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口话,是全人类各文明共有的现象,是一种粗鄙且带有强烈侮辱性的攻击型语言。世界上的语言有10大语系,如果不计算民族方言,全世界约有2790多种语言。然而每一种语言都不约而同的拥有自己的禁忌语言系统。 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在各方言粗鄙之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之上,其花样之百出、精彩之纷呈,是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拟的。鲁迅先生在《论“他妈的”》一文中将“他妈的”称为“国骂”。“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 大俗对比大雅,其实更能引起广泛的共鸣、打破心灵的壁垒,让人如沐村风、酣畅淋漓。有一个伟人(我)说过:能一起打高尔夫的是好朋友,能一起抠脚的才是真兄弟。 大学跟高中很不同的一点,就是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同一个寝室里,你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你瞅啥?”“册那!谁看你了,侬脑子瓦特了吧!”“嬲你娘的憋老子给你一巴掌啪到穹上抠都抠不下来!”“瓜娃子们都莫吵吵了,睡觉呢,吵个雀雀儿。” 那么为了帮助大家友好交流,现在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各地常用的粗鄙之语吧~
闽南 先来说说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闽南方言中的粗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吴宗宪的节目《宪在不许笑》,里面有一首这样的歌—— 八月中秋山林凉 风吹大地草枝摆 甘霖老母赶羚羊 来年羊毛超级卖
草枝摆啊赶羚羊 赶羚羊啊草枝摆
庭院织芭为君开 都兰山晓金桔摆 天摇地动舟渡岚 呜呼甘霖老迹埋
金桔摆啊老迹埋 老迹埋啊金桔摆 睇完之后真系笑到成个人泥地咁滞啊hhhhh 闽南语素来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话做为中国除了汉语外的第2大语言体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国的很多有名诗歌等古诗词,很多都得用闽南话来朗读,方能有压韵,节奏之美。 闽南方言里,骂人的粗口也非常地尊崇原始本能,生殖器和对方的母亲漫天飞舞,随便举几个例子:
同安:拷林念唉 泉州:塞林木、杜林木 都是粗口中一个最常见的意思,即问候对方的母亲。 闽南话不同于后面还会提到的北京话成都话长沙话等方言,不以单一地域为界限划分,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适用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海陆丰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闽南话区相较其他方言区,拥有更高的文化造诣和浪漫主义情怀,地域娱乐界的发达,也大力推动了闽南话在国内的传播,根据我在生活中粗鄙地观察,似乎闽南话区的人在日常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方言,更大比例的人讲不好普通话,而其他地区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多多少少都可以扯两句闽南话。 哦,前面那首歌,其实就是一整首谐音的闽南粗口歌,翻译过来大概是这样的(有点怕会被和谐,所以加点拼音好了): 嗯,我觉得闽南话的粗鄙之语话,只要学会这首歌里的这些发音就够了。(其实是太耻了,作为美少女小事开始感到尴尬,就此打住。 北京
过去有句俗话,叫“京油子,卫嘴子”。意思是说,北京产滑头,天津出侃爷。“京油子”是指那些很会说话的人,从来不会得罪人。一来二去的,骂人都有了专用的,十分含蓄的词汇。 过去常用的骂人词汇有“二混子”(混:四声。)、“三青子”、“四楞子”(楞:二声)。 “二混子”是指滥竽充数的人。由于口语化的缘故,也称为“二把混子”,后来又演化成了“二把刀”。有句俗话说得好,“二把刀,盖歪了房”。 “三青子”说的是混不讲理的人。这个人不讲理,很混蛋,别人在说起他的时候,就会说:“别理他!那是个三青子。” “四楞子”是形容这个人很坏,坏得没边,拉屎都跟别人不一样,拉四楞子屎。 再说说耳熟能详且比较粗俗的“你丫”以及“兔崽子”——用这两个词骂人,侮辱程度大概比三清子高两个四愣子。 “丫”,在老北京是指小丫头,引伸义则是指未出嫁的闺女。“你丫”实际上就是把“你是小丫头生的野种”给简化了——说白了就是骂人是私生子。 “兔”在旧皇城是指“相公”——也就是指娈童之类。明清两代,北京城专门有那么一拨儿男人,从事这种让人包的行业。按照上中下三教九流,相公就是下九流的行当——比妓女还不如。老北京管妓女叫“鸡”,管娈童叫“兔”。“兔崽子”顾名思义,就是骂别人是娈童生的野种。