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12举痛论
2017-07-17 | 阅:  转:  |  分享 
  
素问·举痛论题解及内容提要本篇首论疼痛,继而对九种病因引起正气失调的机理进行论述。目的要求1.掌握痛证的病因病及痛证的辨证
要点。2.结合痛证内容,理解四诊合参的临床意义。3.理解“百病生于气”的病机学观点和九气致病的机理、临床意义。经文分析一、
望、闻、问、切诊概念“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二、因寒致卒痛的机理“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本篇以寒邪为例说明疼痛机理生理:气血宜畅通病理:(1)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血瘀)——实证(2)经脉不畅,脏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气血亏少,不荣则痛。(血虚)——虚证痛证病机“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三、阐述14例痛证的病因病机和特点以腹痛为主,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疼痛与缓解方法有关者凡六证(二)
牵引性疼痛者凡三证(三)伴有不同兼证之疼痛者凡五证四、九气致病的机理及症状(-)“百病生于气”的含义气在此处指其它各种
致病因素影响到正气的异常而导致的各种病变。(二)九气致病的机理1.外感邪气所伤病机2.情志所伤病机3.过度劳伤所伤
病机(三)九气致病的症状1.怒则气上——气逆、甚则呕血及餐泄2.喜则气缓——心气缓散不收,神惮散而不藏,笑不休。3.悲则
气消——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咯血气短、易汗,喉痒,舌淡、咽红。4.恐则气下——伤精,下焦胀。5.惊则气乱——神志动荡不宁,
心气散乱,举止无措6.思则气结——心神凝聚等。7.寒则气收——恶寒微发热,无汗,脉浮紧。8.灵则气泄——大汗,耗气伤津。
9.劳则气耗——喘息汗出,气随津泄。复习思考题1.试述形成痛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2.如何理解“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
观点?3.试述九气致病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