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宠辱不惊是为王

 蚌中沙传奇 2017-07-17

宠辱不惊是为王

王宠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初字履仁,后改字 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精于小楷,擅长行草,生活在弘治到嘉靖年间他虽是祝枝山和文征明的后辈,却与他们并称为“吴中三杰”,可见其才。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好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吴门地区的书法创作也在那时达到鼎峰。

宠辱不惊是为王

王宠 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

怆然心催儿时变

王宠出身卑微,父亲王贞从事商业,靠经营一家酒馆为生,而业商者在中国早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中,社会地位低下。王宠的母亲也在他幼年的时候离世,我们在他之后的文字中可以发现,母亲的离开在他的心里种下了思念和悲伤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棵思念的种子生根发芽,对他形成恬淡旷达的性格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曾在文中写道:“见人母子慈恋,未尝不怆然心催也。”

乐志不悔隐于市

虽然出生在一个开酒店的商人家庭,王宠很不喜欢尘世的喧嚣,却自小就对古玩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在兴趣的道路上结识了文征明、蔡羽等人,后来蔡羽还成为了王宠的老师,对其作文书字影响很大。

而这个极富才气的学者,一生科举应试八次皆不第,正德五年(1510)到嘉靖十年(1531),从十七岁到三十八岁整整十一年的时间,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坚持下来,也很难想象他的心灵承受了怎样痛艰苦。

但是据史书记载,每每有学者仰慕他的学识精益前来拜访,他也不吝赐教,曾经受过他指点的学生纷纷高中,而他自己却困顿依旧。

王宠的诸多名作,如《南华真经》和《滕王阁序》,均字数较多,却写的一笔不苟,雅有书卷气,横画起笔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较含蓄,诚如梁启超在《南华真经》跋中语:

吾常谓雅宜山人书有道气,远在文待诏上。兹卷渊懿静穆,稀世瓌宝也

宠辱不惊是为王

宠辱不惊是为王

王宠 《南华真经》 (局部)

宠辱不惊是为王

王宠 《滕王阁序》

畅怀释然于林间

仕途的不佳让他把心中的理想更多的寄情山水,自己连连不得志让他渐渐对仕途绝望,他选择了归隐山林,几乎与世隔绝,而把振兴家族的愿望寄托在其兄长身上。

但是那个时代的文人很难摆脱求取功名的吸引,“努力休明时,望子光五族”这样的诗句也流露出他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因为早期王宠学习祝允明的书法,而他们二人由都学李怀琳,因此刚开始两人风格非常相似,但是随着人生际遇的不同,王宠作品中疏淡与向往、悲怨与惋惜并存,是其独特的文人气质。

在其草书代表作品《李太白古风诗九首》中书写的酣畅痛快、一气呵成,是谓其经历磨难练就的宠辱不惊,雅宜一生。

宠辱不惊是为王

《李太白古风诗九首》(局部)

宠辱不惊是为王

作者简介:司马武当,字当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评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