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位中医眼科的大家,名叫傅仁宇。他生于眼科世家,专注中医眼科临床数十年,不仅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而且在中医眼科理论上造诣颇深。著有《审视瑶函》一书,对后世中医眼科影响巨大。该书对于“霰粒肿”有专项论述,称为“睥生痰核”。原文如下: 凡是睥生痰核,痰火结滞所成。皮外觉肿如豆,睥内坚实有形,或有不治自愈,或有壅结为瘿,甚则流脓出血,治之各不同名,此火土之燥,毋向外求情。若能知劫治,顷刻便清平。 此症乃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疼。火重於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於上睥者多,屡有不治自愈。有恣辛辣热毒酒色戕伤之人,久而变为瘿漏重疾者,治亦不同。若初起知劫治之法,则顷刻而平复伏,宜服防风散结汤。 玄参一钱、前胡、赤芍药、黄芩、桔梗、防风、土贝母、苍术、白芷、陈皮、天花粉各八分。 右剂,白水二盅,煎至八分,去滓,食後热服。 清胃汤(治眼胞红硬,此阳明经积热。平昔饮酒过多,而好食辛辣炙煿之味所致也) 山栀仁(炒黑)、枳壳、苏子各六分、石膏、川黄连(炒)、陈皮、连翘、归尾、荆芥穗、黄芩、防风各八分、甘草(生)三分。 右剂,白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滓,热服。 上面是傅氏对于胞生痰核内治法的详细记载。霰粒肿属于痰火郁滞,但程度有所不同。发病后有三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不治自愈,二是长成疙瘩,三是流出脓血。 凡是不能自愈者,从症状上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眼皮内生长颗粒如豆,坚硬而疼痛不明显,属于痰火结滞,痰重于火。另一种为眼皮肿物颜色红紫,属于痰火结滞,火重于痰。 第一种类型治疗用防风汤内服,且强调服用方法为饭后热服。 第二种类型治疗用清胃汤内服,服用方法为“热服”,没有强调是饭前还是饭后,但对于胃中积热生痰,临床上一般采用饭前服用。 从两个方剂的用量上看,每味中药用量均比较少,取轻可去实之意。 还有一种重症类型,由于喜食辛辣、饮酒无度、色欲过度等原因导致病情加重,日 久霰粒肿破漏,流脓流水,缠绵不止,须采用别的治疗方法。 |
|
来自: 天驰医馆资料室 > 《医学临床方剂中药医案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