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年轮 | ROG的故事,这只败家之眼盯着你的钱包看了十年

 丫头家老公 2017-07-17

隔了这么多天

科技年轮又和大家见面啦~


今天

飘哥要和大家聊一聊IT行业

除了NVIDIA以外

另一只有魔力的眼睛



2006,绝对是一个值得IT界永远记住年份,在这一年IT界的格局开始了骤然大变,而这次大变革之后的结果深深地影响了今天你我生活的每一天。

 

首先让我们来整理一下2006年十大的关键词


1.       多核处理器

2.       英特尔 酷睿2处理器

3.       三大厂牌主机发售

4.       ROG玩家国度

5.       NVIDIA GeForce 8800 GTX

6.       AMD收购ATi

7.       Windows Vista

8.       采用intel处理器的苹果Mac

9.       垂直记录技术

10.     宽屏液晶显示器

 

2006年除了三大主机的诞生,还有一个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产品系列也在这一年呱呱坠地,这便是华硕 ROG 玩家国度。




ROG品牌的诞生与成长


回到2005年,华硕召集了一支新团队,名字叫做—— Project G ,顾名思义,其意义便是为 Gamer 而设计。这一团队设计的第一款主板,代号为 “Pluto” ,虽然其没有正式上市,但仍在 ComputeX 展会上大放异彩,其大量新特性引起了华硕公司高层的重视,后来, Project G 化身为 ROG ,真正走向了历史舞台。


接下来,在 2006 年,ROG 的一切都开始于这块主板——

                           


它的名字叫做 Crosshair ,推出于 2006 年 7 月,是华硕 ROG 旗下的第一款主板产品。由于当年 AMD 的强势,在那个酷睿2还没有诞生的年代,它理所当然的选择了作为旗舰的 AM2 平台,芯片组采用 NVIDIA nForce 590 SLI MCP。


nForce 590 SLI MCP 是当时旗舰级的芯片组,采用了南北桥设计,拥有 46 条 PCI-E 通道,支持完整的双 PCI-Ex16的SLi ,另外还提供 6 个 SATA  3Gb/s、10 个 USB2.0 和双千兆网络等配置。豪华的全铜散热下的供电部分则采用了当年十分少见的 8 相供电,即使放在今天也不会觉得寒酸。


毫无疑问,这是一款具有绝对旗舰水准的主板,豪华的散热模块,丰富的功能,强悍的超频能力,无不向世人宣布 ROG 品牌的高调诞生,也为之后 ROG 的高端路线定下了基调。




这个小 LCD 屏是这块主板的一个特殊功能,不同于传统的 Debug 码,它可以将问题直接显示在 IO 面板处的一块 LCD 屏上,非常方便,也非常人性化。不管怎么说,这款主板宣告了 ROG 诞生,即使这个时候 ROG 的标志还不是那个标志性的败家之眼。


当年炫酷的开机画面


接下来华硕趁热打铁,借着英特尔酷睿 2 的东风,华硕于 2006 年 9 月推出了第一款基于 Intel 平台的 ROG 主板—— Striker Extreme



它仍然采用 NVIDIA 芯片组,具体来说使用的是 NVIDIA nForce 680i 芯片组,可以一直支持到后期的 45nm 酷睿2处理器,同样使用 8 相供电,同样具有非常强大的散热装置,而且终于用上了全固态电容的配备,与之前推出的 Crosshair 一起开启了 ROG 主板家族的序幕。 PCI-E 接口方面则是配备了 16+8+16 的配置,在当时也称得上非常强悍了。

 

那你可能要问了,华硕为啥要给 ROG 用 NVIDIA 的芯片组?为啥不使用英特尔 965 甚至 975X 芯片组呢?这其实和芯片组对多路显卡 SLI 的支持有关。这一点,我们会在下一期科技年轮:“卡皇 8800GTX ”中和大家详细介绍。

 

之后的 2007 年,华硕推出了基于英特尔 X38 芯片组的 Maximus 主板,支持到 1600MHz 的前端总线,为了压制住超频玩家极限压榨 Core 2 处理器外频时的北桥,更是采用了堪称夸张的水冷北桥散热器,并且这个名字之后成为了一直延续至今的系列。