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傻B”啊“他妈的”啊“cao”啊,其实是外来产物,因为流传较广,达到了国骂的高度,便常常被认为是京骂。事实上北京人骂人并不带多少脏字,骂人时妙语连珠还带押韵,跟讲相声似的,甚至时不时还会带上几分雅气。 附一段经典京骂: 成都 再来说说成都人是如何骂人的。 成都人的骂人较有技术含量,常用借代和指代,不直接用脏字,比如说人傻瓜,隐去傻,说瓜。另外,骂人的词语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涵义,跟各人说话时语气相关,比如一个“瓜娃子”,可以是骂人的话同时也可以是爱称。这跟骂女人的“瓜婆娘”相类似。 同样的词语还一个是“宝器”,原是说珠宝玉器,但在成都话中,它是介于骂人和未骂之间,看似咬牙切齿,却没有伤人。两人争执,只消一句“宝器”出口,多半是鸣金收兵的。 有一个助词叫“挫挫”,常用于带有贬意的形容词后,使用的也很广,比如哈挫挫(傻)、霉挫挫(倒霉)、神挫挫(神经兮兮)等等。 自古以来,骂人“乡下人”都是恶毒的语言,三国演义中就有人骂阵的时候喊“诸葛村夫”: 传统成都话骂人“豁皮”,就是骂人来自乡下的。 所谓豁皮,是伐木的时候,圆木切成方木,最后四边那一点不能用的弓形木料就是豁皮,所以这也就是四方城池之外,边角余料,乡野村夫了。 成都人骂人的时候,追求的境界往往在于讽刺对方将旁人逗笑,方言里面叫做“转”,这一“转”就把说话的天地拓展开了。 长沙 接下来说点粗鄙的,长沙粗口。 长沙话拥有粗直、野蛮、痞味十足的话语特点,用比喻的方式造成叙述的形象生动。 在长沙话中,“鳖”转指女阴,不仅令人讨厌的人往往称为“××鳖”,如田妖鳖、伦敦鳖等;亲近的朋友之间同样可以“××鳖”来你呼我应,甚至历史人物、古代诗人也被冠以“××鳖”,如杜牧鳖、杜甫鳖等。 举个栗子,长沙非常常用的一句粗鄙之极的脏话:我嬲(nia)你niong(娘)的憋。就是问候对方母亲的意思,至于这个嬲是什么意思,嗯,它是个非常形象的字,相信大家都看的懂的。 在长沙话中,“卵”也是专门用来骂人的。“卵”和“鳖”构成一对相对的概念。如今在国内粗鄙界得到较广泛的认可,然而这并没有卵用。 再如“宝”,长沙话相应意义为蠢、笨和蠢笨的人。造句:你屎粑粑恰宝了吧?我把你一巴肿啪到穹上抠都抠不下来。(我把你一巴掌拍到墙上抠都抠不下来,也是常用的骂人句型,快掏笔记记下。 外地来长沙的人描述长沙话给他们的感觉时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冲”,给人的感觉跟要打架一样。 各地|让我冷静一会回归优雅美少女 呼~比较详细地学习了以上四种方言的粗口,为了满足大家高涨的学习兴趣,让大家都成为像我一样博学多才粗口成脏的人,下面再放一些各地区常见粗口: 上海话:册那 滚那妈错比 天津话:草泥马 贵阳話:私儿 杭州话:彪子 河北话:摁娘个脚(发jio音) 山东话:糙恁娘啊 重庆话:你妈卖P(重庆话发音b=p) 桂柳话:你个颠B罗汉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昆明话:小挨砍的 潮汕话:蒲你阿嬷 海南话:bui鲁么买 承德话: 我CAO你屁股 唐山话: 推不是人揍儿跌 真cao蛋 武汉话:你个狗婊子养滴 你吓(he)劳资 汉语普通话|大概我是再也无法优雅起来了 说来,如今的网络语言大概可以算是普通话的一个亚种,其粗口也是异彩纷呈极具创意,尤其是近期流行的几句咒骂人的话,已经不再局限于“粗鄙”和“侮辱”了,不带一个脏字,却字字诛心,句句对对方进行着彻底突破道德底线的大型冒犯,上升到了高强度的“精神攻击”的境界。 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攻击呢,让我来给不知道的孩子们(伪)科普一番w *前方超高能精神攻击,玻璃心和正直的人你们看到这里就可以先撤了 我觉得这大概是起源于去年大规模流行起来的这一句精神攻击语: “你妈炸了” 最近升级后的高级精神攻击,总的来说可以组成一首诗: 亲妈挂树,尸块养猪,灵车漂移,坟头蹦迪。
螺旋爆炸,砂纸磨逼,棺木冲浪,烈火烧逼。
尸体泡茶,骨灰拌饭,祖坟歌会,入土派对。
葬礼庆典,骨髓煮汤,脑浆浇花,棺木开花。 然后其中最常用的四个分别是: 教你们一首歌:你在南方的艳阳里灵车漂移,我在北方的寒冬里坟头蹦迪。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挖了你的眼睛。南山南,北海北,炒饭拌骨灰。南风喃,北风悲,蹦迪在墓碑。 还有藏族同胞扬队长听说后发明了藏族版本: ^q^啊,简直太狠了……光是看着这些词汇都觉得受到了精神污染,但是又有一种忍不住不厚道地想要笑出来的感觉。 大概这就是当代粗口的意义所在吧:在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对对方进行羞辱的长期大范围使用中,“性”、“出身阶级”、“身体和智力缺陷”等字面上的意义已经逐渐被消解了,发展为了一种更倾向于“调侃”的简单粗暴的符号化的话语形式。 人们在说“TMD你小子挺行啊”的时候,意识中并没有认为这是一种对对方母亲的羞辱,而是一种调侃、幽默且粗鄙的强调。同一宿舍的基友们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粗口,然后必然只是会一起哈哈大笑,并不会觉得被冒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