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十九岁的孙权亲自带领以孙家宗室为主的部队对李术占据的庐江进行打击,这对于树立自己形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五,三征江夏,斩杀黄祖。荆州的刘表集团,是早期孙权集团最主要的敌人。孙权的父亲就是死于刘表之手,同时荆州地区也是孙权扩大控制范围的主要发展方 向。因此,自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开始,孙权对荆州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孙权选择的目标是荆州的江夏,江夏太守恰巧也就是当年杀害孙坚的黄 祖。 孙权发动的第一次江夏之战是在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不过战绩并不是十分理想。 《三国志·吴主传》:“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还过豫章。” 《三国志·凌统传》:“及权统军,(凌操)从讨江夏。入夏口,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中流矢死。” 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孙权再一次发动江夏之战,不过效果仍然一般。 《三国志·吴主传》:“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调集了东吴主要的军事将领,对江夏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进攻。 《三国志·吴主传》:“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三国志·吕蒙传》:“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三国志·凌统传》:“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于是大获。” 《三国志·董袭传》:“建安十三年,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矴,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 江夏之战,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之前东吴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江夏之战不仅让孙权报了父仇,也趁机占领了江夏郡东部的部分地区,扩大了东吴集团的势力范围,为之后进行的赤壁之战提前锻炼了队伍。 自孙权从孙策手中接过东吴集团的领导权之后至赤壁之战前夕,短短的8年时间,孙权不但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建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同时 还扩大了疆域范围,更重要的还确立了以鲁肃“榻上对”为指导方针的战略构想,为今后东吴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年轻的孙权具有与曹操、刘备一 样的雄才大略,具有超凡的领导能力。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就是对年轻孙权的最好的赞誉。不过, 就在第三次江夏之战结束不久,一场决定东吴集团命运的关键战役又摆在了孙权的面前,考验着孙权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发生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对二十七岁的孙权一次最大的考验。 这一年,曹操向刘表占据的荆州地区发动进攻。刘表病死,荆州地区形势岌岌可危,随时有落入曹操之手的危险。为了防止曹操占领荆州,威胁东吴的安全,鲁肃 提出了联刘抗曹的主张。《三国志·鲁肃传》载: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 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 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了曹军占领荆州后将对东吴产生的巨大威胁。同时从鲁肃出使的目的来看,此时的孙权就已经有了联刘抗曹的心理准备。 鲁肃到达荆州之时,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刘备集团被曹军打败,仓皇逃窜。鲁肃在当阳长坂遇到刘备之后,建议刘备派人前往东吴面见孙权,商谈同盟之事,于 是诸葛亮随同鲁肃一起来到江东见到了孙权。双方见面之后有一段对话,经常被后世理解为诸葛亮智激孙权,但笔者认为这反倒是孙权对诸葛亮的一种试探:想看看 刘备是否还具有与自己联合的本钱。对于联刘抗曹,孙权之前通过与鲁肃的对话就已经有了准备。鲁肃见到刘备之后请诸葛亮赴江东,如果没有事前孙权的默许是不 可能成行的。如果孙权想要依附曹操,数年之前就可以送质子,之所以没有那样做,想的不就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吗?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孙权心中思索的, 并不是要不要投降曹操,而是如何打败曹操。因此,在收到曹操的恐吓信之后,面对江东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孙权最后还是选择了以周瑜、鲁肃为首的主战派的意 见,与实力强大的曹操集团在赤壁进行了一场生死较量。《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载: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 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 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孙权在与周瑜的对话中,有一处非常关键的地方:“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这就充分说明在听取周瑜的意见之前,孙权早就已经下定决心抗曹了,并且他已经做好了军事上的人员和物资的准备工作,只等周瑜的表态了。 赤壁之战,最后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结束。之后,双方又在江陵地区展开了历时一年的江陵攻防战,结果孙刘联军再次取得了胜利。 |
|
来自: liuhuirong > 《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