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遂:蜚声西凉(5)

 liuhuirong 2017-07-17


  那么,曹操为何事后会“悔不从觊议”呢?仅仅是因为“死者万计” 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上一节已经谈到,为了准备和凉州的割据势力进行决战,曹操已经进行了数年的准备。面对已经在关中及凉州盘踞多年的韩遂等凉州割据 势力的较强的战斗力,出现较大伤亡是曹操预料之中的事情。那么,曹操究竟后悔什么呢?

  笔者认为,曹操后悔的原因其实有两个:

   第一,钟繇出兵的理由并不充分,造成出师无名。钟繇的“内以胁取质任”中的“质任”指的是人质和任子,这在古代中国是常用的一种中央政权牵制地方官吏的 一种手段。看起来是名正言顺,但是,《三国志·张既传》注引《魏略》中说“遂遣其子,与行父母俱东”,表明韩遂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曹操可能用来发动战争的 理由,而且从后来同书记载的“太祖闻行前意,故但诛约(即韩遂)子孙在京师者”来看,说明韩遂的“质任”后来也来到了京城,最后被曹操所杀。同书还有一处 的记载也能证明韩遂的亲属在之前就已经在曹操的手中了:“超谓约曰:‘前钟司隶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 超为子。’”因此,钟繇“以三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的借口,引起韩遂及其他凉州割据势力的强烈反弹。连已经有全家二百余口迁到邺县的马腾 集团都认为“疑繇欲自袭”(见《三国志·武帝纪》),于是被迫聚众反叛。《资治通鉴》中说:“关中诸将果疑之,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 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屯据潼关。”可见声势之浩大。这场叛乱几乎聚集了凉州、关中所有的割据势力,也证明了出师无名造成的严重后 果。

  第二,曹操对马超集团的判断产生了严重失误。前面提到,马超一家二百余口于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已经迁到了邺县,马 超的父亲也在朝廷担任卫尉一职,实际上已经被曹操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错误地认为:即使韩遂集团发动叛乱,而实力强大的马超集团也必将投鼠忌器,不 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会对他平定凉州割据势力的叛乱减少阻力。因此,在与马超的交战中,曹操还不忘用“当念作孝子”来提醒马超,争取马超集团的依附。也正 因为如此,在马超集团参加叛乱之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曹操都没有拿马腾一家二百余口来祭旗,其目的也无非是为了争取马超集团的反水。

   第三,从韩遂、马超等人叛乱后曹操的应对措施来看,曹操显然也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韩遂、马超是在三月份起兵叛乱的,而曹操当时虽然命令曹仁进行增援, 但给前线将士的命令却是“坚壁勿与战”。直到同年的七月,经过近四个月准备的曹操才匆忙率军赶往潼关。这也证明了曹操在发动关中决战的时机上发生了较大的 失误。究其缘由,还是与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失误分不开。

  不过,尽管曹操在发动关中决战的决策上产生了严重的失误,不过,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曹操集团与凉州割据势力的决战中,始终占尽优势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韩遂集团的覆亡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

   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领兵,以征西护军夏侯渊作为后援,出兵关中,关中之战由此开始。《资治通鉴》中说:“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 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屯据潼关。”《三国志·张既传》注引《魏略》中说:“马超等结反谋,举约为都督”。于是,以韩遂为首的割据势力与以 曹操统率的政府军决战正式展开,一场割据与统一的较量在关中大地全面爆发。

  面对曹操强大的军事实力,韩遂、马超等割据势力进行了全面 的抵抗。双方先是在黄河岸边进行了一场激战。结果以曹操手下的大将徐晃、朱灵的胜利而结束。接着,双方又在渭水南岸大败韩遂,逼迫韩遂、马超“遣信求割河 以西请和”,但遭到曹操的拒绝。同年九月,曹军渡过渭水,又在淮南地区与韩遂、马超等展开激战。

  在渭南之战中,曹操利用了此次叛军中 的首要人物韩遂与马超之间存在已久的矛盾,离间韩、马二人。面对曹操的离间之计,韩遂与马超之间产生了相互猜忌,军心开始出现动摇,各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 力急剧下降。曹操抓住时机,大举进攻。关于渭南之战,《三国志·武帝纪》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九月,进军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 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 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 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

  经过渭南之战,韩遂元气大伤,逃回凉州老巢。不过由于此时曹操的后方——河间地区发生叛乱而不得不引军东还,韩遂集团和马超集团得以积聚力量卷土重来。

   《三国志·张既传》注引《魏略》中记载,韩遂被曹操在渭南大败之后,逃到了湟中。当时的韩遂“部党散去,唯(成公)英独从”,连他的女婿阎行都打算投降 曹操,并在夜里进攻韩遂,在成公英等人的保护下,韩遂才避免了被女婿抓去邀功。面对阎行的陪伴,韩遂发生了“丈夫困厄,祸起婚姻乎”的哀鸣,打算远去益州 投靠刘璋。在成公英的劝说下,韩遂带着“随从者男女尚数千人”抱头逃窜,可见渭南之战对韩遂集团的打击是多么的沉重。

  献帝建安十七年 (公元212年),穷途末路的韩遂投靠西平豪族郭宪。郭宪的郡人想抓住韩遂到曹操处邀功,如果不是因为郭宪的全力保护,此时的韩遂就已经人头落地,成为刀 下鬼了。这也说明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韩遂基本处于逃亡的阶段,经过近两年的招兵买马,韩遂利用自己几十年来在凉州、三辅地区的影响力,终于重新建立了一 支队伍,继续与曹操对抗。献帝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韩遂屯兵陇右显亲地区,遭到曹操留守关中地区的大将夏侯渊的进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