之后的 Rampage 系列主板采用 X48 芯片组,见证了 ROG LOGO 的改变。在这之后,“败家之眼”就成为了 ROG 的代名词。


775 时代末期的旗舰主板 RampageExtreme X48,ROG 将“败家之眼” LOGO 置于北桥散热器上


而从这时开始,华硕的野心开始逐步显现出来, ROG 不再只是华硕顶级主板的代名词,而是更进一步,成为了整个华硕旗下针对玩家的顶级产品的代名词。这其中,就包括了显卡、笔记本、台式机、游戏外设等等,甚至还有 ROG 皮肤的 CPU-Z 等常用软件。除了自己的产品,华硕还与各个厂商合作推出了很多产品,比如和海盗船合作推出的内存等等。


ROG 皮肤的 CPU-Z


海盗船与 ROG 合作的内存

 

ROG 主板诞生 10 周年,华硕推出的 Rampage V Edition 10


就这样, ROG 逐渐成为了高端玩家们的首选,无论是游戏玩家还是超频玩家, ROG 的败家之眼都成为了一个图腾,标志着同时期最好的板卡产品,当然,也是最贵的板卡产品


ROG的G20台式机


ROG 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其显卡,挂着败家之眼的显卡往往都身价不菲, ROG 的显卡产品线开始于下图中的 Matrix 9600GT 显卡,无论是 PCB 设计还是其配套软件都令人眼前一亮,其不惜工本的用料和与之对应的高昂售价也自然成为了之后 ROG 显卡的特色。


华硕ROG Matrix 9600GT显卡


后来 ROG 还推出了 ARES、MARS 等特殊系列显卡,比如第一代 ARES 就是唯一一款非公版 HD5970 ,而后来的 MARS 760 则是搭载了两颗 GTX760 的 GPU,体现了其强悍的研发能力(Wuli小天哥还有一块活的哦)


华硕MARS 760显卡

 




现在与曾经——ROG的那些竞争对手们


往事如新,超频主板还是百花齐放,DFI、升技……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记录,比如说 DFI 的 LanParty 系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LanParty主板恐怖的全数字供电+联排电感的设计,夸张的供电模块散热

 

但是,他们显然没有领会到 ROG 成功的秘诀——品牌的力量。几年来,华硕不断扩充 ROG 的产品门类,在市中心建立实体旗舰店,赞助各种赛事、活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并且强化其独有的特色,这一切使得 ROG 作为一个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而对手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以 DFI、升技为代表的传统超频强板,只是在默默耕耘传统的超频市场,以至于后来黯然离场;而技嘉、微星等厂商型号一度令人眼花缭乱,高端与低端产品线甚至难以区分,定位更是十分模糊;


而索泰、蓝宝石等显卡厂商或者说外星人、未来人类这些高端整机厂商,由于产品覆盖面的局限性,似乎也难与 ROG 为敌,以至于一时间 ROG 似乎孤独求败,就这样成功地俘获了玩家的心,加上其本就优秀的产品,成功在玩家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仰”,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占有率。高端玩家用实际行动充值了信仰,普通玩家则利用社交媒体让其获得了大量的曝光率。


ROG 的成功模式可以说是硬件行业前所未见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各大厂商才反应过来,这就有了诸如影驰 HOF 名人堂,技嘉 Aorus 等等一系列后起之秀的诞生,但是虽然其意识到了 ROG 的成功诀窍,但由于 ROG 的强势,他们的命运还犹未可知,毕竟这块市场已经被华硕默默耕耘了十年之久,其产品范围的宽广度,玩家间的口碑,品牌形象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接近甚至超越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飘哥觉得 ROG 最大的成功在于其打造了独立的 IP 来专门服务于高端市场,使得 DIY 真正开始向高端、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并因此获得了难以超越的品牌公信力和认可度。这或许才是 ROG 成功的秘诀。

 

近年来各个厂商逐步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推出了面向各细分市场的子品牌,比如我们之前拿到的技嘉 Aorus 主板,但老实说,实际用下来,距离 ROG 真的还有一段路要走。而 MSI 的各品类产品虽然都十分出色,但似乎并没有强化品牌概念的意思,产品线稍显混乱,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嘛,飘哥觉得,如何打造一个有信仰、得到玩家认可的品牌,才是一个值得各个厂商深思的问题。


最后,飘哥还是希望在下个十年,高端 DIY 市场能够真正的百花齐放,各个厂商的特色功能多多益善,求同存异,这样 DIY 行业才不会失去其生命力,才能愈发的精彩、繁荣。






ROG 确实好

不过

这么早就说支持华硕

会不会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



喜欢我们的推送别忘了点一个顶,

或者赞赏一下,

我们下期再见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