆州发动进攻以占 领长江上游地区,扩大东吴集团的控制范围,第四步则是建号称帝争夺天下。这对于东吴集团而言,无疑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也表现出鲁肃作为一名战略家的远见 卓识。难怪孙权听完鲁肃的意见之后大感欣慰,将鲁肃视为自己的心腹,并赐给了鲁家大量的财物。从此之后,鲁肃也逐渐取代了张昭,成为孙权最为器重的谋士之 一。 根据鲁肃所提出的发展策略,东吴集团迅速进行战略调整。自建安八年(公元 203 年)开始,东吴集团对荆州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 进攻,首先选定的目标就是鲁肃在“榻上对”中所提出的江夏太守黄祖。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赤壁之战前夕,孙权终于斩杀了黄祖,取得江夏之战 的完胜。江夏之战是赤壁之战之前东吴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不仅占领了江夏郡东部的部分地区,扩大了东吴集团的势力范围,同时也消除了荆州刘表对于江东地区 的威胁,初步实现了“榻上对”的第一步,也为东吴集团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不久之后的赤壁之战意外地打乱了“榻上对”的战略构想。 在这场决定东吴集团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中,鲁肃再次体现出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为汉末的政治走势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七月,曹操集结兵力向荆州发动进攻。 为了掩盖作战意图,曹操接受了谋士荀彧的意见,以一部佯装进攻南阳,向宛县及叶县挺进,大军主力则秘密由小路进入荆州腹地。刘表得知曹操进攻的消息之 后,意识到这是曹军对荆州地区发动的战略总攻,立即下令收缩兵力进行荆州保卫战。不料就在当年八月,刘表意外病故,荆州顿时群龙无首,形势岌岌可危。此时 远在江东的鲁肃得知刘表病逝的消息之后,马上察觉出这是东吴集团向荆州发展的大好时机。于是鲁肃求见孙权,向孙权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鲁肃认为:荆州与江东毗邻,交通便利。外有长江、汉水环绕,内有崇山峻岭阻隔,不但地势险要,又有千里沃野。如果能占据荆州,成就帝王之业就有了稳固的基 础。如今刘表刚刚去世,刘表的两个儿子一向不和、相互争权,荆州内部也随之形成了两个派系,无法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加上寄寓荆州的刘备一向是野心勃勃,与 曹操积怨颇深,同时与刘表也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刘表去世、荆州无主的情况下,如果刘备能与刘表的两个儿子齐心协力对付曹操,我们就可以采用安抚的做法与 之结为盟好共同应付曹操的进攻;如果刘备三心二意,打算借机在荆州发展自己的势力,那我们就应该另作打算。鲁肃向孙权建议,自己立即前往荆州,借着吊唁刘 表的时机窥探荆州内部的情况,极力说服刘备及刘表的两个儿子同心同德对抗曹操。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说不定就会被曹操捷足先登。鲁肃的建议得到了孙权的首 肯,于是鲁肃毫不迟疑立即出发赶往荆州。 |
|
来自: liuhuirong > 《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