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教研室易思广州中医药大学1、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2、熟悉 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3、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证的急救处理。4、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目的 要求一、定义:在原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的基础上,又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减,伴有恶寒、面赤、烦渴 、脉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并发的病症概述二、源流:1·《內经》分析了热病的范围、病因、症状、演变、治则、禁忌等 。2.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辩证成为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3.金.寒凉派代表人物刘河间“主 火论”。4.清代以后,外感热病理论趋于完善..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血液病,肿瘤等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性疾病有发热表现的,例如:急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急性尿路感染等.三.范围发热, 起病急.有的在发病初期即有明显热象,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少、舌质红、脉数,有的即使初期热象不著,但在病变过程中会逐渐出现显 著的热象,部分外感发热热势较高,严重者还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斑疹、阳气外脱等危重证候。证候特征病因共同特点是从 外感受,性质属热1·外感六淫六气皆从火化2,感受疫毒致病力强,病情较严重,有一定传染性。病因病机
火炽伤阴病机六淫外邪疫毒之邪皮毛口鼻肺卫脾胃由表入里正邪交争阳胜则热 1·发热,伴恶寒,寒战,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数2·原发疾病与伴随症状3·诱因、病史4.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外感发热内伤发热 感受六淫外邪,疫毒之邪,正 邪交争 病因病机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郁而化热 起病急 缓 体温高 低热 或间歇发热 实热证,如面赤,口渴欲饮,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虚证,如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气短纳呆,舌质淡,脉数 无力。 短 长 伴随症状病程 1、真寒假热:身虽热,而反欲得衣被, 口渴喜热饮,脉数而无力,苔虽黑而润滑。2、真热假寒:身虽寒,而反不欲近衣,口渴喜冷饮,胸腹灼热,脉滑数有力,苔黄燥有芒刺。寒 热真假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袭表恶寒轻,发热重—风热犯于肺卫发热恶寒,身体困重,头胀如裹,关节疼痛—风湿客表。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指发热与恶寒并见。见于热病早期,卫表证。寒热往来:恶 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若寒热往来,间隔有定时(或每日,或隔日,或三日发作一 次),先恶寒继则高热,最后汗出而热退,为疟邪所致的疟疾。壮热: 指持续高热而不恶寒,为里热壮盛之象,如气分邪热亢盛,或邪热深入营血。潮热:指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如同潮汛,多见于阳明腑实证,湿温 证以及热入营血证,若为午后低热较重,手足心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者,为阴虚虚热内生。不规则热:指发热时间不定,热势变动无规律 ,见于时行感冒,风湿热等。1、清热解毒2、通腑泻下3、养阴益气治疗原则其他治法:和解法熄风法开窍法化瘀法 症状:发热恶寒+风寒,风热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疼痛或口渴,咽痛,咳嗽)舌:风寒:苔薄白;风热:苔薄黄脉 :浮紧浮数治法:解表退热方药:风寒:荆防败毒散 风热:银翘散卫表证症状:壮热+痰热遏肺,肺中郁热的表现(咳嗽,痰黄稠或带血丝,咯痰不爽,胸痛,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方药:麻杏石甘汤肺热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